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今日紫阳>正文详情

紫阳5年投资7亿圆了9000家庭住房梦

时间:2013-04-16 08:13作者:余兴福来源:紫阳县委宣传部

“我们这孤儿寡母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每月租金才100元,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保障房政策啊!”家住紫阳县兴田村廉租房小区的张芳激动地说。今年38岁的张芳,丈夫病故,体弱多病,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长期借住在城郊兄弟家的土坯房中,靠在县城打零工维持全家生活。通过轮候,去年年底终于在县城获得了一套5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再也不用为住房发愁了。

该县5年时间累计投资7.2亿元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8670套,总建筑面积79.3万平方米,将近9000户中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迈进了幸福之门。

该县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当作“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列入全县20项重点工作,落实责任县级领导和包抓班子,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县政府常务会每月一次,县委常委会每季度一次,听取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汇报,仅2012年,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就多达10余次,人大、政协开展3次专项视察调研,形成了党委政府靠前指挥、人大政协督促支持、乡镇部门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全县上下充分发扬“知难而上,苦拼实干,敢为人先、精诚团结”的紫阳精神,成功破解了用地紧缺、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难题。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紧密结合,积极推行以地换房、以房换房,通过拆迁棚户区、整合零星土地,落实保障房建设用地近500亩。压缩财政开支,累计安排1.2亿元财政配套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捆绑其他项目资金8000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的供水、供电、路网、管网、示范小区和广场绿地等建设。同时通过拍卖商业价值较高的土地和从住房公积金净利润中提取部分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利用“四房联建”的方式,即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后销售利润填补其他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

在建设过程中,切实把好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质量监管三道关口,真正实现了“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成本不高质量优”的目标。邀请知名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通过采取公开招标或设计方案比选等方式,择优选择,无论在户型结构、建筑外观还是环境配套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狠抓施工现场管理、建材进场复检工作,强化工序验收,不达标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同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以及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定期进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了保障性住房准入制度、程序审核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采取“三审核、两公示,一公布”,即社区、镇政府、县政府审核,居委会初审公示、县政府准入公示,向社会公布分配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在分配环节上,邀请公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特邀群众监督员、申请户代表参加,按照公开摇号的方式现场产生住户现场公布结果。为进入保障范围的家庭建立管理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调整,做到“入有记录,退有依据”。由于程序严格、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全县保障性住房分配实现了“零上访”目标。

2012年,省市下达紫阳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1550套,该县抢抓机遇,自加压力、自添动力,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161套,完成省市上下达任务的332%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紫阳县荣获2012年度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十佳县”。

据县住建部门统计,到2015年,紫阳城区人口将由5万增加到8万人。该县计划三年内再建各类保障房6000余套,其中2013年建设3700套,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政策性住房保障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严格控制房价大幅度波动,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让老百姓的安居美梦将真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