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不为”也是腐败,安康当严厉戒之!

时间:2017-09-23 18:40作者:刘 云来源:《安康日报》

安康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靠什么支撑?一个根本的精神动力就是苦干实干勤干。

早在上世纪就远近闻名、并广泛影响社会的“白河三苦精神”,就是安康广大干部群众不甘落后、不忍贫困、努力追求美好生活最集中的精神写照。苦干实干勤干的安康,才有了在全省追赶超越中经济社会进步排位的争先争优,安康300万人民的生活才有了改善提高。

也许在经济指标上衡量,安康的经济总量和质量并不靠前,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与经济同步甚至快于经济增长本身的各项社会指标一直是全省幸福走势图上的“飘红”,正因为如此,安康才可能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精神动力下,创造了先发展地区都可能忽略的社会进步高指数。我们无论是对于贫困人群的实质性和根本性关照,还是社会事业不少重要方面远远走在全省前列的各种创举,都一再证明干起来的重要性。我们在经济增长上有经验,我们持续领跑全省快速增长,我们的“三区两园”建设,我们以安康高新区和旬阳高新区以及“飞地经济园区”为代表的经济新高地,我们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创建、民风道德、农村新经济、基层治理等等方面,也有了在全省全国叫响的经验,这些都构成了安康能干事干成事的典范。

这些成绩的背书,就是安康拥有一大批苦干实干勤干的领导和干部,有基本的想创想富的人民群众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推动安康不断取得发展新成绩的主力军。这是我们的根本力量,也是安康继续取得超越周边超越全省的信心和动力所在。但正如老百姓的家常道理所讲:十个指头不一般长。在安康追赶超越的巨大社会潮流中,不和谐的人和事、不和谐的声音也是客观存在的,以党政机关的干部作风论,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滥作为、懒作为、反作为等各类表现客观存在,有些地方、单位情况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在评价这些现象时,话题从来不轻松,意见还很大。这些现象虽非主流,但“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其个别影响全体、局部影响全局、小事影响大事、偶然影响必然、短时影响长期、官场影响社会,之害之失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和轻松处之,必须再一次地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体制机制入手切实加以改进修正强化。

在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过程中,人民群众往往以热切的心态和姿态关注着我们工作效率、服务效益的每一点变化,他们对干部作风转变总是热情给予期待,对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这让我们倍增信心和温暖。同时,在对待政风行风不良现象时,他们也会更加感同身受,当不良现象成为某些顽固的潜规则、潜意识时,很多时候他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放大个别现象,把个别指为整体,这种效应说大了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说小了影响他们干事创业、热情生活的信心。所以,治理为政不为,其重要性在任何时候放在大局的、长远的、全面的高度去认识去把握,都不为过,也绝不是放大问题,更不是因个别否定一般。关注个别不良现象,并不影响我们对总体上政风行风持续好转的准确评价。

客观地讲,为政不为事实上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的始终。我们的各项事业,一直在为与不为、前进与反制、大进与小进中推进,其中的艰辛客观存在。为政不为成为一种官场现象,它严重对冲了我们党和政府转作风促发展、转作风带民风的持续努力。党和政府历来对于为政不为的认识和治理没有松懈过。2015年3月,“为政不为”首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的“两会”释放强烈信号向为官不为亮剑,代表和委员们纷纷表示,为官不为不是新表述,也不是新问题,但它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却是史无前例的头一遭。“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这是李克强总理报告中的话。在统揽全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及、严词申饬为官不为现象,问题之严重和惩治决定之坚定,可想而知。不仅是在报告时,李克强在3月8日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揭批为官不为,他举例说,去年还有1万多亿的资金存量没有用,一些地方给了钱、批了项目、供应了土地却没有用,就是因为不作为。在3月15日会见中外记者时,李克强再次重申,既要惩治乱作为,也要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追责。”

时间到了2017年,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说,为政不廉是腐败,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仕而废其事,罪也。”庸政懒政怠政必须继续坚决加以整治,国务院继续开展大督查,该处理的处理,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把整顿干部作风、治理为政乱为、为政不为作为一项助推安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在手上,把处理干部、警示干部、教育干部、激励干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从来没有松懈。特别是纪检监察系统广泛开展的“三个助力”工程之后,这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市各个方面贯彻“三项机制”从实从细抓落实,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变化,这些都是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向好景象。但治理为政不为、庸政懒政怠政从来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项工作是硬功慢活,从为政不为发展进程看,其艰巨性我们从来都不能小视,稍一松懈就会反弹。因为,严肃地看待为政不为、为官不为,它们都是我们体制机制制度基因中的缺陷,基因修复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立下决心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时刻不能松懈。

近日,市委办公室发出“开展‘为政不为’专项整治的意见”,有针对性地着力解决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以期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奋力追赶超越,为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坚强保证。这个通知甫一发布,就引起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特别是监督电话在媒体公布后,更是引起坊间热议。社会的兴奋,表现出强烈的正能量,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一专项治理中看到市委市政府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正风气的决心,人们对此给予良好期待。

这次专项整治的重点,一是治懒强劲,二是治散强纪,三是治庸强能,四是治混强效。这四个重点正是安康的官场大毛病,“四治四强”是抓住了安康政风行风建设的牛鼻子,更是直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工作没劲头,心中无事业,一项工作,你说的再重要到了他那里什么都不重要,你给他谈发展,他认为你天真幼稚;抓工作大而化之,措施不得力,满足走过场;或者老经验办事,习惯以形式主义之心猜度上级决策要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在精准扶贫、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三场攻坚战中谋划不深、落而不实、懒于干事、无所作为;在不少干部那里,大局只是用来口头上说的,是面子话,局部的小利益永远大于全局,个人的小得失永远高于全体;不少单位的不少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组织纪律淡漠,心思不在岗位、工作不在状态,表现为“三松”即思想松懈、纪律松弛、工作松散,在一些单位认真干事的永远少于看事的、议事的、不干事的,有些单位个别干部职工以各种理由长期脱岗,在册不在岗,拿钱不干事,这些单位不正之风影响极坏,破坏力极强,极大地挫伤了干事人的积极性,这样的环境和风气,造就了数量不少的“官油子”,他们冠冕堂皇、投机取巧、责任推完、好处占尽,人民群众早已看到眼里、气在心里;还有不少单位对岗位责任制管理落实大水流舟,或有布置无检查,或年年一个样,时代变了形势变了,在他们那里还是老一套,干部职工业务素质没变化不提高,学习教育成了摆设,流于空洞;在安康宏大的追赶超越中,相当多的干部职工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早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工作平平过,日子照样混,先进照样评,滥竽充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工作效率、效能不高,甚至面对职责能推则推、面对问题不愿担当、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冷处理,致使一些重大决策落不实、推不动,失职渎职屡见不鲜,特别对于跨界办理的事项,缺乏大局意识,对协作合作漫不经心;一些地方落实“三项机制”流于形式,说的多做的少,或者光说不做,对于正确处理干部工作失误,抱着书本条例硬套标准,明哲保身,处理标准就高不就低,而不分析失误的动机和原因,为担当的干部担当,成为一句漂亮话,这成为相当多干部本当有为而少干事不出事的一个直接心理动机。

四个整治的重点,是一个简单勾勒概括,实际工作中四个方面的表现还要复杂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政不为、为政乱为、为政懒为、为政怠为在变种,在产生新的抗药性,因此认识它们、治理它们难度更大,需要的力度更大。从实际工作层面理性地看待,这次市上下发通知,是总的要求,而落实则完全要靠各级各部门将这一专项整治再细化、再部署、再强责;同时,虽然公布了举报方式,以期社会各界的监督,但落实的重心仍然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而落实的主体责任在领导,在各级党的组织,必须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人和事抓起,必须做到主要领导警醒、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识,层层落实领导者责任,人人把关守门,才可能达成我们预期的效果。

整治为政不为,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建设。按照市委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提高站位,真正把整治为政不为作为安康追赶超越的生命线工程来抓,把思想教育与整治工作结合起来,把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与单位岗位责任落实结合起来,把单位分管领导责任评定与分管部门工作实效结合起来,把落实“三项机制”与单位优化岗位设置、干部使用、工作考勤结合起来,把激励机制、纠错机制、干部重用机制与单位风气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问题导向、问题处置、问题影响度与年度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评结合起来,做到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水银泻地、摧枯拉朽,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对为政不为敢抓敢管敢斗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热情。

“为政不为”也是腐败,安康当严厉戒之!整治的目的,就是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做服务的工作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这项工作十分急迫,等不得拖不得,也不能单一思维,幻想立竿见影,必须综合治理。首要的就是用党的要求、党的纪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想实的,动真的,抓细致,要效果,把上病下治和下病上治辩证地结合起来,既要短期见效,更要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