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紫阳县洄水镇小河村第一书记肖宝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是安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团干部。
对于这份荣誉,肖宝表示,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第一书记,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9岁的肖宝是紫阳团县委少先队总辅导员,来到小河村驻村扶贫已有6个年头。岁月匆匆,不负韶华,担负着小河村脱贫致富重任的肖宝早已把小河村当作自己的家,把空巢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把留守儿童像自己孩子般呵护,因为他说:“我要做他们最贴心的人。”
6年前,小河村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外出务工是主要收入渠道,全村1933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常年在外务工,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
小河村村小学由于校舍面积原因,前几年被削减为教学点,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只能到十几公里以外的镇中心学校就读。这对于村上的孩子来说,上学太困难了。
“当时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校舍,恢复到六个年级。”肖宝说。经过他的努力和团县委的积极争取,2018年11月,投资155万元的小河村希望小学建成投入使用。
“有了希望小学,我再也不用担心女儿的上学问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伍贤刚的女儿原本需要步行8公里山路到邻村斑桃小学就读。希望小学建成后,伍贤刚一家也搬迁到了村安置点的新安置房,现在孩子步行到教室只需要5分钟时间。村里同龄孩子的上学问题都得以解决。
“自2014年驻村以来,肖宝始终在为小河村的教育扶贫努力。”紫阳团县委书记方世繁介绍,团县委也通过各种渠道给予支持,先后为小河村争取课桌椅100套,促成“张杰爱心音乐教室”落地,累计为小河村2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18.3万元。
留守老人是肖宝心里的另一份牵挂。为关心他们冷暖,询问他们所需,他每月到户走访,多次组织开展敬老爱老活动,累计为129名高龄老人送相册,为68名留守老人募集价值3.5万元的棉衣和粮油,在全村营造起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连续几年,一到腊月年关,肖书记就把油盐米面准备好,送到我家里来。”老党员钟光寿年轻时当过多年村干部,因为主要劳力常年患病,他家成为贫困户。看到村上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局面,想到自己身为贫困户的处境,钟光寿自叹英雄迟暮:“要是我再年轻20岁,也跟你们一起去扶贫。”
6年来,肖宝变成了小河村留守老人、孩子的亲人,可他的父母却变成了空巢老人,他的女儿变成了留守儿童。女儿还小,他没有照顾过一天身患癌症的岳母,80多岁高龄的父母也是自己照顾自己。同为扶贫干部的妻子每日早出晚归,女儿只能寄养在保姆家里。
肖宝的付出带来了收获,小河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如今以茶叶、流水养鱼为主导,养殖和魔芋种植全面发展的产业大村。截至2019年,小河村241户784人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35.23%下降到1.45%,整村实现了脱贫销号。
——原载2020年6月30日《陕西日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