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高桥镇扶贫避灾移民工作考察
去年以来,紫阳县积极主动抢抓陕南扶贫避灾移民政策机遇,计划用10年时间把13万高山农民搬迁到低山安全地带集中居住。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件大好事,全县上下铆足了劲头!
但是,怎样去一劳永逸地科学移民?建设新型农民社区的钱从哪里来?怎样确保移民户搬得起、留得住、能致富?一连串的难题也同时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案头。为破解这些难题,各地纷纷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高桥镇按照“政府统筹协调、资本市场运作、高点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健全”的思路,与集镇建设紧密结合,开建了裴坝、兰草两个移民安置小区,使以上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更为特别的是,该镇所建的两个新型农民社区都分别由一个务工能人全额垫资兴建,都分别建有一个龙头企业,都分别配套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不仅确保了社区移民户的就业和增收,还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
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力避二次搬迁
高桥镇位于紫阳县西南部,总人口20700人,其中有近一半的农户居住800米海拔以上地区,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搬迁。
“过去,我们主要是从确保农户的安全出发,大多采取就近搬迁,结果发现这种做法不科学,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很多农户都进行了二次或三次搬迁,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党委书记刘磊说,“在这一次的搬迁中,我们决定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把新型农民社区作为集镇的一部分来规划和建设,坚持一步到位,力避二次搬迁!”
裴坝村新型农民社区占地60亩,规划建设小高层楼房11幢,计划安置400户1600人;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占地100亩,一期规划建设小高层楼房8幢,计划安置423户2000余人。两个社区,都紧邻集镇,各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观光廊桥与集镇老街相连,从而构成“一镇四区”的科学布局。
另外,为方便群众生活、提高社区品位,该镇还在社区内规划了幼儿园、卫生室、农家乐、农贸市场、停车场,以及休闲娱乐场所。
7月19日,记者深入该镇现场看到,整个建设工地一片忙碌。裴坝村农民社区,有6幢楼和1座幼儿园在建,不久即将竣工。征地、拆迁等工作已全部完成,“三通一平”工作正全速推进。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已完成2.3公里高标准公路建设,该公路大部分路段将来也将作为社区主街道使用。征地工作全面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完80%,挡护完成60%,主体楼建设正在全面启动。两个社区已预售房屋300余套。
引进务工能人全额垫资兴建,市场科学运作
建设资金哪里来?该镇一开始就树立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通过积极动员,成功招引了本镇两名在外务工创业的能人回乡发展。
李远权,现为紫阳县开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负责兴建裴坝新型农民社区。早年,他是高桥镇的一名个体货运司机,后来外出发展,几起几落终成大器,在陕北等地有多处矿产实业,资金实力雄厚。
郑远元,现为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1983年出生,13岁开时外出谋生创业,受尽苦难,终因一份祖传秘方拓开伟业。目前他已在全国开办专业修脚连锁店近500家,拥有员工5000多人,月获纯利润200多万元。负责兴建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
裴坝村新型农民社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安置本镇及周边高山搬迁户。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计划投资6500万元,安置需要搬迁的郑远元专修脚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和家属。止目前,两个社区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
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这两个社区的建设十分重视,多次深入现场视察调研,鼓劲加油、解决难题。通过项目捆绑,为这两个社区配套了水、电、路、河堤、挡护、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为确保建设顺利推进,县上还分别派出帮扶部门,驻在工地上全天候提供所需服务。高桥镇派镇长和人大主席各带一队人马分头主抓。继续推行“包组联户”工作机制,一个镇干部包抓两户搬迁户,包宣传发动、包看房订房、包装修参谋、包搬家入住、包增收就业,一包到底、跟踪服务。
配建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确保就业增收
下山后农户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增收的渠道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镇在安置点建设前期就多次与投资方商讨,最终确定在裴坝新型农民社区配套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富硒农副产品加工厂,在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配套建设生物制药厂和足浴保健品厂、鞋垫加工厂。让农户在农业产业示范园发展特色农业,在工厂打工赚钱,保证移民户至少每户有1人能就近就业,确保稳定增收。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4万亩。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设在社区的龙头企业负责保价收购。搬迁后农户照样可以经营山上的林地和承包地,照样可以将山上安全性好的房子保留下来作为生产用房使用,最终实现“住在山下,种在山上,消费在山下,发财在山上”的目标。为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该镇今年建设了苦荞、莲藕、燕麦、优质红薯各100亩,提前做好了技术探索和种源储备。
记者7月19日在该镇看到,镇村干部正在现代农业园区内做紧张的前期工作,3000亩的核心用地正在抓紧落实。农户按公司的要求,种植指定的作物,龙头企业除保价回收外,还每亩补助125元。“就拿富硒玉米来说,现在的市场价是1.2元每斤,而公司却按1.80元每斤的保护收购,仅此一项差价整个园区的群众就可增收近1000万元!”县经贸局派驻的帮扶领导庞启伦介绍说,“公司的决心很大,群众的热情很高!该园区将为紫阳富硒资源开发创出新路,意义十分重大!”
在兰草村新型农民社区,开发商将投资1亿元,建设一个生物制药基地,对厚朴等各类中药材进行深度加工。目前,紫阳县已是全国厚朴第一县,总面积达30万亩,却没有一家深加工企业。该项目将填补这一空白。该基地及其附属企业将创造300个就业岗位,所生产的产品直接服务总公司设在全国的近500家连锁店,直接带动全县药材产业的发展,将成为该县山林经济的重要支柱。
“紫阳县800米以上地区,常住人口20万人左右,其中13万人将在未来的10年间陆续搬迁到集镇周边安全地带集中居住,也就是说10年后紫阳可以宣布初步进入城镇化时代!”牵头负责扶贫避灾搬迁工作的紫阳县扶贫局的一位领导说,“现在我们正在迎来城镇化的‘黄金十年’!从早期双安镇的黄寿远,再到今天高桥镇的李远权、郑远元,越来越多的务工能人带着满腔的桑梓情怀返乡参与这项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个镇都有务工能人返乡参建创业的闪亮身影,务工能人是一支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他们的纷纷返乡正在书写我县移民搬迁工作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