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靠镇村干部的帮扶指导,我家的两亩茶园才管护得那么好,产出的50多斤茶不愁销,挣了将近三千元。”8月12日,紫阳县双桥镇金旗村贫困户曾祥虎谈到自己的产业收入,满脸的高兴。而这,只是该镇通过发展产业增收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镇为确保打好脱贫攻坚仗,精准发力,因户施策,围绕“怎么扶”的问题,从抓好产业扶贫、生活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创新措施,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教育引导拔穷根。通过入户面对面与贫困户拉家常的方式,教育引导贫困户破除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二是搬迁扶贫挪穷窝。紧抓陕南山区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机遇,优先将偏远村的贫困户搬迁到集镇安置点和村级安置点,同步建设了幼儿园、产业园区等综合配套。三是产业扶贫筑富路。全力开拓一户一业或一户多业的“造血”路径。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茶叶、魔芋、养猪等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找到稳定增收的致富渠道。四是技能扶贫搭金桥。围绕转移就业,鼓励贫困户妇女、子女和外出劳力进行月嫂、足浴等免费技能培训;围绕茶叶、魔芋、养殖产业发展,对贫困户进行实地培训,促进了贫困人口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五是保障扶贫兜底线。充分利用低保、五保、“交钥匙”工程等各项政府兜底政策,提高民政救助水平,改善困难户生活;对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动员他们到敬老院大家庭去现场体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而乐意住进敬老院安享晚年。六是配套设施强基础。认真抓好村容村貌规划建设,建好排水排污基础设施,确保每家每户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搞好进村和入户道路的拓宽及硬化,抓好村庄绿化和美化;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培养垃圾集中处理习惯;加快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鼓励贫困户在交通便利、安全地带进行散建和相对集中建房,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