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后厨”工程打造紫阳餐饮新名片

时间:2012-09-11 10:01作者:刘 攀 李小刚来源:《三秦都市报》

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伴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带动,该县成为省内外人士理想的旅游观光地。
该县在创新餐饮安全监管举措上下功夫,在全省率先推行“阳光后厨”工程,构建起“政府负总责、经营者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随着这一工作的纵深推进,一张紫阳餐饮文化的“新名片”应声而出。
从凉菜制作、热菜烹饪、面点加工直至上菜的全过程,饭店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通过一块硕大的液晶显示屏“实况直播”在消费者的眼前,这是紫阳县目前在餐饮服务业推行的“阳光后厨”工程。

破旧立新构建餐饮监管新格局


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不少外来游客、客商云集紫阳,加之当地老百姓的需求,在如何让群众吃得安心、放心?就成了急需破解的一道命题。
“明确镇村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聘请协管员80名,信息员212名,解决基层管理无机构、监管无人员、责任未落实问题。”作为主管部门该县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做好重大活动餐饮保障,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紫阳县举办的8起大型活动中实现了食品供应零中断、餐饮服务零投诉、食品安全零事故目标。
同时,从源头上把关,在餐饮服务许可中,严格按照紫阳县餐饮业许可规范核查、验收、软硬件达到标准才能发证。
针对藏在光鲜店面后的“阴暗”厨房,首度提出“阳光后厨”的概念,即小型餐饮厨房安装透明玻璃、中型以上饭店在操作间安装摄像头,大厅安装显示屏,使消费者对后厨情况包括员工行为都能看到,一举改变传统“厨房重地,闲人免入”的状况。
“阳光后厨”的监控资料还按期备份留存,随时可以抽查监督,还有利于查明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有利于分清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配合落实食品执法监管责任人制度,公布监管举报电话,延伸监督链条,强化监管责任,防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耳目一新后厨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后厨”能否做到真正透明?消费者反应如何?
该县一家酒店是首批推行“阳光后厨”工程的诚信餐饮示范店。在大厅前走廊上,首先让人看到的是一块《紫阳县餐饮诚信示范店信息公示牌》,上面详细的公布了企业法人、食品安全员、驻店监督员和举报投诉电话以及该店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内容。
一进大厅,墙壁上一块硕大的液晶显示屏格外醒目。显示屏上,10个摄像头对后厨操作间、冷菜间、面点间、卤制间、洗消间、烹调间等重点风险点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监控画面,画面每10秒切换一次,“实况直播”着酒店后厨的每一个角度,真正将监管环节延伸到了操作间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员工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顾客在等待上菜的空闲里,可以随时看到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酒店邹厨师长说:“刚开始,每天至少会发生五六次不文明行为,后来一星期有一两次,再后来基本没有了。现在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在顾客监督下,以前的坏习惯都慢慢改掉了。”
目前,该县20多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及较大火锅店按照“阳光后厨”标准进行改造,实现了对后厨操作间的电子监控。
“以前饭店的后厨是啥样,顾客根本看不到,难免担心厨师操作不卫生,现在放心了。”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在大厅就餐的顾客,他们认为,“阳光后厨”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该大力推广。
“今后,我们还要把这‘阳光后厨’逐步扩展到所有餐馆,只有全方位的监管,才能构筑起覆盖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防线。”紫阳县食药监局局长文艺表示,“阳光后厨”变内部监督为外部监督,不仅提高餐饮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操作的自律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解决了餐饮行业的饮食安全问题。
据了解,紫阳县共对495家中型以上餐馆、县城所有餐饮单位(包括小餐饮)和重点乡镇餐饮店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实现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0%。其中优秀72家,良好251家。今年秋季将在学校食堂、机关单位食堂、农家乐全面开展,保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