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纪实
金秋时节,走进紫阳县蒿坪镇蒿坪小学,校园绿树相映、郁郁葱葱,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音乐教室、舞蹈房、美术室等功能部室,标准化操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应有尽有。
从办学设施不完善到软硬件兼具,蒿坪小学的蜕变,是紫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一个缩影。紫阳县有35万人,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6所;在校学生及幼儿47954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243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决定着紫阳的未来,寄托着千家万户的期待。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的需求。”县委书记赵立根谈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时掷地有声。
教育优先 让每一所学校都美丽
秋季新学期到来,紫阳县瓦庙镇瓦房小学的孩子们发现学校的变化令人欣喜。新建的800平方米操场正式投入使用,看着崭新的操场及配套设施, “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运动”的孩子们欢呼雀跃。此前,该校一直没有操场,学生活动需要借用一条公路之隔的瓦房村委会的场地,不仅不便于管理,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与瓦房小学一样,长期以来,该县大部分农村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室舍紧缺,仪器设备落后,学生运动场地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学习环境艰苦。为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紫阳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校舍维修工程,推进农村薄弱学校项目建设。
2017年,紫阳县投资超过2.8亿元,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其中投资2.06亿元,实施86所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项目,33所学校新建新建项目;投资7200余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仪器、计算机、图书及其他设施设备的配备;投资870万元,用于校园文化、绿化和美化工程。
近十年,紫阳县累计投入7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校舍建设、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扩建县幼儿园、紫阳中学、紫阳中学初中部,新建县文体活动中心、县城第二小学、县职教中心、县城第三小学。累计新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新建寄宿制学校57所,新(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
正如县长陈莲所说:“我们用‘四个优先’支持发展义务教育。即: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发展优先规划,义务教育投入优先保证,义务教育需求优先满足,义务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如今,紫阳县各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基本达到省颁标准。95%以上的中小学开通了宽带网络,60%的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设备,80%的教师开通了“人人通”教学业务交流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2011年,紫阳县被授予“陕西省中小学试验教学普及县”称号。随着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城乡、校际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如今,在紫阳城乡,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素质提升 让每一位教师都出彩
24岁的刘婧鸽是商洛市丹凤县人,2016年从咸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她通过全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来到高滩镇广城小学。安康学院毕业生、25岁的吕恒咪,通过特岗教师招考,也来到这所学校。三年来,先后到来的10名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辅工具,给这所农村小学带来了新的活力,该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从十年前的54.2岁下降到现在的34岁。
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紫阳县针对教师短缺、配置不均衡和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实施引进补充工程、教师“安心”工程、交流互助工程、培训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紫阳县累计招聘教师235名, 2017年又招聘212名教师。针对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个别学校严重缺编的状况,紫阳积极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参加教师交流轮岗,改变的是工作环境,激发的是工作热情,既相互学习,又取长补短,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麻柳镇中心学校教师蒙再会2015年9月交流轮岗到高滩镇绕溪九年制学校任教。据了解,2014年至2016年,全县有270名教师校长参加交流轮岗。这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和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促进了城乡学校师资均衡配置。
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紫阳县启动“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抓学习教育、补精神之钙”上。通过个人自学、校本培训、主题研讨、专家讲座等方式,引导教师拧紧思想“总开关”,规范职业行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县通过国培计划、“浸入式”培训、岗位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形式实施教师全员培训。三年来,累计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累计培养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23人。
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实行四年一个聘期,每年进行年度考核,对不称职的校长进行集中培训。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和县城学校末位移位制,努力探索教师轮岗交流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1月,全县共有16名竞聘者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了县直中小学、幼儿园和镇中心学校校(园)长的岗位。
坚持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向基层一线和偏远乡镇学校教师倾斜;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将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教优酬;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大力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三年累计建设教师周转房1000余套,切实改善教师待遇,有效激发了全县教师扎根乡村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内涵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
王锡珍的家在蒿坪镇森林村二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她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2017年春节前夕,八年级的王锡珍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校领导和班主任先后多次到她家,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融化了王锡珍心中的雪,王锡珍于今年9月1日重新回到了校园。
为了让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落下,近年来,紫阳县建立了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镇和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控辍保学工作。
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该县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和小学入学率100%。建立了以县政府为主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形成了“四五六”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模式。
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是紫阳教育优质均衡的价值所系。义务教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为100 %、99.93 %。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分别为小学93.22 %、初中91.99 %。
开展“生态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高滩镇初级中学、毛坝镇联合小学等13学校创建为“安康市五星级美丽新校园”。创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2所。蒿坪镇初级中学被评为“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汉王镇初级中学、红椿镇初级中学等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是一个契机,我们县抓住了这个契机,全面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薄弱学校改造、教师交流轮岗、‘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化改革等工作。” 县教研室主任王宗斌在教育系统工作了30年,在他看来,城市与乡镇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贫富差距”的确“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