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中,紫阳县人民法院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人民法院群众工作为突破口和落脚点,不断强化便民利民措施,积极构建便民利民诉讼网络,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把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方便群众诉讼、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中来。把法庭打造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农民工维权合议庭”、创建了“法律服务站”和“军人军属维权合议庭”,为残疾人、孤寡老人、未成年人、困难群众、军人军属以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设立诉讼绿色通道,随来随立、快审快执。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积极为当事人创造和谐的诉讼环境,真正做到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
二是强化诉讼引导。在立案大厅外设置宣传栏,悬挂张贴诉讼须知、举证须知、诉讼风险提示等诉讼材料,同时设置导诉答疑专岗,由资深法官“坐镇”立案信访大厅负责接待来访群众,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帮助,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为群众答疑解惑。
三是加强巡回审理。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军营办理涉及赡养关系纠纷、财产继承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简单债务纠纷等常见案件,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农忙时节不便出行的当事人坚持就地受理、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就地送达,快速、及时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严格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积极实行诉讼费缓、减、免制度和涉特困群众执行案件救助专项制度;积极与法律援助中心联系,为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同时,通过强化案件速裁机制、简化审批程序等措施,不断拓宽救助渠道。
五是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结合省高院开展的“万名法官下基层、访民意、听民声”活动和“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组织业务能力强的干警送法下乡,普及法律知识,认真开展“法律五进”活动,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了解群众司法需求,提前排查矛盾、了解诉求、化解纠纷,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六是推行审务公开。及时在县法院网站发布开庭公告,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大力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当事人即使身在外地,也可在第一时间登录紫阳法院网站查询裁判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