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乡镇快讯>正文详情

打造西北最大富硒生态休闲渔业基地

时间:2011-08-03 11:33作者:晏筱波 徐恒鑫 谢应波来源:洞河镇政府

——洞河镇奋力推进渔业发展纪实


洞河镇地处紫阳县东大门,安康瀛湖水库上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境内汉江、洞河、汝河三水交汇,水域辽阔,水质清澈,阳光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箱、库湾养鱼条件。截止2011年7月,全镇渔业养殖达6千亩,产量2100吨,实现产值2400万元左右,两项指标均占全县70%以上,一跃成为全市乃至省内闻名的渔业强镇。



近几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百亿增收工程”的总体要求,洞河镇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做足水上文章,提出了“打造西北最大的富硒生态休闲渔业基地”的奋斗目标,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形成了“特色兴农、水产强镇、产业富民”的现代渔业新格局,真正做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有力促进了洞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模式 突破发展现代渔业

洞河镇人民有多年传统养鱼历史,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但养鱼普遍存在“选址不当怕洪水、科技不高怕疫情、市场不稳怕滞销”的三大致命风险。随着养鱼户的逐渐增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按照“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引导,组建了全市第一家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紫阳县富硒渔养殖农民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渔)户”的运营模式,以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提供苗种、技术示范、服务辐射等方式,为养殖户搞好良种供应、疫病防治、物资服务、产品购销等系列化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技术互促互进,共同增强行业抵抗风险能力,有力地推进了渔业产业化进程,带动了全市渔业发展。目前已发展社员56户,联系带动64户,有网箱500口,库叉围栏5500亩,养鱼160万尾,年产值达1200万元。同时,合作社发起建设了总投资500万元的大鲵繁育基地,计划建仿生态繁育池7000平方米,年繁育幼鲵2万尾以上,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依靠科技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渔业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近年来,洞河镇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兴渔”现代渔业发展之路。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渔业科技培训。一方面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养殖专家现场讲授指导,一方面组织镇内渔业技术骨干到湖北等地参观学习,累计培训达200多人次,使他们成为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渔民,增强了整个渔业的发展后劲。二是抓好鱼苗种子工程建设,加大名优品种的引进力度。目前,全镇已引进推广大口鲶、鲫鱼、花鲢、大鲵、匙吻鲟等“名、特、优、新”品种,采用先进仿生态种鲵养殖技术的繁育基地年底将投放鲵苗5000尾。今年4月份引进一家实力雄厚的渔业养殖企业,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成前河村名贵鱼种植养殖基地,已投入200万元引进了4万尾匙吻鲟,不久之后,这些名优鱼产品将进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实施生态品牌战略,高起点、高标准推行“无公害”养殖。在全镇水面推广了综合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无公害养殖等技术,从苗种的引进到生产中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控和跟踪。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型饲料,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真正叫响生态渔业“无公害”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联姻旅游 加快发展休闲渔业

2009年,镇党委、政府着眼于休闲渔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顺势对接大瀛湖旅游区,果断地提出了发展以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主的休闲渔业。两年来,按照“渔业带旅游,旅游促渔业”的发展思路,洞河镇休闲渔业的潜力逐步开发出来,沿小红光民俗旅游街和前河移民新村街道建设了以吃鱼消费为主,集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渔家乐4家,开办农家宾馆5家,培育了以渔业生产为主,以观光休闲为辅的生产经营型渔业企业2家。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转化,培植了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加快休闲渔业发展步伐,制定了特色渔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优惠政策,修建一座标准化渔家乐给予1万元补贴,连片发展休闲渔业、设施渔业10户以上,优先安排3-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目前,前河村一座100亩左右的大型休闲渔庄进入招商引资实施阶段,力争在三年内建成全市第一品牌渔庄;红石水上乐园正在前期规划设计,将山与水有机融合,建设全省档次最高、功能最全、游乐项目最齐的水上休闲游乐区。
洞河,因山而俊美,因水而秀丽,因鱼而闻名,在奋力推进渔业产业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全力打造西北最大富硒生态休闲渔业基地的征程中,洞河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