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紫阳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
索引号 | zyxzfzyxzfbgs/2020-0361 | 公开目录: | 安全生产 |
公开责任部门 |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0年10月21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0年10月21日 |
内容概述 | 紫阳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总则
1.1 制定目的
1.2 指导思想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2.1各部门职责
2.2现场事故救援指挥部各救援专业组织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级别
4、应急应响
4.1分级响应
4.2 应急处置
4.3新闻报道
4.4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保险
5.3事故调查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应急救援与保障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7、附则
7.1奖惩与责任追究
7.2制定与解释
7.3预案实施时间
紫阳县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红线意识”思想,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1.3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各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设立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县应急局、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见附件1)
2.1各部门职责
(一)县应急局:配合协助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相关单位参与救援,收集事故现场实时信息,并参与事故调查;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执行上级指令。负责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及相关企业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组织和指导应急救援演练;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二)县公安局:负责制定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预案。组织事故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管理,参与事故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交通处置的应急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控制涉案相关人员。
(三)县消防救援大队:负责制定泄漏和灭火扑救预案。负责事故现场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冷却。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工作,组织伤员的搜救。
(四)县卫健局:负责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的定点医院,培训专业医护人员;安排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负责统计伤亡人员情况。
(五)环保分局: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检测与环境危害控制应急预案。及时测定事故对环境危害的成份和程度;对可能受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 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负责对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和鉴定。
(六)县交通局:负责制定运输抢险预案。制定抢险运输单位,监督抢险单位做好人员和车辆准备,优先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以及受灾群众的安全疏散。
(七)县市监局:负责制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提出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方案。
(八)县住建局:负责制定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提出事故现场城市供气的处置方案。
(九)县气象局:负责制定应急气象服务预案。负责事故现场天气趋势分析和预报;及时收集、核实和统计报告气象资料数据。
(十)县发改局: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物资供应保障预案。负责组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十一)县纪委监委:参加由县政府统一组织的或其授权部门组织的一般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监督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应急救援职责。
(十二)县委宣传部:负责应急事故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十三)县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准备、调度和落实工作。
(十四)县经贸局:负责成品油经营资质的认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抢险器材和物质的调配;
(十五)县供电分公司:负责协调保障救援电力供应与抢修。
(十六)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通信供应与抢修。
(十七)县总工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十八)县人社局:负责工伤保险、善后安置等工作。
2.2现场事故救援指挥部各救援专业组织职责:
2.2.1综合协调组:由县政府办、县应急局牵头,组织协调事故现场救援。负责向各组传达指挥指令,协调和督促各组工作,报告各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专家人员的技术信息,联系驻紫武警部队援助工作,向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及请求援助。
2.2.2施救处置组:由县消防救援大队牵头,负责控制危险源,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现场灭火、堵漏、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及事故后对被污染的区域的洗消工作。
2.2.3伤员抢救组:由县卫健局牵头,负责抢救伤员并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确保伤员能在事发现场或医疗机构中得到及时的医治
2.2.4安全疏散组:由县公安局和事发地镇政府牵头,负责对现场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2.2.5安全警戒组:由县公安局牵头,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持现场秩序,保持社会治安稳定,必要时及时疏散群众。
2.2.6物资供应组:由县经贸局、交通局牵头,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
2.2.7环境监测组:由环保分局牵头,负责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监督及执法,维护环境安全。
2.2.8专家组:由县应急局和市监局牵头,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和机构的作用,研究开发专业处理技术,加强技术储备。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2.2.9后勤保障组:由事发地镇政府牵头,事故发生单位应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抢险的各项后勤工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控与报告
3.1.1信息监测:
县应急局负责全县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接收、报告、初步处理和上报工作。负责掌握全县危险化学品的分布和灾害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县危险化学品基本情况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同时上报市应急局备案。
3.1.2 事故报告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
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在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向县政府和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1)县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4421637
(2)县应急局值班电话:4426570
(3)县公安局值班电话:4421110
(4)县消防大队值班电话:4427119
(5)县卫健局值班电话:4428663
(6)急救电话:120
3.2预警预防行动
县应急局负责全县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县应急局应及时向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通报监控信息,并及时采取控制事态发展的措施。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确定应对方案,如需支援,请求上级机构协调。
3.3预警级别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一般(Ⅳ级):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危及3人以下生命或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较大(Ⅲ级):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10人以上至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重大(II)级: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 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以下。
特别重大(I)级: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
4、应急应响
4.1分级响应
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级,分别响应。
一般(IV)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由县应急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进行应急救援,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大(I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先启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上报市应急机构,请求启动上一级应急救援预案。较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依照市安全事故救援预案执行,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依照省安全事故救援预案执行,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依照国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4.2 应急处置
4.2.1 先期处置
发生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后,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相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下列必要措施:
(1)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全县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生危险或必须避险警告;
4.2.2 应急决策
县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等级和可控情况,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经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后,启动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
4.2.3 预案启动条件
(1)启动条件
下列情况下,启动本预案:
①发生I级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
②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或相关企业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救援请求。
③接到上级关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的指令。
④执行其他应急预案时需要本预案启动。
(2)预案启动
应急预案启动后,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按预定要求研究部署行动方案,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及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
4.2.4 指挥协调
根据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处置的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县长任总指挥,负责研究制订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开展以下工作:
(1)对应急行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2)统一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援;
(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指挥人群疏散、安置;
(4)组织协调有关方面搞好保障和支援;
(5)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安监局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4.2.5 应急联动
事发地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参加处置工作的人员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可成立若干工作组,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4.3新闻报道
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信息对外发布工作。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敏感事件或涉外事件,要上报县委宣传部,统一对外报道口径。
4.4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部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确认事故灾难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应急预案启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5.2保险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公司必须及时查勘理赔, 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
5.3事故调查
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并形成报告,报送有关部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县应急局负责协调建立统一的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全县重大危险源和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保证应急救援参与部门之间畅通联络。
6.2应急救援与保障
6.2.1救援装备保障
县应急局负责指导、协调应急救援物资库的建设工作, 建立完善共享的特种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保证应急状态时调用。
6.2.2应急队伍保障
县应急局负责全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规划、布局。公安、消防、卫健、安监、环保、住建等应急救援任务繁重的部门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法建立和完善专业救援队伍。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机构要掌握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6.2.3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后,县应急局应根据需要及时协调交通部门提供运输保障。公安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交通部门应对受损道路迅速组织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运送,形成快速、高效的应急运输系统。
6.2.4医疗卫生保障
卫健部门负责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县卫健部门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6.2.5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事故现场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及时疏散群众,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6.2.6物资保障
当地人民政府和重点企业负责常备安全救援物资储备。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在应急状态下,当各乡镇人民政府物资储备不足提出增援要求时,由县经贸局负责协调物资调运,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跨县的物资调用。
6.2.7资金保障
县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工作资金,经县应急局初审,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主要包括体系建设、日常运行、专家队伍建设、事故演练、事故紧急救援装备等费用。
6.2.8社会动员保障
鼓励、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应对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提供物质、资金和人力支援,逐步形成以管理部门、专业队伍为主体,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为补充的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6.2.9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规划和建立事故应急避难场所,并建立维护和使用保障制度。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县应急救援技术中心牵头,充分发挥相关行业、领域的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建立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研发专业处置技术,加强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6.4.1公众信息交流
广泛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 、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安全和应急避险意识。
6.4.2培训
县应急局负责组织、指导对各专业部门以及专业救援人员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6.4.3演习
县应急局负责指导有关部门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县政府各部门应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救援演练
7、附则
7.1奖惩与责任追究
县人民政府对在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行政法定职责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应急局制定并负责解释。有关部门应按职责制定相应的救援预案。
7.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2、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3、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措施
4、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程序示意
5、紫阳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附件1: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职务 |
姓名 |
单位及职务 |
电话 |
手机 |
总指挥 |
杨 健 |
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
|
13909155609 |
副 总
指 挥 |
赵 峰 |
县政府办副主任 |
|
18690511866 |
赵堂武 |
县应急局局长 |
4419808 |
13909155539 |
|
王志军 |
县公安局副局长 |
|
13992546588 |
|
成
员
单
位
联
系
人 |
许 松 |
原县安监局副局长 |
4429866 |
13891553299 |
王武奎 |
县应急救援技术中心主任 |
4429869 |
15929547888 |
|
唐紫恒 |
县交警大队队长 |
|
13909155965 |
|
黄 杰 |
县公安局110中心主任 |
4428028 |
13484694888 |
|
肖永生 |
县消防大队教导员 |
4427119 |
15309159605 |
|
柯康林 |
卫县卫生局副局长 |
4428661 |
13992501766 |
|
曹和荣 |
经贸局副局长 |
4428253 |
13992590127 |
|
王章勇 |
县交通局副局长 |
|
15929528555 |
|
侯伟民 |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 |
4427899 |
13038928697 |
|
王从军 |
县气象局局长 |
4424236 |
13991559519 |
|
贾学龙 |
县纪委监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 |
|
18329508511 |
|
胡 渊 |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
4429071 |
18292538800 |
|
李发勤 |
县环保分局副局长 |
4426681 |
15319859888 |
|
袁贵林 |
原县粮食局副局长 |
|
1389151467 |
|
李成功 |
县财政局总会计师 |
4426909 |
13325355468 |
|
徐初平 |
县住建局副局长 |
4427666 |
13098017555 |
|
王永顺 |
县水利局副局长 |
4420516 |
13891583017 |
|
蔡英彪 |
县民政局副局长 |
4428366 |
15929588188 |
|
黄 飞 |
县电信公司经理 |
4425111 |
15332667603 |
|
周晓荣 |
县移动公司经理 |
|
13509154187 |
|
白安松 |
县联通公司经理 |
|
18609154125 |
|
有关镇人民政府 |
附件2:
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序与危险化学品事故源的位置以及气象条件等进行数据分析后,划分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和事故可能影响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一般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厨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靖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只有受过正规训练和有特殊装备的专业救援人员才能在此区域进行救援工作。所有进入此区域的人员必须在指挥部的控制下工作,并及时报告现场情况。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使用防爆通信工具。
(二)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一般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昂的伤害或损坏。
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只有受过训练的专业救援组人员和净化人员才能在此进行救援工作。
(三)受影响区域。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有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附件3:
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措施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观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安全防护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工作。
·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视具体情况)、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现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启动事故应急放置池(罐)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或收集后委托有条件的单位处理。
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火灾扑灭后,进入现场人员仍要注意防护,除预防火灾复燃外,更要防止危险化学品及其分解物的中毒。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监督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因人员。
(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7)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但有时一次堵漏不一定能成功,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 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8)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9)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10)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只要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 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4、易燃液体火灾事故及处置措施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
大面积(>50m2)液体火灾则必须根据其相对密度(比重)、水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正确的灭火剂扑救。
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汽油、苯等),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水泡沫扑灭。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
比水重又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起火时可用水扑救,水能覆盖在液面上灭火。用泡沫也有效。用干粉扑救,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最好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具有水溶性的液体(如醇类、酮类等),虽然从理论上讲能用水稀释扑救,但用此法要使液体闪点消失,水必须在溶液中占很大的比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也容易使液体溢出流淌;而普通泡沫又会受到水溶性液体的破坏(如果普通泡沫强度加大,可以减弱火势)。因此,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用干粉扑救时,灭火效果要视燃烧面积大小和燃烧条件而定,也需用水冷却罐壁,降低燃烧强度。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对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5)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一旦现场指挥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要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附件4:紫阳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程序示意图
附件5:紫阳县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