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0-08-01 10:30来源:紫阳县人民政府
文件名称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0-0471 公开目录: 县政府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政发〔2020〕12 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7月31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年08月01日
内容概述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 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3%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5% 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节能降耗控制在市定目标范围内;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县直总公司(社):

    《紫阳县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紫阳县人民政府

2020年7月31日


紫阳县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总体要求

2020 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篇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全县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三大攻坚战”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县“五大战略”为支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和“十三五”规划目标。

二、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 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3%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5% 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节能降耗控制在市定目标范围内;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动能培育,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实施项目攻坚行动。推行月通报、季巡查、半年评比、年度考核的工作机制,充分凝聚项目工作合力。全年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民生保障四大领域,实施 20 万㎡标准化厂房、养生谷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28 个,完成投资 121 亿元。以专班负责、驻点蹲守、一线指挥、挂图作战等措施,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县城河堤路滨江广场、毛坝关坪山田园综合体(一期)、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等 186个项目建成投用。同步推进洞河集镇跨汉江大桥、紫阳县老旧小区改造等 101 个重大项目研究论证,确保成熟一个开工建设一个。瞄准国家“新基建”“大健康”等宏观调控政策,精准申报争取项目,全年到位资金 32 亿元以上。认真落实项目评审、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绩效评价等制度,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紧扣政策导向、发展需求、自身短板,突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重点,深度策划“十四五”建设项目,建成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库,储备 300 个以上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力争总投资达到 1000 亿元以上。瞄准富硒产业、文化旅游、智能制造、城镇建设、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策划招商引资项目 100 个以上,建成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库。坚持自行策划与委托中介机构策划相结合,全面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和充实项目。做好“十四五”规划对上衔接,力促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入中省市“十四五”规划项目盘子。

(二)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优富硒农业。继续实施茶产业创新工程,深化“三品一标”、“十百千万”、全域绿色生产、线上线下立体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建立县级统一溯源管理平台,建成投运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专业市场,建设标准化茶园 8000 亩,改造茶园 3 万亩,做好茶网蝽防控,年产茶叶 8000 吨以上。积极推广魔芋种植紫阳实践,稳定扩大种植面积。坚持大户带动,建设 11 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协同发展水产、林果、中药材等富硒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7 个、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7 家以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8700 亩,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增强工业支撑。提升园区承载功能,新建标准化厂房 5 万㎡,实施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污水管网及道路、天然气供气站等项目;做好园区招商,力争新入园企业 6 户以上,园区产值增长10%以上。加大工业项目援建力度,力促普方药业中药材加工提取、德迫工业机器人、年产 10 万吨生物有机肥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工业投资增长 3%以上。采取合作经营、研发创新、技改升级、租赁重组等措施,盘活盘龙茶业、紫阳富硒食品、金星烟花爆竹等“僵尸”企业。认真贯彻全市工业稳增长 17 条措施,深化“五个一”企业帮扶机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 6 户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5.0%。

加快服务业发展。坚定文旅融合主攻方向,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一核三线、一城三镇”重点,促进旅游元素延伸融入农业、工业、康养、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全力打造重点景区景点,启动紫阳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建设,完善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景观设施,推进擂鼓台、盘厢河等景点开发,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出台支持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发展民宿 20 户以上,建成投运青中村民宿示范项目。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标识体系,扩大“智慧旅游”覆盖面。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持续开展四季文旅主题活动,增强“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吸引力。大力发展修脚足浴产业,提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夜间经济、商贸经济、地摊经济等,保持服务业稳定增长。

(三)聚焦问题短板,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四个不减”“四个不摘”要求,一鼓作气完成 1989 户 3836 人的剩余贫困人口减贫任务。放大产业扶贫工作成效,用好产业直补、资产收益等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和带贫益贫机制,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 1 个增收产业。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继续实施免费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引导,引进新社区工厂 20 家以上,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 1 人稳定就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实施农村道路硬化 40 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30 公里、修复水毁公路 100 公里,架设农村中低压线路 226 千米,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工程 231 处。深化苏陕协作和社会扶贫,强化惠农支农政策跟踪,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位。着力抓好 139 个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管理服务、权益保障等后续工作,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扎实做好“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配合完成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坚持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新建县城热解气化垃圾处理场,启动建设汉王、双安、麻柳等 5 个区域性热解气化垃圾处理场,实施双安、高桥、双桥等 7 处污水处理工程和堰沟河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严格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确保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生态修复,新营造林 8.2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102 平方公里。坚决落实铁腕治霾措施,县城空气优良天数达到 322 天以上。着力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完成市定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全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保持贷款投放合理增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净化金融环境;加大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维持在 2.1%以下。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有序消化债务存量,完成市定年度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聚焦融合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建设宜居城镇。统筹推进县城规划、建设、创建,打造山水形胜、生态人文、美丽宜居特色县城。实施河堤路滨江生态广场(二期)、县城棚户区改造、老旧街区改造、韧性城镇建设、环江生态休闲文化旅游长廊、县城三岔路口及马家坡地质灾害治理、县城道路综合改造等项目,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环城路农贸市场、县文化馆等项目,完善县城功能;加快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月畔湾社区建设,扩大县城容量。深化“七城联创、三级同创”,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完成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品质。以沿江生态经济城镇带发展规划为引领,突出产业、景观、道路、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农贸市场、停车场、充电桩等建设重点,推进汉王、双安、洞河等集镇改造,提高综合承载力。强化城镇综合治理、联动执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推进乡村振兴。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行动方案,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抓好蒿坪、大连等 10 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把产业作为振兴的重中之重,以绿色富硒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魔芋、林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创建 10 个以上山林经济示范镇村,发展产业园区 35 个、专业合作社 50 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以上。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新民风建设,推动“三治融合”,打造“五新”社区和善治乡村。

(五)聚焦潜能释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全程代理”模式,扩大“一窗办好、一网通办、一章审批”事项范围,打造审批服务标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建立审管互动和信息双向反馈机制,完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五个领域综合执法改革任务。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健全扶贫资产管理维护机制,推行“县上统筹、村集体入股、收益固定、村民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财税金融领域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公”经费同比压缩5%以上;积极培育融资担保、小额信贷等金融平台,促进县级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监管信用评级、行业“红黑名单”管理。

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政校院企合作,统筹推进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引进嫁接优势技术资源,搭建硒资源开发利用科创平台。鼓励企业协同创新和自主研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 家以上,转化利用新技术新品种 10 项以上。扎实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城镇带建设,积极争取中省市改革创新试点,力争更多的“紫阳经验、紫阳模式”得到推广。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扩大对外开放。紧抓“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和对紫协作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实现跨区链接、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招商服务体系,坚持“四个一视同仁”,落实“四个亲自”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提升开放招商水平,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布局,瞄准重点领域,引进亿元项目 6 个以上,招商到位资金 60 亿元以上。实施人才振兴计划,聘请紫阳智库专家顾问 20 名以上,招引紧缺人才 200 名以上。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支持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稳步扩大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量。

(六)聚焦共建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双高双普”,确保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实施向阳、蒿坪、红椿等义务教育学校校建工程,配备教学及生活设备;新建县城第二幼儿园和麻柳、双桥、焕古、瓦庙镇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等问题;建设紫阳中学学生公寓楼和毛坝中学教学楼,启动县职业中心综合楼和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改善高中和职中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成县镇村三级远程诊疗体系;县中医院一期竣工投用,启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建成城关、东木镇卫生院,实现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引进卫健专技人才 30 名,落实乡村医生助理 150 名;认真做好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建成县融媒体中心、县文化馆和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3000 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完善敬老院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医养结合、购买服务等健康养老模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扎实做好残疾人和“三留守”人员关爱、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工作,启动省级法治示范县创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十大治乱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食药品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公文PDF原件紫政发〔2020〕12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