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党建网:紫阳机制创新保障作风建设常、细、长

时间:2014-12-19 11:37作者:康树民来源:陕西党建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近年来,紫阳县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突出民意用人导向,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做实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形成了一套干部联系群众主动化、服务群众经常化、作风转变常态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方法创新,促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成常态

干部包组联户联责联心。农村税费改革后,干部与群众接触机会减少,干群距离逐渐疏远,群众不了解干部在忙什么,干部不知道群众心里在盼什么,加之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干群关系逐渐冷漠,无事不登三宝殿,干群成了两张皮。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2008年起,全县全面推行县镇干部直接包联农户制度,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户重点户结成包联对子;821名镇干部与全县7万多农户结成对子。每名干部固定包联80-100户农户,包联干部每月至少登门或电话联系包联户一次,做到突发事件、邻里纠纷和婚丧嫁娶三必到,产业发展大户、防汛防滑重点户、矛盾纠纷重点户、贫困低保户和三留守重点户五必访,干部进村入户随时了解包联群众困难和诉求,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在第一时间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农户家中。这一做法,促使机关干部联户联责、联户联情、联户联心,干群之间常走动、常沟通、常联系,增进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干部抓发展、保稳定的责任,干部由被动服务主动服务转变,促使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抓发展、解难事成为常态。

民意评价干部监督作风转变。该县成立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收录县内城乡居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手机和固定电话号码18万部,覆盖全县94%的农户和居民户,分行业、分系统、分地域建立到镇、到村、到组、到单位的精准数据库。中心对干部入户率、群众对干部工作满意度、惠农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状况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通过4412340固定电话开展常态调查和随机抽查;并将群众满意率作为评价干部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惠农政策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成效作为考核部门、乡镇的重要内容,民意评价结果在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分别占10%5%,在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中占20%。对抽查中群众满意率低于75%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单位主要领导、包联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限期整改。通过常态化的开展民意调查,县委县政府不仅可以全方位的了解民情民意,随时随地掌握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意评价监督干部作风转变,夯实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职责,使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成为常态。

技术创新,细微之处见真情

便民服务无微不至。随着当下手机的普及应用,该县充分运用手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和拓展干群联系交流平台,开通4411111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专人值守接听群众来电,为群众提供惠民政策咨询、投诉求助、政务转办、信访受理、建议收集等便民服务,使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做到有求必应。全县1300余名干部开通实名制便民服务微博,主动把包联服务对象加入自己的QQ群、微信群,随时随地与群众交流互动;依托平安紫阳e信通手机客户端,定期向全县在外务工人员发送惠民政策和法律服务信息,及时传递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实时动态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机百事通服务微信公众号,建立超超发言、微力无边微信平台,实时与群众互动交流,通过线上线下互补,不断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建立起多方位、零距离、全天候便民服务体系,让联系服务群众更细更贴心。

全程代理省力省心。针对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多头跑等问题,紫阳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将48个县直部门的408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推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网络处理、电子监察、限时办结、统一送达全程代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站式审批,各部门不再受理审批业务,群众办事只需进一个门,就可办完所有事。县政务服务中心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与2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联网,符合条件的审批事项群众只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申报,由包组联户干部全程代办,群众不再用县城乡镇来回跑。县、镇政务服务中心推行“AB”岗工作制度,双休日正常上班,全天候服务群众。为了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中心还建立了阳光政务365”网站,群众办事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预约、申报、查询和投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整合全县政务服务资源,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质量,让群众办事既省心又省力。

制度创新,倒逼干部转变作风见长效

晒出标杆,念好作风紧箍咒。有些干部一提到做群众工作头就大,有畏惧心理,绕着问题走,不愿意到群众中去。许多群众之所以抵触情绪严重,就是有难求助无门,有苦无处诉说。2007年开始,紫阳县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干部信息公示制度,包括领导干部照片、电话和分工信息全部公开,建立起民意诉求直通车,群众有什么诉求和困难可以直接拨打领导电话反映。为了让群众能及时了解县委县政府工作,在领导干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还将涉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绩效考核和信访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规定全部公开,在县城广场公示栏公开和LED大屏幕滚动播放,扩大宣传,做到家喻户晓。通过领导干部信息的公示和制度规定的全面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不断拧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螺丝,强化领导干部自我约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干部升迁去留群众有了话语权。干部选拔任用是一个风向标和指挥棒,什么样的选人用人导向,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干部作风。近年来,该县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突出民意导向,把干部选拔任用的话语权交给群众,建立了民意评价和参与干部考核选任机制,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选任若干意见》规定,明确在干部考察环节,对拟提拔干部随机进行包联服务对象满意率调查,满意率低于80%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暂缓研究。以民意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制度,改变了过去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弊病,选谁用谁不再是上级领导说了算,群众的满意率才是硬杠子,只有眼睛向下联系服务群众的劲头,才会有群众满意提拔重用的奔头,把干部提拔任用与群众切身利益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干部唯上不唯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