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薇:见习日记(四)

时间:2019-08-01 10:37作者:张紫薇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见习第十三天:耳边故事

我喜欢听故事,但不喜欢讲故事,所以我就来记录一下事实。

王军,是一名镇人大主席,所以经常叫他王主席。刚到党政办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他肯定是一位有能力而且很严肃的大叔,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政府的工作人员都很严肃,其实都是我脑补的画面,我在这这么久真的没有遇到那种严肃恐怖的人。用现在很流行的话说: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贴上“好人”标签。

见王主席的第一面觉得他很特别,幽默、风趣只是他的一部分优点。而且他真的没有大叔的气质,反而像一位大哥哥,身上满满的正能量。虽然王主席负责扶贫办,但很少在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因为他基本每天都要下基层工作,查看房屋建设,村民房屋装修情况。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每次看见他为百姓们操碎了心的样子,我心里只有崇拜和佩服,并向他学习。

每次我们下乡,王主席都不忘提醒我们带风油精驱蚊子,怕蚊子太多我们受不了。每一个小细节都非常温暖。

见习第十四天:对自己的总结

谈一谈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与不足。

1.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心平气和,不燥不娇,心能静下来去思考事情。

2.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待人处事,不在眼中无大小,感觉自己一无所获。

3.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如何处理一些小事,如何清晰的把一件事干好并且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4.在这段时间,我收获了一群小伙伴。

5.在这段时间,我有时候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并让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6.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更加珍惜拥有。

7.在这段时间,我锻炼了自己的勇气,什么事情都抱着试一试并把它干好的态度去做,错误也多,但学会的东西也多,所以我进步很快,但也不能骄傲。

8.在这段时间,我学会了观察身边小事,学会留意生活,也学会了一个人生活。能把自己照顾很好,感觉每一天都很值得,人间美好。

9.在这段时间,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内心备受触动,责任心也增强了不少。

见习第十五天:三下乡

今天是我第三次下乡,目的地依然是月池村。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月池人啊,真的很开心能再次去看看我的母校(我的小学和村委会是建在一个地方的,共用一个操场),时过境迁,以前的月池小学已经被撤走了,这里不再有孩童们郎朗的读书声,也不再有那一张张嬉戏打闹的脸庞。记得那个时候,我们跳的过举在头顶上的皮筋,十分钟我们能在操场上打一局沙包,放学后我们可以在学校逗留半个小时被老师赶着回家,可是现在我只能看见一整栋楼在那儿立着,仿佛是一位看门的大爷,没有了当年的朝气和生机,却多了年迈和安详。真正应了那句话:岁月是把杀猪刀,紫了葡萄,黑了木耳,软了香蕉。时间是块磨刀石,平了山峰,蔫了黄瓜,残了菊花。

当我坐在王伟祥车上领略一路上的青山绿水时,我看到的不是风景优美、景色怡人,而是这条公路在大山深处的寂寥与萧瑟。以前上中学的时候,经常走这条路回家,感觉这条路就是我与社会交流的媒介,因为在这条路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不一样的人,接触学校以外的不同世界的人,他们能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着,都在这条路上不停地走着,奋力的攀爬着。而现在公路上行走的人很少,车辆也很少,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突然就会发出黯然神伤的感叹。

其实我一点也不好奇,为什么村里人突然就这么少了,因为大多年轻人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像我一样在外地求学,而现在生活水平也好了,紫阳县的经济水平也大大的提升了,所以就很少人在村里住。而我们正好赶上脱贫攻坚的热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不用再穿越山脉、跨越河流回到老家,住我们那危险的土墙房。现在我们可以住在镇上宽敞而明亮的安置房里,既方便我们照顾学生,也方便我们出行。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也要努力去追求我们的诗与远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