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贫问苦话脱贫”之八:汉王镇干群合力打硬仗

时间:2017-05-23 07:59作者:唐 波 储茂银 李永岗来源:本站原创

初夏时节,在紫阳县汉王镇集镇四期安置点见到搬迁户肖寿琴时,她正在看新房建设进度,即将住进新房的她非常激动。肖寿琴是汉王镇农安村在册贫困户,家里五口人,丈夫刘世勇常年在外打工,她独自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和瘫痪在床的婆婆,因交通不便,生活比较艰苦。去年,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动员肖寿琴在集镇购买了一套新房。

“我们一家能搬到这里得感谢移民搬迁这个好政策,搬到镇上,水电有保障,娃子上学也方便,下大雨再也不用担心房子安全了。”肖寿琴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丈夫今年在北京建筑上务工,年收入能预计有2万多元,今年4月下旬,肖寿琴还参加了镇上组织的烹饪培训,准备在集镇开个小餐馆,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实现脱贫。

4.23汉王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JPG

贫困户脱贫不脱贫,住房保障很关键。该镇多措并举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截至目前,通过集中安置贫困户166户,分散安置贫困户38户,危房改造8户。

紫阳县汉王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精准”这一核心,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引导贫困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该镇脱贫157530人,2017年全镇计划脱贫3201194 人。

脱贫攻坚推进中,该镇坚持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负责、一线指挥,层层立下“军令状”,实行半月通报一次推进情况,对排名靠后的包联领导、帮扶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约谈。现有汉城、农安、西河、安五4个村由4个县级部门和1个省级部门驻村帮扶,70余名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全镇帮扶干部沉下身子深入村组农户,讲政策、理思路、定措施、忙脱贫的身影随处可见,处处涌动着一股与时间赛跑决战脱贫、勇于争先的扶贫热潮。

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引入民营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渠道参与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扶持一批贫困户参与到特色产业经营中。同时,通过支部+X+贫困户的工作模式,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为每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切实提高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农安烹饪培训.JPG

“今年种植的莲藕长势怎么样?猪仔都卖完了吗?茶园管护到位没有?目前家里还有啥困难?”近日,汉城村驻村第一书记聂骁铭再次到贫困户张进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43岁的张进是汉王镇汉城村三组在册贫困户,他和妻子陈诗琴都是残疾人,家里四口人,大女儿13岁,小儿子4岁。以前由于缺资金又缺技术,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帮扶干部来村后,多次动员张进发展茶园,县移民局免费给他开茶带、提供茶苗、举办茶园管理技能培训。目前张进发展茶园7亩,养猪3头,种莲藕2亩,今年仅产业扶持金就能领到2900元,这几项收入超过20000没得问题,脱贫在望。“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不能‘等靠要’,要通过勤劳的双手,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张进说。

在汉王镇,像张进这样靠发展产业脱贫的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该镇先后在安五、兴塘村成立2个富硒稻米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社员 132户,发展富硒稻米1500 亩,户均增收达到1500余元;在汉城村先后新建标准化茶园850亩,辐射贫困户120户,组建了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茶叶加工企业2个,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茶叶收购协议,今年茶农人均增收800余元。

此外,该镇还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兜底保障等措施。广泛向贫困户宣传“雨露计划”、大学学费减免等相关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申报;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全镇贫困户参合率达100%;严格落实低保兜底脱贫,对低保对象及贫困户进行大排查,全面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同时采取集镇供养的方式,解决五保户住房问题。

“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我们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紧紧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汉王镇党委书记娄芳信念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