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紫阳县委宣传部、共青团紫阳县委《关于评选第七届“紫阳县十大杰出青年”通知》要求,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活动评选委员会审核评定,确定第七届“紫阳县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10名,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4月28日至2018年5月2日,如发现公示人员有违反评选规定或不符合评选条件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县委宣传部或团县委反映。
县委宣传部:4421536
共青团紫阳县委:4421359
中共紫阳县委宣传部 共青团紫阳县委
2018年4月28日
第七届“紫阳县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名单公示
(共10名,按姓名笔画为序)
刘海涛,男,汉族,生于1982年3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职称,紫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刘海涛大胆创新,锐意改革,2014年3月,牵头启动县医院绩效分配考核改革,医院各项绩效改革指标达到预定目标,符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有力推动医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他多措并举落实健康扶贫,进一步优化贫困患者住院流程,设立贫困患者结算专用窗口、等候区及门诊贫困患者就诊接待处,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及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政策。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争做学科带头人,2012年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当选为陕西省保健协会肢体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被授予全县“等级医院创建先进个人”。获得2010-2011年度安康市“万名医师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全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紫阳县委表彰为“践行‘五个一’好先锋”,多次被评为市县卫生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
张敏,女,汉族,生于1978年12月,中共党员,紫阳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教导员,紫阳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市三次、四次党代会代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省十三次妇代会代表。
从警20年,她牢记党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她创建了张敏“小小白”警务工作室,通过十几年社区警务工作的积淀、网络警务的坚守和对便民服务举措的不断探索,将实地警务转变为网上警务,形成以“指挥研判”为中心,“实地警务”为基地,“网上警务”为阵地的“三位一体”警务创新模式,获得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铜奖,受到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原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的亲切接见。她先后被授予“全省优秀警务室民警”“全省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第三届安康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最美安康人入围奖”“第四届安康市道德模范”“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岗”“首届安康我最喜爱的十大杰出警察提名奖”“安康市先进工作者”“安康市优秀共产党员”“陕西好青年提名奖”“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李小艳,女,汉族,生于1985年5月,大专学历,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紫阳分公司、紫阳康嫂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紫阳县第十二届妇女代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在全面建设小康紫阳的伟大实践中,“康嫂家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紫阳味道”特色烹饪技术免费上门培训3080人次,贫困户2778人,带动就业677人。开展家政月嫂培训及就业安置工作,举办月嫂培训15期,参训960人,带动就业500余人。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工作,结对帮扶9个贫困村,为向阳镇鸡鸣村、焕古镇苗溪村、瓦庙镇新民村捐款3万余元,捐款5万余元帮助瓦庙镇新光村拓宽组级公路。2017年3月,李小艳在全省家庭服务业技能大赛中夺得团体金奖,授予“三秦最美家政员”称号。同年,公司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中帼脱贫示范基地”。2018年,公司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示范项目实施单位。
陈国金,男,汉族,生于1981年7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紫阳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16年来,陈国金在交通战线上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先后参与并完成渔紫路、毛联路、毛瓦路等一大批县乡公路建设。2012年至2017年,在他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下,累计争取省市交通项目补助资金近4亿元,争取高桥至双桥、塘么子沟至向阳江河公路、龙洞沟大桥、文笔山公路、汉王跨汉江大桥等项目。亲自编制完成了总投资21.63亿元的“十三五”交通项目库申报工作。全面参与深度贫困县交通脱贫规划编制,制定全县交通脱贫攻坚作战图,完成了全县1377.155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和902.2公里“油返砂”修复项目的编报工作。他是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通过努力,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871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341公里,以出境高速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主体、通村公路为基础的全县公路网络初步形成,为加快建成小康紫阳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单家平,男,汉族,生于1982年3月,紫阳县向阳镇悬鼓村七组村民,电气工程核电专业中级工程师,陕西盛世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康乾坤(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分公司总经理。
单家平自幼家境贫寒,16岁因父亲去世而辍学,为维持生计从事电力工程行业,开始了漫长的务工之路。他凭借勤奋、善良和坚持,从普通工人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前进,2015年注册成立了安康乾坤(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阳分公司。近10年来,在紫阳、岚皋、平利、汉中、镇巴、定边、榆阳等地从事农村电网改造、安置小区配电设施安装、县域重点工程线路迁改、贫困村同网同价等工程,在历年洪灾、雪灾等电力抢修工作中冲在一线,赶工期、抢进度,把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任务。公司解决紫阳本地劳动力就业126人,带动8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务工脱贫。公司主动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20名,筹集资金20余万元多次开展困难家庭帮扶活动,2016年被西北大爱堂陕南分会授予“爱心企业”和“爱心突出贡献奖”。被北京华夏管理学院授予“最具学习型企业”和“爱心使者”荣誉称号。
林红梅,女,汉族,生于1986年9月,大专学历,农特集团副总裁、农特公社县域服务公司总裁、陕西三秦妇女创业导师、农特金牌导师、紫阳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紫阳商会副会长、紫阳电商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林红梅是紫阳电子商务的先行者和领路人,他积极破解“互联网+贫困县域”农产品上行难题,以家乡情怀为纽带,3年时间将15000多名与紫阳有关联的人培训成营销专岗人员,组建“十万微商大军”。潜心研究,精心包装策划“青春洋芋”“茶言蜜语”“微猕”“寻味紫阳”等6款特色电商产品,对接数以万计营销资源进行销售,搭建起农村与城市的有效链接。同时,优化完善品牌孵化+人才培训+整合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的供应链体系,探索出了破解县域电商发展瓶颈的“紫阳模式”,带动25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帮助1050户贫困户增收,为全国数百个贫困县提供了智慧和方案。在她的大力推动下,紫阳县获得“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和扶贫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紫阳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康市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紫阳县优秀电商创业企业”。林红梅获得陕西省首届新农人与青年电商选秀大赛三等奖,获得安康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年电商联盟理事”、“2017播种中国杰出新农人候选人”、安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紫阳县“十大青年创业之星”。
周清华,男,汉族,生于1979年4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宣传干部、“丽姐助学基金”志愿者。
他朴实无华,工作兢兢业业。他深沉执着,行动诠释大爱。于2010年7月加入“丽姐助学”公益组织,帮助焕古镇松河村魏姓三兄妹重返校园,帮助焕古镇黑龙村烧伤学生徐某成功完成植皮手术,帮助焕古镇春堰村先天性心脏病学生徐某完成心脏手术。他牵线搭桥,让麻柳镇染房村101名贫困学生得到长期资助,多次组织并参与关爱老人和关爱残疾人活动。8年来,他在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之余,每年累计参加志愿服务80天以上,让15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2016年、2017年被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评为“全市优秀通讯员”,2014年、2016年和2017年被评为“紫阳县优秀通讯员”,被授予“安康市2016年最佳志愿者”。
胡维波,男,汉族,生于1980年12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紫荞印象苦荞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3年,胡维波孤身一人在南方闯出一片天地,为回报家乡不惜放弃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和优越的生活回乡创业,用5年时间,自创“紫荞印象”并发展成安康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多个区域。努力创业同时,他积极带动、引导家乡青年投身创业,担任紫阳县工商联副主席、青年创业协会会长、安康市紫阳商会秘书长等职务,带领创业青年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先后获得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9届)、东莞市“优秀团干部”、安康市“优秀创业青年”、安康市“创新创业好青年”、安康市青年“创业领军人物”、紫阳县“十佳青年创业之星”、陕西“青年创业奖”、“陕西好青年”等荣誉。
徐培顺,男,汉族,生于1978年6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紫阳县政协委员、教育体育局行政股长。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是徐培顺20年教育生涯的守望与坚定。12年一线教师生涯中,他大力倡导课堂教学改革,在安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创新探索小组式班务管理,主题班会案例获得陕西省中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任学校团委书记期间,所在团委被表彰为“安康市五四红旗团委”,个人被表彰为“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进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后,他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管理,大力推行校长公开选聘和定期聘任制,探索出“按需设岗、名额到校、定向报考、靶向招聘”的精准招聘新模式,先后被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双创工作先进工作者”“综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黄杰,男,汉族,生于1994年10月,中专学历,紫阳县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演员。
黄杰坚持致力于紫阳民歌文化传承与弘扬,先后在西安音乐学院和“三区人才”民歌歌手进修班学习,参加文化惠民“百县千乡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150余场次,参演紫阳民歌剧《茶山情》和《一孝千金》,表现优异。2014年获得第一届陕南民歌大赛青年组三等奖,2015年获得陕西音乐奖西安电大赛区二等奖,2016获得第二届陕南民歌大赛“十佳歌手”荣誉称号,同年9月在中国(宁夏)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系列活动·第十四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中代表陕西省获得金奖(陕西唯一获此殊荣歌手),同年10月获得第二届西南民歌展演银奖,同年12月获得“寻找2016陕西最美民间歌手”二等奖,2017年获得陕西省陕南民歌大赛一等奖,并授予“十大陕南民歌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