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紫阳县向阳镇院墙村工作队长晏刚林
“我画的父亲节!”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八岁的晏睿嘉特别想念爸爸,她用粉笔在客厅的小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里只有自己和妈妈,“爸爸去村上扶贫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了。”
由于爸爸工作繁忙,晏睿嘉很少见到爸爸,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只知道爸爸在镇上工作,是一名扶贫干部。
今年年初,晏刚林作为紫阳县向阳镇人大主席,被组织选派到院墙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自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暗自下定决心,“村民不脱贫,我就把家安在村上!”
改善基础条件,破解发展难题
盛夏时节,渚河静静地流淌,宛若一条玉带横亘在崇山峻岭间,奔流不息。
千百年来,地处渚河南岸的向阳镇院墙村,隔河相望,村民们世世代代受到渚河阻隔被锁在大山深处,成为难以逾越的天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4户967人,立地条件差,基础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村民发展的最大瓶颈。
“尺子拉紧!尺子拉紧!长18.5米……”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室外的温度高达三十多度,扶贫工作队长晏刚林冒着酷暑,挥汗如雨,正忙着为向阳镇江河桥工程征地,“村民出行难,村里基础条件差,自己作为工作队长,深感责任沉甸甸。”
为了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扶贫工作队抢抓政策机遇,投资400余万元,修建横跨渚河两岸的向阳镇江河大桥,桥梁全长70余米,宽8米,几个月后,院墙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将变为现实。
今年,扶贫工作队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实施村级公路完善工程19.3公里,硬化道路10.9公里,新建和维修人饮工程5处,电力扩容改造2处,异地搬迁74户,分散安置建房46户,危房改造23户,移动宽带网络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村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制约村民发展的瓶颈将逐渐被打破。
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扶贫要扶在根上。如何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得依托青山绿水,向大山要效益。
“发展产业要尊重地方实际,遵循市场规律,让市场主体唱主角。”晏刚林结合院墙村实际,瞄准了风险低、收益稳的茶叶产业。
贫困户王自成以前在南方打工,一年忙到头,仅能养家糊口,早盼着回老家找点事做,却一直找不着门路。年初,晏刚林动员他在家发展茶叶产业,给他免费发放茶叶专用肥,组织他参加茶叶管护、采摘技术培训,还奖励扶持1000元资金,有了政策激励,王自成发展茶叶产业脱贫增收的信心越来越足。
“政府下大力气在帮,我们自己也要发狠。”王自成戴着草帽,挥舞着锄头,精心管护着自家的茶园,“我把以前撂荒的茶园全部开垦出来,面积扩大到了15亩,今年春茶和夏茶两季就能增收3万元,以后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
通过变废为宝,提质增效,村民从发展茶叶产业中尝到了甜头,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依托。如今,走进院墙村,漫山遍野的茶树映入眼帘,犹如一片绿洲。山上,嫩绿的茶叶苍翠欲滴;山下,新建的茶厂机器轰鸣。茶产业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院墙村每一角落,奏响了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绿色乐曲。
4400亩茶园已然成为院墙村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乡亲们靠着自己的力量真正站起来迈开步了!
他对群众的好,百姓看得真
贫困户唐贤杰患有心脏病,生活十分困难。前不久,他在村上组织的健康体检中,被查出血糖较高,唐贤杰为此愁眉不展,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
“我上次给你说的,抽空到县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看能不能去办一个慢性病报销手续,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晏刚林又一次来到唐贤杰家,耐心细致地做劝解工作,“现在参合贫困户生病住院报销比例也高,早点把病看好,你儿子将来还要等着你领孙娃子啊。”
一番寒暄后,唐贤杰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像唐贤杰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村民谁家生活有困难,谁家发展生产遇到难题,晏刚林都烂熟于胸。
“我说个心里话,现在的扶贫干部为什么感动我们?他们把我们就当他们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安慰我们、鼓励我们,为我们把日子过好想办法,出点子。”说起扶贫干部的好,唐贤杰热泪盈眶。
前段时间,晏刚林的儿子出生了。对于刚刚经历分娩之痛,还很虚弱的妻子黄薇来说,是多么需要丈夫的陪伴啊,但这都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娃儿生了,他在医院照顾了一天,第二天又到村上扶贫去了……”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儿子,一边还要照顾女儿,所有委屈和辛劳都化作了泪水,“看到人家丈夫都在跟前嘘寒问暖的,我在医院里真是可怜得很……”
舍小家,为大家,晏刚林整天泡在村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肩上。这个看似完整的家,在妻子看来却并不完整,“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自己就像个单亲妈妈一样……”
面对家人,这位堂堂汉子沉默了,泪水打湿了双眼。然而,他对群众的好,百姓却看得真!也正因为有了他的默默付出,院墙村群众的日子将过得越来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