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
紫阳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该县围绕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结合实际,在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持续创新突破,形成了一系列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
富民发展培育绿色产业
12月3日一大早,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就前往他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的城关镇双坪村调研,村民朱高维热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喝口茶。“他是我包联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了。”赵立根告诉记者说。
在朱高维家,赵立根询问起朱高维脱贫后的情况和今后的打算,朱高维说自己准备在家搞产业,发展香菇,但担心销路问题。
“销路可以利用村上的电商平台,技术方面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支持。”赵立根现场安排陪同调研的镇村干部落实帮扶措施,并强调要高质量脱贫摘帽,鼓励村民发展绿色产业。
在该村龙腾茶业专业合作社,赵立根调研了合作社发展情况和带贫益贫情况。紫阳优先发展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茶产业,全县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2700元,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增收。紫阳富硒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荣登2019年中国茶叶百强县榜单,是陕西唯一进入百强的县。
“脱贫是我们一个阶段性目标,如果说摘帽是一场中考的话,致富奔小康才是一场大考,任务仍然很艰巨。我们要坚持‘四个不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措施落到点上,继续加大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金融、保障等方面的扶贫支持力度,以此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赵立根说。
就业免费培训职业技能
在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调研技能脱贫工作的赵立根走进视频会议室,与洞河镇香炉村就业学员、远元集团上海分公司运营经理余开成视频连线,询问其工作、生活情况。
39岁的余开成,是紫阳县修脚师免费培训班第7期学员,结业后加入远元集团,2015年1月被任命为西安凤城一路店店长,同年5月被公司派往上海开发市场,现已升任上海直营店执行总经理,年薪300万元左右。
2014年以来,紫阳县立足县情实际,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本领、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手段,大力实施以修脚足疗为重点的订单定向免费技能培训,探索出了一条“党政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脱贫路子,联通了扶技扶志、扶业富民的双向通道,累计培训3.4万人,就业率达70%以上,带动全县1.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技能扶贫带头人郑远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第十届中国青年创业奖”促进就业特别奖,远元集团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安居搬迁户入住社区
在紫阳仁和国际移民安置社区,赵立根走进搬迁户李明武家,询问他搬入后的生活等情况。
现年47岁的李明武,今年7月搬迁入住社区,房屋面积120平方米。搬迁后,李明武应聘在社区港鑫物业公司当保安,月工资1800元,妻子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作保洁,月工资1500元,实现了搬迁后就近就地就业。
紫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洪涛介绍,紫阳“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达19558户,占全省的7%、全市的19%,是紫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成败和同步小康大局。仁和国际移民安置社区是安康同类规模最大的安置社区,为了让群众早日拿到钥匙,赵立根亲自挂帅包抓,抽调17个部门20多名科级领导、260多名干部,按照“县级领导驻点、科级领导包楼、帮扶干部包单元包楼层”的工作机制,与1600多名工人24小时轮班作业,连续奋战13个日夜,于9月25日全部达到入住标准,创造了紫阳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刷新了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拔寨的“紫阳速度”。
——原载2019年12月16日《三秦都市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