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紫阳富硒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川腔秦韵交融,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融汇,是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今年58岁的朱青树是紫阳县有名的摄影家,也是第一个用拼接方式将紫阳县城全画幅呈现出来的人。12月6日他给华商报记者聊起了他的摄影故事。
为生计拜师学习照相技术
朱青树1961年出生在紫阳农村,那是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年少的朱青树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上小学、初中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学习非常用功,他是学校才艺骨干,放学回家还要推磨、挑水、打猪草。
朱青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不通过推荐进入高中的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后,父母喜忧参半,喜的是他考上了名额不多的高中;忧的是家里穷得拿不出学费。父母常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喂头猪。”父亲拿着通知书,半夜三更翻山越岭找亲友四处借钱,还去县城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勉强凑齐学费,寄宿学校还要交粮食或者折合每周一块八毛钱的伙食费,两年高中生活,母亲起早摸黑养猪供他读完高中。
1980年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家里的生活压力很大。为了生计,省城来的姐夫介绍朱青树到西安拜师学照相,学会冲洗照片。跟师傅走村串巷挂上手绘背景布摆地摊,当时一寸照五毛,二寸照九毛,赚的钱朱青树都非常珍惜地装在衣服最里面的口袋。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借来120元买来一部二手海鸥相机,靠着一卷胶卷开始周转照相生意,基本缓解家里生活压力。
一辈子用镜头记录山城变迁
朱青树说,1988年临近除夕夜,县城一家照相馆300元转让,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进入县城开办照相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朱青树开始了摄影创业生涯,1990年首创作品《紫阳山城全景》,被当地一家银行印刷成年画赠发,一时间风靡全县,用于装饰客厅、机关办公室、画册及茶叶包装盒等。自从有了这幅相片,朱青树的名气在县城里家喻户晓,这也鼓励了他继续创作。几十年来,他的镜头始终不离开紫阳的山山水水、风俗人情。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早晚不同时间段内,他一直将镜头对准紫阳县,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县城的变化。汉江上面又架了一座大桥;铁路修到家门口;高速路连起山里山外等巨大变化都在他的镜头下清晰呈现。
朱青树告诉记者,步入老年,每次立于汉江边,家乡的变化总让他心旷神怡,镜头下的紫阳总是那么地令人魂牵梦萦。
——原载2018年12月18日《华商报》第T3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