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以“三包三联”做实“三问三解

时间:2012-04-27 11:17作者:叶林斌 闫 锋 秦宗道来源:《陕西日报》

今年以来,紫阳县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迅速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全县1500多名机关干部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纷纷深入农家、企业、工地……问政、问计、问需,解忧、解怨、解困。背起行囊下乡,挽起裤腿下田,真心诚意拜师,实心实意服务……茶乡大地到处都活跃着他们亲民、爱民、帮民的忙碌身影,跨越发展乐章高奏。

活动中,紫阳县认真总结以往实践经验,注重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做机制载体创新文章,着力构建一套求实效、管长远的长效机制,迅速形成了“县级领导干部包镇联村、县直部门包村联组、乡镇干部包组联户”的“三包三联”新机制。有运行载体、能持续开展、出实际效果、受群众欢迎……从而使紫阳县的“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不仅亮点纷呈,而且做得很实。

创新活动载体,建立“三问”长效机制

省委做出“三问三解”活动部署后,紫阳县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相继三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具体落实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议,并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考评办抽调专人成立了专门的督查组,全程督查干部作风建设,推动“三问三解”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为避免活动开展“浮光掠影走形式,大轰大嗡一阵风”,紫阳县从一开始就特别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以乡镇干部“包组联户”经验为基础,向上拓展、向下夯实,狠抓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载体建设,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镇联村、县直部门包村联组、乡镇干部包组联户”的“三包三联”推进新机制,为“三问三解”活动开展搭建了有效的运行平台和硬实的推进抓手。

“三包三联”的具体做法:一是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结合党建联系点,特困村帮扶等总体安排,分别包一个镇、联系一个村和包抓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骨干企业,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困难;二是县直机关干部分期分批轮换驻村帮扶。每个县直部门包一个村,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分别联系一个村民小组和部门下属基层单位;三是进一步夯实乡镇干部包组联户机制,做到真包实联结穷亲、真帮实扶解难题、真抓实干促发展。

据统计,从年初到现在,紫阳县已建立县级领导包抓联系点28个,先后有1230名县镇机关干部确定了驻村包联关系,领导干部人均深入基层时间达20天,一般干部深入农户时间达60天。全县共选派60名科级后备干部到重点建设项目挂职锻炼。

明确工作任务,确保“三解”惠民实效

问而不解等于白问,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关键就在于转变作风抓落实,事情要解决,发展要加速,群众要满意。活动开展中,紫阳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为使广大干部行有准则、干有目标,紫阳县确定了一系列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每名下乡干部着实当好“五大员”:一是当好调研员。逐村逐户走访调研,做到老党员和老干部必访、重点信访户必访、“两代表一委员”必访、致富能手和产业大户必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和基础组织现状,全面了解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对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见建议,在汲取群众智慧、深入沟通交流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二是当好办事员。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基层意愿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所联单位和村组明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明确推进措施,解决相关难题。与此同时,突出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按照“基层群众所盼,自身力所能及”的原则,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当好调解员。对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处理,明确办理时限,实行销号制度,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解。四是当好指导员。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督促抓好党建示范点创建、后进村整建、农村党员发展、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镇村党员干部培训等,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五是当好宣传员。通过“炉边茶叙”、“院落会议”等有效形式,积极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县上的各项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立足自身实际,拓宽发展视野,建设美好家园。

工作中,紫阳县还明确要求广大干部必须按照“一本民情信息档案、一本农户通讯录、一纸服务承诺书、一本入户工作日志、一张便民服务卡”的“五个一”严格进行。各单位设立专门的考核督查办公室,周统计、月评比、季考核,与干部相关直接利益挂钩。县委组织部、纪委、考评办、民意调查中心,不定期巡回抽查,月通报、季评比。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机关干部下基层达到1566人次,走访群众5000多户20000余人,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560个,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00余场次,发放科普知识手册20000余册,落实“实事进村工程”项目400多个,协调帮扶资金1800多万元,化解信访积案20个,兴办实事好事1200多件。

引导民意入政,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只有干群众想干的事,群众才会真心诚意支持、积极踊跃参与。找准群众的兴奋点和愿望极,从而不断优化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更加准确有效地推动发展,这也是省委决定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因此,紫阳县在积极引导民意入政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并创出了很多经验。

从2006年开始,紫阳县已连续多年开展“万人问卷调查”,围绕农业产业、特色工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投资环境、和谐建设、政府建设等7大方面设置了23个选题,最后还在每个选题后面留有空白栏,供大家提意见和建议。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来形成,每年推出20件城乡实事,至目前已完成了100件实事工程,直接推动紫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

为畅通民意上传的渠道,紫阳县还十分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广场显眼位置公布所有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的电话号码,来信答,来电必复;开办县长信箱,有求必应,有难必解;鼓励干部建立QQ群,与群众开展网上对话和视频交流。去年还投资50多万元,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将全县所有移动、固定电话用户录入其中,随时抽号开展调查。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也极受群众欢迎。

至现在,紫阳县可以说已经建立起了全方位、零距离、全天候的民意收集体系。几乎每有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建设项目启动,紫阳县都要通过问卷调查、“三问三解”下访和“民意调查中心”等渠道征求民意。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实事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把群众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县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上,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群众对党委政府更加信任了,县委、县政府推进其它工作也更加顺畅了,全县上下自觉形成了众志成城抓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