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头版头条:“硒源地”崛起新“硒”望

时间:2018-12-03 09:48作者:来庆琳 陈道广来源:《安康日报》

—— 乡村振兴的蒿坪实践

寒露时节,天气转凉,谷物归仓。记者踏访在紫阳县蒿坪镇的乡村原野,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在这个素有“硒源地”之称的紫阳县域副中心镇,一场“蝶变”正悄然发生:从产业脱贫绿色发展,到“精耕细作”推进硒资源全产业链开发;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到成功变身“首善之镇”;从大刀阔斧建设特色小镇,到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引擎。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景愈加清晰。

聚力产业蹚新路

走进森林村神龙富硒产业园区,从山顶俯瞰,一层层梯田旋山而去,一树树花椒苗正茁壮成长。“这些苗木去年底受了雪灾,今春我们及时修剪,现在看到的这些,都是从根部重新发芽的二茬苗。”园区生产负责人龚江涛说。

秋冬农闲时节,这里的工人闲里有忙。20多名工人穿行在园区田间地头,为这些花椒苗除草定型。若非去年那场雪灾,这里已然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花椒林了。2016年,森林村按照“党支部+园区+贫困户”发展模式,将800亩集体土地和700亩农户承包地整体转让给紫阳神龙富硒农业有限公司兴办园区,使当地103户贫困户端上“租金+薪金”的金饭碗。

园区老板邱超是蒿坪当地人,这位曾经的煤老板,在煤炭行业面临转型发展压力下,于2016年6月在当地党委、政府引导支持下,成立神龙公司领办富硒生态农业园区,以种植花椒为主,兼营林果蔬菜,长远规划发展观光旅游。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分两期实施,目前初步建成1500亩,种植了800亩花椒、300亩茶园、300亩林果、100亩黄花。

据了解,目前企业已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蒿坪镇政府通过争取国家项目,为园区配套建设了道路、喷灌等基础设施,总投资800万元。这些政府项目投入,待园区收回成本正式盈利后将折换成股份,并由村集体按比例分红,逐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自建园以来,我们已为贫困户发放工资200多万元。待到明年苗木进入丰产期,准备再建加工厂,进行花椒产品深加工,不断将富硒花椒产业做大做强,将乡村建美建靓!”龚江清告诉记者。像神龙这样的富硒生态园区,在森林村就有3个,3家企业相继解决了当地400多人的脱贫增收难题。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蒿坪镇始终坚持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坚持树立用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发展理念,依托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各村组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强化经营主体主导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和“三变”改革等多种方式,将土地资源集中整合起来,按照规划引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让企业真投资、真干事、干成事,蹚出一条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

森林村的成功实践,迅速在全镇各村推广开来。黄金村建起2000亩樱桃园,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扶贫村;王家河村充分发挥“硒源地”优势,在做大做强“真硒水”产业的同时,发展1000余亩菊花,兴办起菊花产业园……两年来,该镇累计完成投资3800多万元,以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助力脱贫攻坚,启动建设美丽乡村3个,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7个,900余人通过园区务工实现脱贫增收。两年来,该镇平均每年保持2个村整村脱贫出列。

镇党委书记秦宗道告诉记者,“党支部+园区+贫困户”发展模式正是立足当地实际,最现实的做法,它成功破解了困扰当前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三大难题:即后移民时代大片农村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后务工时代广大农民如何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题;后脱贫时代乡村如何持续振兴难题。镇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一以贯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治理乡风破顽疾

在紫阳县2017年社会满意度调查中,蒿坪镇位居全县第一。消息传回,高兴的何止镇上的全体干部。73岁的蒿坪镇街道社区居民曹信如大爷得知消息后,和几个老伙计聊起了这两年蒿坪镇的可喜变化,个个赞不绝口。

“过去街道污水横流,乱搭乱建严重,扯皮闹事的太多,群众集体上访不时发生。现在你看,除了这些,甚至几十年来的遗留问题,在这届领导手上都得到了彻底解决,咱们蒿坪可是在全县硬气了!”曹信如大爷说。“可不,要说变化大也就是在这两年,县上重视、镇上实干,推进产业、加大招商,让我们每天都看到了集镇新变化,我们也得为镇上发展发挥余热啊!”64岁的社区居民唐志全接过话茬。

其实最感到欣慰的,还是镇党委书记秦宗道。为了这一天,他带着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没日没夜奋斗了两年。两年时间,也让这个曾经的“上访大镇”变身为“首善之镇”。2017年该镇首次实现零越级上访目标,当年成功摘掉“全市社会治安重点管理镇”帽子。

2016年4月,到任书记他即迎来当头一棒。双星社区百户居民为房屋买卖和维修纠纷集体上访,他带领镇干部通宵达旦几昼夜,硬是平稳彻底解决了这场危机。腊月,镇政府突然涌进200多名农民工讨要工钱。原来是一私人房产开发商因资金断裂跑路,农民工只有来找政府。面对几近失控的局面,他想尽办法稳定农民工情绪,寻找老板耐心劝返,同时积极协调各方参与解决,最终当晚向农民工悉数兑现120余万元拖欠工资。

没有稳定的环境就难有大的发展。通过一次次事件的成功化解,让蒿坪镇所有干部也认识到,信访工作就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信访工作就是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为此,该镇要求所有干部必须公开照片和电话,主要领导必须开门办公主动接访,并不断出台首问负责、包案化解等制度,将每月28日定为书记接访日。同时镇上组建综治中心,各部门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诉调对接,力促所有信访案件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为进一步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他们积极响应市县号召,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制定出台新民风建设专项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每年底拿出20万元进行表彰各村致富标兵、诚信企业、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和支持蒿坪发展的最美蒿坪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浩荡磅礴的正能量。

同时指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陆续组建蒿坪商会、青创协会、老年协会、餐饮协会,镇纪委和村监委牵头成立民风纠察队,通过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群众自治有机结合,使得新民风建设在各村纵深推进。创造性成立能人报告团、文艺演出团、乡贤评议团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在镇内大张旗鼓开展民风民俗改造,瞄准人情风、赌博风、懒惰风、扯皮风等重点顽疾和陈规陋习,对症下药,使全镇社会风气为之大变,焕然一新!

“感觉一下子手头宽裕多了,也听不到啥火炮声了!”这是该镇蒿坪村群众的普遍说法,去年该村送礼额约280万元,今年据统计只有20多万元。

今年以来,该镇还相继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在蒿汉沿线5个村集中开展以“党建工作示范带、脱贫攻坚示范带、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新民风建设示范带”为主要内容的“四带合一”建设,正成为该镇改造民风民俗、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特色小镇耀城乡

红旗新区开发开工、硒谷大道建设启动、玉龙山森林公园开建……一个个期盼已久的大项目近年来在这里不断上马,周边吊塔林立、钢花四溅,整个集镇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这样的建设场景对于老蒿坪人来说,简直不敢想象。蒿坪镇是紫阳县确定的县城副中心镇,多年来却因种种原因发展缓慢。“定位不明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困惑不前的根本原因!”秦宗道到任后通过多次调研,发现了这一问题的根源,并逐渐得到当地干部的认可。

不进则退。面对发展的停滞不前,他们邀请了一拨拨学者、专家前往蒿坪“把脉问诊”,镇党委班子成员四处“取经”学习,慢慢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围绕硒资源做文章,建设中国魅力硒镇”的共识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重视和支持。此后,他们不断上演着特色小镇建设的大手笔。

2017年2月17日,蒿坪镇3000户大型脱贫移民安置社区作为市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到今年底,随着项目完工,将有来自全县各镇万余名贫困人口陆续入住这个新区。届时,集镇人口也将增至近3万人,相当于一个县城规模。如何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于蒿坪来说,压力很大。

当年12月底,他们招商引进了全市首家毛绒玩具工厂——安康爱多宝动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该镇正式挂牌投产。从招商洽谈到厂房装修,仅用了15天时间,创造了惊人的“蒿坪速度”。目前,该公司分厂已在全镇开到5家,300余贫困群众通过新社区工厂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

“居住在社区,增收在园区;居住在楼上,就业在楼下。”蒿坪镇为广大移民户勾画出的美好蓝图已近在眼前。两年来,该镇相继投入4亿多元推进县城副中心镇建设,并受到市政府嘉奖。邀请国内顶级的规划设计公司重新修编了蒿坪集镇发展规划,并启动建设1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1个生态工业园区,基本形成“10+1”的城乡产业发展体系。

随着各项投入的持续加大,蒿坪镇城乡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蒿坪镇综合执法队、蒿坪镇环境保洁公司等过去闻所未闻的新机构也不断挂牌成立,一个特色小镇的功能被无限放大。尤其近一年多来,该镇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抢抓新区开发、集镇棚户区改造、黄金显月观景区建设、拓宽连接G541国道公路、美丽乡村提升工程等机遇,突出规划引领,加快项目建设,城镇开发热潮不断掀起,各路客商云涌而来,投资量连连刷新。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快速翻新,干净整洁的街面,绿树成荫的大道,赋予了这个特色小镇新的内涵。面对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风起云涌,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蒿坪镇今年又提出新的构想——打造硒谷康养小镇,目前,蒿坪镇硒谷康养特色小镇申报方案和特色街区业态方案已初步形成,“硒谷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正逐步步入正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历经两年多发展,蒿坪城乡间的这场“蝶变”,正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交上了自己的成绩单: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等次,相继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食品安全示范镇”、“全市重点镇示范体系建设先进镇”等荣誉。

乡村振兴,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基层善治之路,更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蒿坪镇的先行先试,呼应了3万蒿坪人民的新期待,在113平方公里的“硒源地”上,正掀起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高潮。

——原载2018年12月3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