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事物,人们往往高估了一两年之后的变化,同时却又往往低估了十年之后的变化。2009年初,笔者报道了紫阳县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试点工作情况,选点在该县原燎原乡油房村。5月中旬的一天,笔者再次来到这里,故地回访。
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燎原乡并入东木镇,油房村也和附近的金竹园村合并,成立了燎原村。村委会就设立在原燎原乡政府。这里和镇巴县隔梁搭界,由于地处边远,十年前村民发展生产,要小额贷款,需要到几十公里外的红椿镇。村上互助资金协会成立后,门上就把钱借了,还款也方便。油房村因为试点工作出色,当年获得了省上的二等奖,奖品是向协会注资7万元。
山路崎岖盘旋,同行的镇上纪检专干徐阳是驻村工作队长,他告诉笔者:“这里互助资金协会起步很好,但实际只运行了三年。主要还是监管和会员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没跟上,运行规范出现了问题。2014年,省上对全省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调整退出机制,这里的业务就暂停了,只收不借,一直到去年脱贫攻坚,村上的互助资金协会才又重新建立起来。”
走进村委会,“用好互助资金、发展主导产业、实现稳定增收”的标语醒目。“协会现有会员192户,其中贫困户185户,借款总额55.6万元”村民王先喜在协会担任出纳,对协会的重点数据如数家珍。“乡亲们对互助资金协会政策盼望的很,由于有了以前的工作经验教训,现在政策宣传和执行都严格标准,今年发放的借款全部用于村上种植养殖业。”
协会会计岗位由财政审计所代理。一方面解决协会财务人员业务不专问题;一方面对资金进行监管审查,及时反馈问题,防控贷款风险。
“镇抓落实、村抓效益、发展到户。”纪检专干徐阳说:“变化主要体现在,镇上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上,彻底解决了业务主管部门面广管理难度大,镇上没有监管权的问题。如今,各村协会都增加了一名监事,由镇上干部担任,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协会借款发放额度,实行“三星”级管理。这项工作由协会牵头,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参与,综合会员家庭诚信度、发展能力等进行评定。村民易西东种了七亩柴胡和苦参,协会向他发放了1万元借款。和他一样能够借1万元的村上一共有110户,他们被称之为“三星”会员。其它则是“二星”“一星”贷款额度相应要低一些。
“评星授信”实行动态管理,奖则提升等级,罚最重可取消会员资格,每年调整一次。通过星级管理,激发贫困群众诚实守信、积极发展的主体意识。
科学管理提升效率。在协会的帮助下,燎原村新发展了210亩中药材、120亩魔芋、养羊养猪300余头。镇上还将借款农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安排干部驻村帮助筹建燎原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三变”改革,提高产业效益。
返程的路上,同事发来微信询问采访情况,并提供了一组安康日报刊发的数据:截止4月底,紫阳县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76个,实现全覆盖目标,资金总规模1111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7858.9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6568.1万元。各项数据均位于全市第一。回望燎原,群山绵延不绝,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在这里散发着光和热,为更多的乡亲带去了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