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干部始终是决定因素

时间:2016-01-22 09:05作者:璩 勇 张福华 璩 华来源:《安康日报》

——二问高桥镇提前脱贫的信心从哪里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给出了完全解决方案: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好政策能不能得到好执行,是决定脱贫目标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所在。压力能不能传导到镇干部身上?能不能把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脱贫奔小康,干部最关键。紫阳县高桥镇干部认为,镇村干部是脱贫工作一线指战员,是决胜的排头兵。在现在这种良好政策环境下,只要镇村干部能够做到敢担当、严管理、肯奉献,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完全没有悬念。

怎么区别敢于担当和胆大妄为?两者界限其实很清楚,就是你在为谁干?为谁谋利益?

敢担当不是空话。有人说基层工作有风险,其实,干事情就可能有风险。基层承担风险能力弱,更需要勇气去担当。

高桥镇党委书记刘磊回忆2006年他们在各村发展厚朴的事情。因为宣传到位、又是镇上从县林业局争取的免费种苗,群众积极性非常高。开始是在退耕还林的地块上大面积栽种,后来一些群众开始有了想法。觉得原有部分林地荒地长的是灌木是槐树,等几年过去,既长不出大树,又产不出经济效益,要提早换掉。一些村民干脆偷偷砍杂槐烧灌木,然后申请厚朴苗木。有人写信状告高桥镇,毁林造林。政府显然是不会支持村民毁林造林的。但是,要打板子,镇上责任是跑不脱的,你不提供种苗不鼓励栽种,哪有群众毁林造林的事情?

兰草茶厂老总告诉记者那年外地一家报纸记者采访的事情。2007年前,他的茶厂在老龙潭乡政府旁边,买的原供销社房屋当加工车间。离集镇远、收鲜叶子只能集中在高山茶厂周边几公里范围,一年顶破天加工十几吨茶叶,是个家庭作坊。镇上帮他们在集镇周边重新建设基地建修厂房扩大规模。手续还在完善时,保护基本农田百日整治开始。外地一家报纸不知怎么得到公司占用农田修建茶厂的消息,派了两个记者前去采访。也不问茶厂是不是农业生产项目,也不管这个企业建成后对当地农民增收农民就业的作用,只说占用耕地一个现象。总经理谭老总说,他当时恰巧和这两个记者坐在同一趟班车上回高桥,记者向他打听公司占用耕地的事情,他吓得不敢接话。而这一年,连续多年县上综合考核拿一等奖的高桥,因此被从一等奖拿下,降格到二等。县上本来要奖励7万多元一辆车,没有了。为群众利益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尝试,这就是敢担当。符合大方向大趋势、顺应群众期盼的事情,有利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事情,冒点风险基本不会错、至少不会有大错。现在看,这些风险都冒的值得。符合后来的国家政策,得到了群众认可,促进了生产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怎么区别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还是胆大妄为?两者界限其实很清楚。一看你对上级精神把握是不是准确,是不是从维护大局出发、从有利于改革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促进民生幸福?一个则看你是不是出自公心。廉洁奉公,大胆管理、大胆改革,就是敢担当。如果夹杂了个人私欲,守不住底线,就可能变成胆大妄为。

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肯定可以干出成绩;反之,如果现在还整天琢磨如何安逸享乐,必定会栽跟头。

高桥镇干部也在研究新常态。研究新常态下镇村干部怎么抓工作、怎么抓管理。他们觉得,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更需要我们的干部敢于担当。为什么?他们分析,其一,就拿脱贫来说,凡事要落实要抓出效果实现目标,总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是创造性想方设法去解决,还是绕弯子磨洋工等政策?基层这些具体问题,其实是绕不开的,只能够面对面。其二,从八项规定以来的一系列党规党纪明确告诉我们,必须加强管理、严格管理。而管理就是负责,管理就是担当。

高桥镇把压力重点传导到镇机关干部肩上。2014年10月,他们制定出台了《干部岗位津贴考核办法》,每月对干部工作进行分项目量化考核。内容分16个大项。其中有,“动员或带领5户群众外出创业增收,发展足浴足疗产业,至少开办一家足浴足疗店。未完成的,扣减12月份岗位津贴100元”“未按时完成茶园管理和茶园建设任务的,扣减当月津贴100元”“不认真履行河长职责扎实抓环境保护工作,检查发现一次,扣减当月津贴100元”“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该季度不享受岗位津贴。”考核本身不是目的,镇纪委负责人介绍,比如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考核,以前把任务落实到村,结果发现不仅对村考核缺少手段,效果差,而且对镇干部没有触动。改为指标责任落实到每个镇干部,效果就明显了——逼着每个干部去熟悉掌握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政策熟悉了,这个工作哪有什么难度?

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是精准识别。高桥镇要求包联干部对贫困户情况达到“一口清”,有几口人什么构成?有几亩田地几亩山林?贫困原因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脱贫项目是什么当前进展是什么?镇上多次组织“抽查”,随机到户,让包联干部在贫困户家门口介绍情况,然后进门对照核实看有没有误差。

管理很严,镇党委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甚至延伸到8小时以外,“要么在办公室学习在宿舍休息,外出得说清楚去向缘由。”镇村干部对此普遍认可。他们觉得,特别在新常态下,严格管理其实是对干部负责任。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肯定可以干出成绩;反之,如果现在还整天琢磨如何安逸享乐,必定会栽跟头。

脱贫不单是村组的事情,社区也是一个重要阵地。今后,镇村干部或许要把相当部分精力转移到新型社区。因此,村组干部如何变成社区干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考验。

村两委是脱贫工作的中坚力量。高桥镇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有基层党支部17个党员734名。解决好村、社区活动场所可以更好发挥基层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2009年以来,高桥镇结合各村实际,累计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在人口相对密集、群众办事相对方便的地方,按标准布局修建了兰草、裴坝、铁佛、龙潭4个社区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房屋建筑面积在800平方米左右,文体活动场地面积都在1200平方米以上,同时,还改建了6个村活动场所。达到平时村级班子成员轮流坐班、定期集中办公。

农村社区化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特点之一。和安康各地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一致,远元小区70%以上住户长年在外务工,腊月以后,才陆续回家,有不少住户在这里甚至也停留不了多长时间,最迟到正月初,他们还会回到分散在大山深处的老宅,与依然不愿离开那里的父母团聚。同样大势所趋的是,无论大家是不是还留恋大山深处的家园,新型社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心中落地生根。

远元社区的不同点还在于,是修脚产业把大家召唤在一起。从承担建设社区的郑远元来说,他最早考虑的是,为同他一起外出创业发展的数千高桥乡亲,安排一个叶落归根的地方。而镇村干部的支持则给他更多新思路,为什么不通过建设小区来吸纳更多村民进入修脚产业?买房不要钱,创业来还债。只要愿意加入到远元的行业,买房的钱,慢慢从工资里面扣好了。因此,远元小区70%以上住户长年在外从事着修脚产业。

修脚的最低收入是多少?吃住全包,月均3300元。手艺好的修脚工,最高一月可以收入过万元。在这些村民心中,小区是脱贫的大本营。当地政府甚至肯定评价,一人修脚、全家脱贫。

但是,对社区干部来说,意味着工作内容、职责的变化和一系列新挑战。“开始我们觉得很好,没有三天两头要填写上报的表格、数据,没有土地确权的麻烦,也没有那么多要走的山路要翻的山坡……但是接着就发现,更多问题更琐碎的事情等着我们”。社区支部书记任继尚介绍,“住在小区老人居多,家里水管堵了要给你打电话,电路不通了要给你打电话,有的电视机调不出节目找不准频道也给你打电话。这些农村新型社区是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来管理的,所以大事小事,都是社区党支部的事情。而生活习惯改变更是一个过程,一些群众长期习惯独家单户,刚开始不经意会从楼上直接把垃圾污水往窗口阳台向外倾泻,楼上楼下,常常出现争执。又如清收垃圾清运费,一月8元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有群众就是不乐意,你政府动员鼓励我们搬来,来了又要收这费那费?不交!”

难题一个个在解决,任继尚说。事实上,任继尚等村干部、社区干部也面临自己的困难和问题。收入低是一个主要方面,目前像任继尚这样的社区支部书记每年补助收入1.2万元,而社区团干等年补助收入仅1000多元,“讲待遇,根本谈不上。”因此,镇上在选择社区、村干部时,往往首先考虑干部本身经济状况。如果不是自家开店,一般人都没有办法承受担任干部的损失。任继尚说,大家更多都是在讲奉献。能够为社区做一些事情,还是比较充实比较有优越感的。

“那里居住着61户贫困户,那是不需要交一分钱房租的。”指着靠河岸高层楼房1楼一排住房,任继尚介绍,他们或者属于鳏寡孤独又年龄未满五保标准的,或者是危房户无力建房的,也包括一些特困家庭。社区干部还需要更多把关爱给他们。“好在,我们的工作有一定弹性。交给你的事情,在指定时限完成就可以。你可以先把家里要紧的事情处理好,趁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去处理社区的事情。”他欣慰地说。

原载2016年1月22日《安康日报》一版:http://sjk.akxw.cn/akrb/html/2016-01/22/content_124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