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早九点,被大山包围着的紫阳县毛坝镇温家坪村在浓雾笼罩下,尚未苏醒。
“婆--婆,老、老师们,还、还来,来吗?”村边一座低矮的房屋内飘出了孩子轻柔却又急迫的话语。
“肯定要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你了。”略带苍老的声音柔声安慰。
说话男孩是李某强,现年13岁,毛坝镇鲁家村人。他上肢各项功能基本正常,但下肢萎缩较严重,无法正常行走,基本的起居生活均需家人帮助。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照顾他的重担就落在了家中老人身上。由于身体原因,致使强子无法正常入学,目前只会写10以内的数字,其他生字都不会写。
10点,浓雾渐渐变得稀薄了,弯曲的山道上出现了三个熟悉的身影,毛坝中学的党员教师徐子安和另外两位年轻老师背课桌凳、小黑板还有孩子喜欢的玩具小汽车出现在了强子的面前。
“婆,婆,婆婆,徐老师,徐老师他们来了!”强子欣喜地大声叫着在里屋忙碌的婆婆。
这已经是徐老师小组第四次来到孩子的家了,俨然是孩子的老熟人了。老师们匆匆清理了满裤脚的稀泥,就立即开始了送教任务。三个多小时里,徐老师和几位同伴一时都没有歇息,先是给强子组装新买的课桌凳,然后教授孩子认识汉字:中、国、人、孝、感、恩。接着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并用带来的立方体和送给孩子的小皮球教授他认识一些基本立体图形。同去的体育老师辛华在一旁细心地教强子的爷爷一些康复的知识和技巧,让他去训练孩子的腿部肌肉,以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腿部肌肉越来越硬,那样的话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强子学的很认真,爷爷也掌握的很快。送教结束后,强子的婆婆非要留着老师们一起吃午饭,但是老师们婉言谢绝了,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下一个孩子的家。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2019年起,紫阳县毛坝中学在教育扶贫的路上开始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在毛坝中学辖区内共计7个特殊孩子不能同普通孩子那样进入学校正常学习,按照“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结合教师的任课时段,把学校教师分为7个送教工作小组,并选派以党员教师和校委会成员为首,责任心强,对学生有爱心,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在这之前,学校对辖区内全体未入学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逐一确立送教对象,同时汇集学校心理、体育、教研等方面的专业教师,逐一对每位学生“拿脉看病”,一一“对症下药”,制定了详细的送教方案;在送教前,教师按照学生“一对一”备课,精心准备每一个学生所需的教具和学习用品甚至一些玩具,确保每次送教活动学生学得开心并有收获。同时,学校对“送教上门”规定为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小时,内容除了学习必要的基础文化知识,还包括教授家长对孩子做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
正如那次老党员李某强的爷爷拉着徐老师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哽咽道:“本以为我们的强子会因为脚的残疾成了‘睁眼瞎’,没想到你们老师能把教室移动了我们的家里,让孩子学到了文化知识,真的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呀!”
送教工作依然在继续,我们不会停止,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有老师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