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在向阳镇扶贫办实习的日子已经快半个月了。从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给自己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时间划分,我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与家乡的深层次了解相伴而行的是对于大学生身份的一个新角度的认知。今天,我在闲暇时光中对这一段的实习进行了一个反思总结——工作中的学生思维。
不可否认,有着十几年学生身份的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是相对幼稚的。习惯性的思维养成使我们在工作的开始容易处于一个被动地位。以自身经历为素材进行提炼,我发现常见的学生思维有以下几种。
一是做题思维。即把一项工作任务当做一道题,全盘接受出题者的意识,把自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然后竭尽全力想要在框架内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是任何事情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有一个完美答案。
二是习惯等待。就本人接受的教育来说,学生进行创新只是极少数,大部分是填鸭式教育。老师进行思维引导,学生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崽崽,等待着知识的灌输。这种习惯等待是另一层次上的堕落,工作当中等待别人布置任务是非常不好的。且不说任务的难易程度如何,就等待的时间是被大大浪费了的。
三是喜欢建议。学生接受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另一方面影响了本身的行为习惯,即喜欢提出一些建议。并非说提出建议不好,而是这种提出的建议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或者说是时间上的延误且带有不知名的骄傲。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进行的反思总结,今日将其写下,一是为了告诫自己,作为学生,学习是一个书本与生活的双重结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二是为了鞭策自己,这些错误不能再犯。在此,感谢这次的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