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报》:“这里变化真是大”

时间:2014-07-02 08:22作者:强晖 黄志顺来源:《陕西农村报》

——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谈录

“男女老少齐上阵,苦拼实干拔穷根。”628日,记者来到紫阳县城关镇青中村采访,在村口,看到村支书张显华正在悬挂这样一幅标语。

  “这一路上来,转晕了吧?”张显华高声和记者打招呼,像是问候,又像是自嘲。从县城到青中村要翻越文笔山,公路在山间盘旋,路窄弯急坡陡。

  “西有文笔山,南有荷叶山,两座大山困住了青中村的发展,给全村人扣下了摘不掉的穷帽子。”进村的路上,张显华向记者“诉穷”:“青中是全县挂了名的贫困村,全村951人,贫困人口超过三分之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有啥变化吗?”记者问。

  “这里变化真是大!我单给你说说扶贫工作。”老张来了劲儿:“从6月中旬开始,县委办公室抽调的2名干部和镇上的3名干部就住在村上,走访困难群众,查找贫困症结,不怕天气热,不怕山路远,大清早出门,打着电筒回家,你说这作风扎实不扎实?”

  “青中村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张显华说:“驻村的县镇干部做出了表率,群众思富盼富的愿望强烈,我们村组干部绝不敢有半点松懈。”张显华看看手表,告诉记者:“九点钟在村小学有个座谈会,你们一起参加吧!”记者愉快地答应了。

  上午9时,在不大的村小学教室里,村组干部、产业大户、群众代表、县委办和城关镇领导干部满满当当地坐了五、六十人。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委办主任康树民说:“县委办工作特殊,办公室班子只能抽星期六的时间来和大家见面,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四组组长朱大照说:“青中村有一块茶园叫‘皇茶园’,曾经是出贡茶的地方,茶叶品质好,但是没有加工厂,鲜叶靠贩子倒卖,茶农在价格上吃亏了,希望能引进一个茶叶加工企业。”

  养殖大户冉维富说:“青中村林业资源丰富,可以考虑通过政策倾斜,鼓励更多的人发展林下养鸡。我愿意为大家做技术服务。”

  群众代表张守成说:“青中紧靠文笔山景区,开办几家农家乐应该不错。”

  ……

  群众发言热烈,座谈会一直开到中午十二点多才结束。张显华在会后对记者说:“村上怎么发展,首先听取群众意见,青中村的扶贫工作是真正的坚持了群众路线。只有符合青中村实际的,符合群众意愿的,才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

  “青中村以乡村旅游、生态种养为主的扶贫工作是可行的。这与工作组前期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康树民说:“这样一个通过深入调研、充分尊重民意的决策,一定是群众拥护的,一定是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

  紫阳县位于秦巴山地国家级集中连片贫困区,是国定贫困县。从2001年开始,紫阳县贫困人口减少了10万,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紫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康树民给了记者一份文字材料,是根据县委书记王晓江在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的。材料显示:紫阳县计划每年完成脱贫1.5万人以上,6月中旬,该县从县直部门抽调141名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每年住村工作时间不低于220天。

  王晓江讲了这样一段话:“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底怎样开展?干部的思想到底有没有触动?有没有变化?有多少变化?对抽调的扶贫干部来讲,最重要的体现,就是看他如何对待驻村扶贫工作。”张显华说:“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们的领导干部很好地贯彻了群众路线,三年后你们再来,青山绿水依旧在,贫穷的帽子肯定已经被我们扔出大山了!”

从青中村返回已是深夜。车窗外,天空繁星点点,群山若隐若现,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栀子花香,耳朵里传来阵阵蛙鼓虫吟。我们期待着,青中村美好的田园生活早日与现代物质文明完美融合。

原载《陕西农村报》(201472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