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旦和春节(以下简称“双节”)来临,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新型变异株不断出现,省内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冬奥会即将举办,全国“两会”将召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根据安康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头等大事、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强化疫情源头管控、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强化重点环节疫情防控、强化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加强境外和国内风险地区来返人员管控、加强社会面控制、加强农村地区管理,坚决筑牢群众生命健康防线,确保全县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
二、严格人员排查管控,紧盯关键环节
1. 严把交通卡口管控。火车站、高客站和各交通卡点要严格排查外来车辆(车次),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查”,落实来紫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和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两码”等防控措施;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西安市来紫返紫人员严格执行“点对点”闭环转运,按照风险等级落实管控措施。
2. 加强重点返乡人员排查。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所有来紫返紫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精准掌握车辆、人员、来源、去向等信息,密切跟踪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隔离管控。要做好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在口岸、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等高风险岗位工作的人员、重点返乡人员的摸排和网格化管理。
3. 分级分类实施隔离管控。对12月4日0时至12月8日24时,有西安旅居史的所有来紫返紫人员,立即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12月9日0时以来,从西安市中高风险区及所在街道、有确诊病例发生地及所在街道来紫返紫人员,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次密切接触人员,严格执行14天集中隔离管控措施;对12月9日0时以来,西安市以上应集中隔离之外的所有来紫返紫人员,严格执行14天健康监测措施,期间要全面做好个人防护,不得参加聚集活动,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间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直至14天健康监测期满;自12月24日起,所有自西安市来紫返紫人员均执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控措施,观察期间每2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来紫返紫人员,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4次核酸检测措施(第1、3、7、13天);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不含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来紫返紫人员,落实14天健康监测管控措施,在返紫第一时间开展1次核酸检测,不聚集,少流动,有异常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就医。凡是国内报告1例及以上有传播风险的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县(市、区、旗),均视为中高风险地区,按照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旗)来人分类管理。
4. 严格境外人员闭环管理。对西安口岸及其他外省口岸隔离期满来紫返紫人员,要严格落实核酸检测、转运分流、隔离观察到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全链条闭环管理。落实好提前联系、“点对点”转运,补足隔离观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闭环管控要求。对入境人员实施“14+7+7”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及“点对点”闭环转运等管控措施。严格入境隔离人员解除标准,满足人、物、环境三样本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5. 从严防范奥密克戎等新变异株输入。加强病毒变异和疫情趋势研判,针对病毒变异及传播特点,评估各类从业人员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完善本地本行业防控措施。
三、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引导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一)严格人员出行要求。
1.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人员严格限制出行。
2.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3.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
4.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满足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报备。
5.严格执行跨市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有中高风险地区的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6.发热病人、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主动配合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7.教育部门要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时间,错峰安排春季学期开学返校。要合理调整企业放假和复工时间,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学校或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可要求学生或务工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或返岗。
(二)强化春运疫情防控。“双节期间”对所有外省来紫返紫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提倡非必要不流动,倡导“就地”过年。火车站、高客站等交通运输场站要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增加开放进站和安检通道,严格按规定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健康码等扫码或查验通行;强化站内客流组织,有序引导乘客分散候车;增加口罩、消毒液储备,在出入口等醒目位置方便旅客购买使用。增加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通风、消毒等措施频次。严格控制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载客率,减少交通工具内人员聚集和走动,提醒旅客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佩戴口罩、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加强对旅游、交通、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督促引导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三)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一是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哨点”作用。各医疗机构要严格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充分发挥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做好人流、物流管控,落实全员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住院患者陪护、探视管理,接诊新冠肺炎可疑患者后立即实施环境和设备消杀,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严格落实发热病人闭环管理要求,所有发热病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4-6小时内反馈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反馈前全部留观。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可疑病例严格闭环管理,全县所有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严禁接诊发热患者。县人民医院要充实专业医护人员力量,加强培训演练,做好应急备战准备,切实发挥定点救治医院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能够及时启用。二是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夯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摸清辖区和行业内重点人群底数,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监测,建立监管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场所环境物表提高检测频次,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两站”和交通卡点专班工作人员、“点对点”转运人员、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每2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医疗机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物流快递从业人员、冷冻食品从业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监所工作人员、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如生产车间、商场超市、培训机构等)工作人员等相关重点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农(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省外快递包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重点场所环境物表每周进行1次抽样核酸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毒。
四、严格重点行业监管,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
1. 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各镇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非必要不聚集”和从严从紧原则,继续落实好对县域内各广场、影院、KTV、网吧、酒吧、棋牌室等场所的管控,禁止举办广场舞、庆祝庆典和大规模聚集性展销促销活动,降低农村集市规模,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控制人员流量,严格控制大型聚集;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近期严禁举办50人以上会议及各类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会议首选视频会议,50人以上会议应制定防控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在举办活动5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县疫情防控办报备。引导群众“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请不办”,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非就餐期间)等措施,做好餐厅的通风消毒工作;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镇要注重发挥熟悉农村、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加强与在外人员的联系,提倡非必要不流动,倡导和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区域流动。做到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减少家庭私人聚餐,坚决防止人员聚集导致疫情扩散。
2. 加强重点行业监管。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宾馆酒店、洗浴场所、景区(点)等经营场所和公共场所监管,落实测温、戴口罩、查验核酸及“两码”制度,加强对场所的日常清洁、通风消毒,以及落实错峰限流等防控措施,确保重点场所管控不留死角;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各药品经营机构的管理,对购买“一退一止两抗”药品人员必须实名信息登记,并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核酸检测和消毒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强重点师生及其共同居住人员健康管理和行程轨迹监测,落实重点场所通风换气、环境消杀等措施,要优化调整学校寒假放假时间,错峰安排春季学期开学返校;公安部门要牵头做好对快递物流场所及人员的管理,邮政、物流企业要做好物品消毒,最大程度降低病毒“由物传人”风险;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要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清洁消毒和公共卫生工作,实行“限量、预约、错峰”管理,调控进入景点游客数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进一步做好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工作,保证群众旅游活动正常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 加强重点单位和场所疫情防控。各相关部门要对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羁押场所等重点场所要实施封闭管理、视频探视;教育部门加强对各类学校(教培机构)、托幼机构要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落实缺课缺勤登记制度,各学校严格执行“两案九制”制度,指导师生(员工)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发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学生,要及时诊断排查处置;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落实餐饮单位防控责任,常备防疫用品,员工佩戴口罩,严格扫码测温,倡导控制就餐人数和餐位距离,同时要加强对冷链食品、零售药店监管,严格落实冷链食品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措施,对购买“一退一止两抗”的人员必须实名登记和出具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卫健部门要向集中隔离场所派驻感染防控监督员,做好隔离场所的消毒和感染防控工作;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健康教育、清洁消毒、科学佩戴口罩和“测温+查验两码”等措施。
4. 加强个人防护和公众安全意识。要加强疫情防控信息、知识宣传报道,增强群众自我防护和公众安全意识,注意公众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引导居民积极主动配合各级疫情防控工作。各镇要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及时对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降低病媒生物媒介传播风险,全面整治农村商贸场所冷冻食品销售活禽宰杀等重点部位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清扫保洁和消毒。
5. 积极推进疫苗接种。积极稳妥开展3-11 岁人群疫苗接种,推进12岁以上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应接必接”,再次深入动员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疫苗,切实提升60岁以上易感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实现重点人群应接尽接,有接种需要的人群及时接种。
五、全面夯实防控责任,强化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1. 强化应急指挥能力。各镇、各相关部门防控工作体系要保持24小时高效运行状态,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从严从速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指导和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做好本行业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管理。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属地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要加强宣传引导,促进个人自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2. 强化应急处置手段。充分发挥以公安部门牵头,多部门融入的数据信息专班作用,综合运用刑侦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精准防控水平,提升外出返乡和风险人员排查及时性、精准性;发挥以公安部门牵头,经贸、卫健部门配合的流调溯源“三公”协同机制,加快提升流调溯源能力,调整充实流调队伍,优化流调方式方法,提升流调效率;进一步做好隔离场所储备,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及时更换补充防疫储备物资,针对性开展流调、核酸检测、救治、社区管控等应急培训演练,查找补齐漏洞短板,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3. 强化应急响应速度。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预案,提级指挥、扁平化运行。应急指挥长、各工作专班要靠前指挥处置,实行“链长负责制”,对流调、管控等处置工作一抓到底。原则上感染者确诊5小时内划定风险区域,24小时内落实相关应急处置措施,严格限制风险人员流动,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精准防控水平,提升疫情防控流调和风险人员排查及时性、精准性。要加强信息报送,节假日期间实行日报告,有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4. 强化日常督导检查。各镇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定期督导检查机制,全面开展自查,查找防控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公安、卫健、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和执法检查力度,确保行业管理法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点到位。执纪监督组要对各镇重点人员追踪管控情况、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情况以及各相关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履职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对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见效。针对存在防控漏洞、失职失责的地方,要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本方案执行时间为印发之日至2022年3月15日。本轮西安市疫情应对处置期间,要从严从紧执行省市县相关防控要求。
紫阳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