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下午4时,老贾刚和几个片区经理谈完回乡招聘事宜,便开车急匆匆赶回位于紫阳县高桥镇远元社区的新家。今天,他有个小心愿要完成。
老贾名叫贾仕才,今年45岁。2007年他进入远元集团,成了一名修脚师。靠着一股子能吃苦的劲儿,如今他已成为海南分公司的技术总监。
同往年一样,回家过年的大半时间他都在外跑招聘,待在家的时间很少。今年,住在几十公里外大山里的父亲要在新居和老贾一家一起过年。老贾的小心愿就是要在新家给父亲修一次脚。
“我其实早就在盘算这事了。我这修脚的手艺,服务了多少顾客,唯独没给亲人服务过。”老贾略带歉意地说。
吃罢团圆饭,父亲在暖桌旁喝茶看春晚,老贾已经把洗脚水端进了客厅。“爸,今天过节,我给您修修脚咋样?”老贾笑呵呵地看着父亲。
“我幺儿还是最孝顺。”父亲的夸赞让老贾有些不好意思。替父亲脱了鞋袜,慢慢把父亲的脚放入水中。老贾说:“修脚、按摩全凭力道。刚入行的时候,我连续一个月手都是肿的,三个月后才慢慢适应下来。”
泡完脚,老贾熟练地操起修脚刀。“莫小看这修脚刀,它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有了一技之长,自己再勤快点,咋都能致富。”老贾说道。
老贾是最早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如今,他所在的远元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修脚行业的龙头老大,而老贾带出来的徒弟有的做了店长,有的已成为片区经理。
“爸,脚放松,给您老人家按一按,一会儿睡觉的时候脚就不会凉。”修完脚,老贾一边握住父亲的脚掌,一边用指关节反复按压。
“你还别说,这会儿脚都开始发热了。让贾老板亲自给我洗脚,这价格怕是要贵一些哦。”父亲的玩笑话引来一阵笑声。
目前,紫阳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人已超过1.5万,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像老贾这样的管理层,年薪早已超过25万元。
紫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技能脱贫工程,县上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修脚技师培训基地,形成了“党政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的修脚产业,不仅吸纳全县4万名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紫阳创造劳务收入近20亿元。
——原载2019年2月5日《陕西日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