紫阳:织牢织密教育保障网 让搬迁群众子女“上好学”

时间:2022-01-28 08:11作者:田源瑞 刘成军来源:紫阳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紫阳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走出大山,为全力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先后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搬迁群众子女上学问题得到切实保障。

仁和社区安置了全县15个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现有1940户8312人,是陕南第二大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上学问题,我县按照社区“一校一园”的配置标准,在社区修建了紫阳县第二幼儿园。学生家长卢大刚说:“我们孩子在这上大一班,我们开始本来在街上上,转到这边来很方便,这上了幼儿园,我们就下去上小学,很方便。”

紫阳县第二幼儿园2021年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总面积979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902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4500平方米,可接纳630名幼儿,基本满足社区子女入学需求。

幼儿园主要生源来自仁和社区易地搬迁户,目前共有幼儿224名,其中,有198名易地搬迁幼儿。针对该社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的问题,该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我园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使之携手共建文明时尚新生活,紫阳县第二幼儿园将力争成为人民的放心园,全县幼教事业的模范园。”紫阳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张笑说道。

一墙之隔的城关镇中心学校,建校时,只可容纳500名学生,近两年来,随着搬迁,该校在校学生已达到1018名,学校面临着教学场地和设备严重短缺,学生活动场地不足,教师配置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划拨资金1200万元,新建教学楼2288平米,含15间教室,3个部室以及4个教师办公室,增加学生活动场地1200平米,主管局配备资金88万元购置桌凳250套,智慧白板26块,两年共遴选教师21名,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

记者在该校看到,该社区新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场地和设施都一应俱全,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统计,现有586名搬迁子女和122名留守儿童,学校也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的温暖。

 紫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学生何海燕告诉记者:“妈妈常年在外面打工,爸爸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忙回不来,奶奶也不会辅导我们的学习,老师会不定期的来家访,帮助我们的学习还有生活,我很感谢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紫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翁吉君说,部分学生刚进校时有一些不适应,老师们通过个别谈心,与家长沟通,暑期部分教师走进社区,为孩子们辅导假期作业,带着孩子们做手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尽快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党员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特殊群体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系,形成了帮扶到户、精准到人的帮扶工作机制。

紫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陈松林说,下一步,城关镇中心学校还将对标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改善办学条件,配足配齐部室及设备,让学校富有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在一个舒适祥和的环境中学习。

“十三五”以来,紫阳县将教育脱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抓手,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学保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投资78461万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2所,总建筑面积204195平方米,全县27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共解决14875名搬迁学生上学问题,搬迁群众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