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大山里的年货节

时间:2020-01-23 10:41作者:张权伟来源:《陕西日报》

1月17日,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在位于紫阳县城广场的年货节上,随着购置年货的人数增多,摊位前很快就挤满了人。放眼望去,100多家参展商的摊位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年货节现场,处处涌动着浓浓的年味。

“今天我们参加年货节,公司的艾草产品得到很多群众的认可,大家试过后都非常喜欢。我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举办,对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宣传和推广。”紫阳县毛坝镇华会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说。

王华是地地道道的紫阳人,他曾外出打过工,还在网上做过服装生意。2010年,王华回到紫阳县毛坝镇开始创业,主要经营餐饮行业。2016年,王华成立了紫阳县华会实业有限公司,公司通过流转村民土地发展建设艾草基地。如今,每亩艾草实现纯收入2000多元。

2019年7月,紫阳县华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建成艾草加工厂,开始生产艾条、艾绒、足浴包等产品;当年,紫阳县华会实业有限公司还帮助当地180户群众实现增收72万元。

目前,王华的艾草版图还在进一步扩大,他计划在3年内再发展艾草2000亩,覆盖毛坝全镇11个村。

在紫阳,像王华这样的创业者越来越多,良好的创业环境加上脱贫攻坚好政策,给了紫阳年轻人更多的创业机会。这座小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46岁的岳秀丽是高滩镇上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天不到1小时,她两手就拎满各种年货,准备满载而归。

“我在外打工准备回家过年,刚好来逛逛买点年货。”岳秀丽说,2017年她和丈夫参加了紫阳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免费修脚技能培训。学成后,夫妻两人在浙江衢州市从事修脚工作,目前,两口子月工资总计有1万元左右,除去花销一年能攒8万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与岳秀丽一样满载而归的还有来自仁和国际安置社区的李明武,他和妻子刘作安最近没事就会来逛年货节。

“今天准备给家里买春联,顺带着再买点肉和酒。这样子才有年味嘛!”李明武开心地说,“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现在的日子天天像是过年!”

2019年7月,李明武一家4口从偏远的乡镇搬到了县城的安置中心,彻底告别了过去“出门一身泥”的生活。如今,李明武在仁和国际安置社区做保安,妻子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做保洁工作,儿子通过足浴培训在浙江宁波就业,女儿李丽丽在县城读小学。

紫阳县城道路窄、空间小,人口密集,城市基础条件薄弱,以前每逢春节,县城中心的紫府路沿街摆摊设点、出店经营者屡禁不绝,紫府路交通拥堵、管理混乱。2019年起,紫阳县取缔了紫府路马路市场,设置西关广场、河堤路紫阳港、任何咀3个临时年货市场,临时年货市场为期12天。今年年货节从1月12日开始至1月23日结束。同时,紫阳县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经贸等部门严格划行规市,强化服务管理,努力营造欢乐、祥和、有序的购物环境。

与2019年相比,今年紫阳县年货节除了设置食品、酒水饮料、生鲜水产、年庆用品等展区外,还为全县17个镇设置1个至3个展位,供其展销紫阳富硒茶、任性魔芋、玉米营养餐、芝麻糖、紫阳味道和乡愁系列年货大礼包等特色产品。这些产品采取仓储式销售,实惠便宜,为老百姓打造了安全、实惠、丰富的年货采购平台。

目前,紫阳已举办两届年货节,每年吸引几万人次前来参会、购物,不仅满足了群众购物需求,还助推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带动了冬季文化旅游活动,营造了整洁有序、安全稳定、繁荣和谐的节日氛围。

——原载2020年1月23日《陕西日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