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龄老人说:“我是我这一辈人里最享福的,他们连修路都没看到,别说现在这么好的政策了。”
我看着老人房屋旁边的山,退耕还林种的树填补了之前因种植农作物而光秃秃的土地,那土地像是大自然的疤,现在这疤逐渐愈合了。我开始联想起我的小时候,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那时候住在山上,“交通主要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写道:“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个时候大抵就是这样的景象。时至今日,我仍然能回想起那时候穿着破烂,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新衣服可以穿。
这些年我因为学业慢慢离开家乡,每次回来都是匆匆忙忙的,我不曾认真了解家乡的变化,我将我看到的都理解为“原本就如此”。可是哲学里面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积累就会引起质的飞越”,我突然想到,家乡现在的模样不就是一点一滴的变化积累起来的吗?从交通的改善,到通讯和教育,再到住房和环境,现在的光景和十几年前比起来真的幸福太多太多了,所以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特别深的感触,我很庆幸我见证了这些变化,所以我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我经历过那些贫穷,所以我才会对老人的话有很深的感触,但也许我所经历的对于他来说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毕竟这发展是迅速的,所以我无法想象老人与我一般大时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那是怎样的艰难困苦,也许他小时候食不果腹,教育更是奢望。对于现在的发展和变化老人一说起来就感觉没有任何形容词能够完全表达出他的思想感情,是那种没有任何夸赞的词汇能配得上这发展。
哲学里面讲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不满足于当下而不断向前寻求更好,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挑个空隙回头看一看,看一看这些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信心百倍的继续努力,我始终坚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