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省级文物。从这个布告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解放城镇后我军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和组织纪律。”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干部张斌,多年来致力于紫阳红色文化的研究,有很多独到的见解,“紫阳县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理环境特殊,所以紫阳的红色文化厚重且非常有特色,既受南方革命影响,又受北方革命影响。”
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紫阳县东城门楼,是个八角形的三层石建筑,在门楼两侧墙壁上,书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1948年10月10日发布的布告,宣传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基本政策。它比中国革命博物馆保存的布告油印稿时间还早,四字一句,共376句,题文合计1575字,字迹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
“当时中原军区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都要贴出这个布告,宣布解放,号召当地各界团结起来搞建设,但目前唯独紫阳县的这个布告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张斌介绍,1949年11月,紫阳解放时,部队在东城门楼两侧贴上布告。为了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1950年9月,紫阳县政府安排书法高手把布告全文书写在城门楼墙壁上。“文革”破四旧时,县政府用泥巴把布告糊起来。直到1978年,县委宣传部才派人把泥巴取掉,把布告修复好。
“紫阳县人民群众非常珍爱这一革命历史文物,自觉保护并引以为豪。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人员到东城门楼参观学习,聆听革命历史,牢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张斌说。
——原载2021年9月24日《陕西日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