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到2020年帮扶20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时间:2017-11-22 08:52作者:杨志勇来源:《陕西工人报》

如今,有关郑远元的一句顺口溜——“凭借一把小刀子,挣回了大票子,开上了新车子,建起了洋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已在安康市紫阳县的脱贫致富群众中广为流传。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郑远元在新时代有了新使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我和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和目标充满了信心。”

郑远元“到2020年帮扶20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能实现吗?或许能从他立志脱贫到产业扶贫的追梦路上得到答案。

  

立志脱贫树立一个榜样

  郑远元出生在安康市紫阳县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他的哥哥为了补贴家用在煤窑打工,不想受了重伤,让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目睹这一切,14岁的他做出了人生第一次艰难抉择——辍学打工。

  辍学后,郑远元来到四川,一边跟姨父学习中医和修脚手艺,一边在餐馆打杂。5年后,他只身来到汉中,想找一份修脚的工作,不想连连碰壁。看着手里仅有的5元钱,他在街头摆起了修脚摊,每修一次脚收3元钱。未曾想到的是,这一天从上午10点开始直到华灯初上,竟然赚了120元。创业的艰辛和赚取的“第一桶金”,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2005年初,一位修脚的老人看他手艺好、人实诚,便关心地说:“小伙子,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开个店吧。”听了老人的话,郑远元在思考了一个晚上后决定开店。很快,他的第一家修脚店开业了,虽然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但此后的三年,他实现了从修脚工到“郑老板”的跨越。那一年,他22岁。

  2007年,郑远元创办了公司,当年实现总收入1000多万元。此后,他的修脚事业越做越大。

  郑远元生意做大了,可父老乡亲依然过着面朝大山背朝天的苦日子。此后,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个担子——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因为不了解,大多数乡亲对修脚行业有歧视,我就想方设法打消他们的顾虑。”郑远元回忆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越来越多的乡亲选择加入修脚行业。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变贫穷的志气,可怕的是不愿意去掌握一门脱贫致富的技能。”郑远元深有体会地说。

以技治贫探索一种模式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倾,不如薄技在身。随着修脚创业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郑远元更加坚定了要帮扶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而他也用实践证明了“技能扶贫是治本之策”。为此,他多次专门深入陕南贫困山区进行调研,事实告诉他,贫困人口都非常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而缺乏信心。

  “修脚是一门专业技能,更是群众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它跟理发一样,永远不会被淘汰,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鼓励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大健康产业内容之一的修脚产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郑远元说,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从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具体做起,尽力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学习掌握修脚技术,解决好他们的就业出路。

  紫阳县城关镇天星村四组贫困户王华银和70多岁的母亲生活,生活处境十分困难。他的身体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行走多有不便,而他的母亲身体也有残疾,父亲因病去世后家里欠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多年都没有能力偿还,家里原来居住的土坯房子因为年久失修,遇上风雨天,外面大下雨屋里小下雨。在邻居们过去看来,他们家里的境况可能永远都没有希望改变。

  2015年初,他参加紫阳县修脚技能培训后,来到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的一家门店当了一名修脚技师,从此每月有了最少四千元的收入,有时则高达六七千元。两年来,他不仅还清了家里过去所有的借款,而且在该公司的帮助下,对原来的住房进行了维修加固和装修,屋顶换上了整齐的石瓦,墙壁刷了洁白的仿瓷涂料,屋内外打了水泥地面,改建了厨房和厕所……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现在已基本脱贫,眼下也会很快富起来。”王华银说。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在我省已探索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修脚技能扶贫模式,取得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良好社会效应。

  以郑远元的家乡紫阳县高桥镇铁佛村为例,所有的贫困群众在他的带动下依靠修脚产业发展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5万元,存款100万元以上的修脚“小老板”有200多个。当年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变成了全镇领先的富裕村、修脚产业发展“第一村”。

  2014年至今,远元集团公司先后与安康市紫阳县、旬阳县、岚皋县、白河县,以及宝鸡市扶风县、商洛市镇安县等地达成合作,开设“郑远元修脚师免费培训学校”10所。据统计,目前仅在家乡紫阳县免费培训的14215名修脚技师,已带动了2万人从事修脚产业,年创经济收入达到10亿多元,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去年一年,他的集团公司安置修脚技师就业5458人,帮助1691名在册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从一名修脚技师做起,在家庭因此脱贫之后,又先后成长为店长、片区经理、大区经理、上海市区经理的余开成,目前年薪达100多万元。他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远元集团教给我的一技之长,提供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产业扶贫实现一个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而郑远元最大的梦想就是,以修脚产业为龙头、相关产业为补充,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为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贡献。

  围绕这个梦想,他已经将远元集团打造形成了集专业修脚连锁、生物科技、商务贸易、影视传媒、商学院、慈善基金会、劳务派遣等系列产业发展的大健康新生态商业模式,并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截至今年8月底,集团公司直接吸纳就业人口达2万余人;同时集团成立的济困慈善基金会一年多来,资助73位员工家庭、100多位紫阳贫困乡亲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资助紫阳高桥敬老院和高桥中小学,先后累计捐款达123万元。

  谈到在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切接见时的激动心情,郑远元说:“荣誉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随后,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他更加坚定了要在决胜脱贫攻坚中展现更大作为的信心,并且做出三大战略部署和具体行动:首先,切实加快推进集团公司“千城万店”计划的实施进程,争取在3年内带动10万人次就业,帮助6万户家庭20万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其次,为了帮扶员工中的贫困家庭尽快脱贫,集团公司决定今年增加专项开支700万元,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员工,从2017年7月起,每月为其父母发放补贴300元。2018年预算专项资金1500万元,2019年增加到2000万元。同时,研究确定了员工收入增长目标,2017年员工月保底工资为4000元,2018年员工月保底工资为4500元,2019年员工月保底工资为5000元,2020年员工月保底工资为6000元。

  “我认为光做到这些还不够,所以集团公司又作出第三个方面的决定,计划在明年具体帮扶两个贫困村,并确保他们当年脱贫。”为了能够实实在在兑现这个承诺,郑远元已经想好了帮扶具体措施,“但凡有一点劳动能力又愿意外出就业的,集团公司负责免费培训并直接安排他们就业,帮助剩余的家庭人口发展养殖土鸡,并由集团公司负责全部定价销售。”

  我们有理由相信,郑远元的三大扶贫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原载2017年11月22日《陕西工人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