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坪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来抓,精准施策,靶向扶贫,践行“工匠精神”,锻造“脱贫精品”。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农户结穷亲、谋发展、帮脱贫,镇主要领导在脱贫攻坚一线亲自抓、带头干。认真研究解决脱贫攻坚的困难和问题,聚焦重点难点,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细化扶持,真正把水浇到“穷根”上。
产业强村,编织致富梦
“以前靠打零工一年只能挣几千元,现在每个月在神园区上班能挣2000元左右,年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以上。”59岁的郭乾根是蒿坪镇森林村三组在册贫困户,今年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这样就能更好地照顾家里,再不用像过去一样四处奔走打零工而无暇顾及。
跟郭乾根一样,森林村还有80余人都在神农园区上班,他们当中大多是在册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愿望。
森林村计划2017年整村出列,全村575户2508人,2017年初还有贫困户238户565人。2016年,紫阳县神农富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森林村进行整村帮扶,在森林村建设神农富硒农业园区,包含种植、加工、休闲度假三个功能区,流转贫困户土地1500余亩,主要经营农业、林业种植、畜牧、渔业养殖、农业产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帮助森林村构建内生动力,力争今年实现整村脱贫。
森林村只是产业强村的缩影。该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在森林村、双胜村、全兴村、狮子沟村、金竹村、兴隆村、东关村等七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其中,发展2000亩樱桃园、150亩猕猴桃、900亩核桃园;新建茶园2000余亩,全镇富硒茶园总面积已达12000余亩,茶业单项产值达5000余万元。
基础先行,拓展脱贫路
黄金村二组村民张昌文、张昌平两兄弟,以前倍受交通不便的折磨,去年听说黄金大道要改造加宽,兄弟俩十分高兴,便双双到村委会,签订了无偿占用土地不要补偿的协议。在公路改造加宽的近一个多月里,兄弟俩还坚持为工地工人送茶水。当看到宽敞的公路从自家门前经过时,兄弟俩高兴地笑了……
“要想富,建好基础多修路。黄金村要脱贫,打破交通‘瓶颈’是关键。”蒿坪镇镇长张锐说。据介绍,黄金村规划3.2公里村级道路加宽改造,4公里显月观旅游景区路,10公里连户路,一个公厕,道路绿化、护坡、公路安保工程等基础设施拟建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镇7个贫困村共争取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项目23个,其中基础建设10个,新建河堤2000多米,维修堰渠10公里;通村道路建设项目12个,贯通断头路12公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4个,7个贫困村全部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个;产业发展项目6个。7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全面得到提升。
典型带动,共奔致富路
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的能动性,创造性,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让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中来,才能更好地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该镇大力推行新民风建设,在全镇广泛推行“三团一会”教化活动,“乡贤评议团”结合每月的党群例会开展,主要针对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虐待老人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教化。“能人报告团”巡回各村讲述各自的创业史、发家史、奋斗史,增长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文艺演出团”根据群众身边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巡回各村演出,潜移默化引导民风转变,提振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红白理事会”召集乡贤能人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办理章程,倡导“送礼只送一百元,坐席只吃碗碗饭”,提倡文明节俭,反对攀比浪费,让群众从沉重的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通过召开村民会、小组会、院落会、贫困群众恳谈会、广播会、办宣传栏、发放宣传资等方式,开展科技、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党的惠农、扶贫政策和法律知识,开展感恩回报教育,转变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方法,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全镇全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氛围日渐浓厚。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只有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蒿坪镇党委书记秦宗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