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县委书记赵立根带领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毛坝镇竹山村调研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要大力弘扬“竹山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老典型焕发新光彩,为紫阳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凝聚强大正能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闫锋一同调研。
竹山村地处川陕交界,距毛坝集镇约30公里,因境内盛产毛竹而得名。十年前,村支书侯在德带领八百村民凿“天路”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并集体荣获“感动陕西”殊荣,由此发源衍生的“村道”精神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市全省推广。如今,路通了,村民也富了,一座座漂亮的特色民居如雨后春笋般分布在公路两侧,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沿着蜿蜒盘旋的通村水泥路,赵立根边走边看,现场听取了村支书侯在德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村容村貌改善和交通变化情况,对竹山村近年来的发展表示充分肯定。
随后,赵立根参观了竹山八百村民凿“天路”旧址和图片展,看望慰问了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困难群众,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镇村干部、党员代表和产业大户对竹山村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产业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赵立根指出,当年,竹山人为摆脱世世代代因路受穷的命运,克服重重困难,修路拉电打基础,因地制宜兴产业,用勤劳的汗水创造了不甘落后、知难而上、以干克难、苦拼实干的“竹山精神”,使竹山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如今,面对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基本县情,面对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面对追赶超越、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新时期的紫阳仍需大力弘扬“竹山精神”,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发展机遇,咬定目标不放松,发挥优势,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赵立根强调,“竹山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新时期要赋予“竹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充实、创新和完善,结合实际传承好、弘扬好竹山精神,勇挑发展重担,保持昂扬斗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为紫阳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提供凝聚强大正力量。要把传承和弘扬“竹山精神”转化成推动发展的无穷动力,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致富,自觉做“竹山精神”的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
就竹山村下一步发展,赵立根要求,要立足村情实际,科学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旅游、魔芋等特色产业,引进企业主体,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临行前,赵立根还请村支部班子转达县委、县政府对竹山群众的关心问候和新年祝福。
当天,赵立根还来到毛坝镇盘厢河村和向阳镇芭蕉移民搬迁安置点、向阳茶厂,考察了乡村旅游开发、移民(脱贫)搬迁和茶叶产业发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