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深处的紫阳县界岭镇松树村的山坡上,一种名叫云木香的中药材长势旺盛,一眼望去,一片连着一片到处都是。随处还可见到村民挥舞锄头的身影,忙着整地锄草,老百姓们正在管护药材。这正是该镇因地制宜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的一幅缩影。

界岭镇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气候高寒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水质富含锌、硒、锶,低钠重碳酸钙镁。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来说,天然适宜种植中药材。过去,山大地薄的自然条件束缚了村民的思维,由于缺乏市场观念和开放心态,只能“望山兴叹”。
今年,该镇在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层层“把脉会诊”,对症施策念好“山”字经,唤醒沉睡的大山,让大山成为致富的经济要素,变“穷山”为“宝山”,“借山生金”摘掉穷“帽子”。针对农村闲置土地较多的情况,紧紧依靠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抓住国家扶持产业发展千载良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鼓励农民走“公司+农户”的订单产业发展路子,让中药材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可是到底种什么药材好?在对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多次请教农业专家后,最终选定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云木香、大黄等作为优先发展的中药材品种。“云木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药材,只要见效有收成了,就年年都有,收的时候,挑大的卖,把小的埋在地里,第二年,就又有大有小了。”据该镇党委书记何泽民介绍,种植云木香是循环见效,一次性投资,年年受益,而且不用费心打理,只需要在每年3至6月份锄草两次,“价钱也不错,每亩可收获1200斤,当前市场价格每公斤1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可创收6000多元。”
为了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界岭还采取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以此辐射带动整个镇的经济发展。目前,通过多方协调,已引进四川一企业前来投资发展中药材。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已在松树村试点发展了2200余亩云木香,累计投资100多万元。据了解,下半年该企业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由于药材种在海拔接近千米左右的高山上,空手行走就需3个小时以上,还预计修一条缆车道以解决将来成品药材下山的问题。
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颇见成效,群众劳务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就在家门口管护云木香,每人每天可获得60至80元的工资,每月可挣近2000多元,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既让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也为留守后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围着市场转,赚钱不难。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全镇进行推广,鼓励群众自己种植。”镇党委书记何泽民对明天充满信心,把镇里的中药材产业搞好,还有很多事要做。
当然,界岭镇在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偏远村镇照样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