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从一杯清香的贡茶开始。
3月,茶农采茶露出的灿烂笑容,茶商收茶的忙碌身影,茶厂里制茶设备不停运转的声音,以及茶客品尝焕古贡茶后竖起的大拇指,都向世人诉说着——紫阳焕古的春天是茶香四溢的季节。
焕古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在唐代,焕古茶就是宫廷贡品,清代“紫邑宦镇”更是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如今,茶已成为焕古走向全国的一张绿色名片。
“我家种了12亩茶,去年卖鲜叶挣了3万多元,今年把夏秋茶算上,估计能多卖2万吧”,东河村一组村民金行兵说。
像金行兵这样的种茶大户,在焕古镇比比皆是,20亩以上的种茶大户超过100户。全镇共有茶园2万亩,人均1.3亩,去年产茶574吨,实现综合产值1亿元。
十年前,焕古茶产值才300万元,十年间产值翻了30多倍,什么原因让焕古茶叶产业发展的如此之快。
翻过山坳,刘家河村头,驻足而望,大棚之下茶苗翠色欲流。“这是紫阳本地茶育苗基地,去年全镇育苗85亩,保证了新发展2000亩茶园的苗源”,该镇负责人说。近年来,该镇按照“一十百千万”(建1个龙头企业、培育10户陕青茶加工企业、建100亩育苗基地、建1000亩现代农业茶叶产业示范园、抓好万亩茶园管护)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落实,茶叶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凡是到紫阳的客人,大多都会到焕古看茶、品茶、买茶。喝过焕古茶的人表示,此茶品质纯净、气味幽香、汤色清碧、味道浓郁,茶品如此出众,誉满全国,是离不开卓越的加工技术。焕古茶的制作技术源于贡茶传统技艺。从手工到半机械制作,再到机械设备代替人工,随着自动化设备和清洁化技术的运用,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让焕古茶品质再次升华。
焕古庄园茶叶富硒科技有限公司和秦巴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是近两年该镇引进的两家茶业产业龙头企业,制茶水平堪比一流。两家企业规模相当,分别投资500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线、培育原料生产基地、打造茶叶品牌。按照区域优势,位于焕古村的庄园公司负责包联前河片腊竹、金塘等5村;位于东河村的秦巴山公司负责包联后河片东红、黑龙等4村。两家企业还将逐步整合镇内30余家小型茶叶加工厂,实行龙头企业+加工厂,品牌营销和专业生产分离,各显其云,相互促进,使焕古既有“名茶”又有“名牌”。
正是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该镇茶农开始向 “职业农民”方向发展,目前近200名农户均拥有茶园20亩以上或有加工厂房200平方米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部分农户也率先实现了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这是近两年高标准发展的1000多亩山地生态茶叶观光园”,春堰村村主任姚富豪指着吐出新绿的幼苗茶园说。发展茶叶产业生态循环园区是该镇又一个大动作。借力石紫岚循环经济产业带发展的机遇,将生态循环产业园区与鲢鱼河水上旅游项目高度融合,采用政府高起点规划,引进民间资本强力投入,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实现各类投资1000多万元,园区初具规模。
焕古通过一片茶叶,催生了万亩碧波的茶园,发展了一个产业。漫步焕古茶园,一座座茶山春浓欲滴,昔日茶农们的零星小屋,都变成了连片的楼房。今天的焕古正在由一个茶叶名镇向茶旅融合的经济强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