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今日紫阳>正文详情

特别报道:竹山精神放异彩

时间:2011-07-20 11:42作者:张教志 秦宗道 康树民来源:县委宣传部
——紫阳县苦拼实干推进突破发展纪实
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同理,一个地方也是需要一种精神的!
五年前,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800山民手持钢钎铁锤,于万丈悬崖撼山动地凿“天路”,创造了闻名全省全国的“竹山精神”,一个全省最穷的村庄由此摆脱贫困步入发展快车道,跻身全县发达村行列。
如今,这一精神正在全县各行各业中发扬光大,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当年修路的豪情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竹山精神”正在演变成为“紫阳精神”!
燃烧“渴望”,与贫困“亮剑”
紫阳有三张响亮名片:茶叶,民歌,贫穷!
“喝着茶,唱着歌,受着穷!”有坊间人士将这三张名片串成一句戏说,不巧却一语道破了一些紫阳人的精神状态。的确,在这个被道教文化沐浴的地方,有很多人都是挺会“苦中作乐”,悠悠闲闲、逍逍遥遥过日子的。
县委书记王晓江初来紫阳工作时,对此就有深刻认识。一次视察县城,遇见一堆石头挡道,当面交待一位领导第二天十点钟必须移除,不料第二天准点去查却挡道依然,便当即掏出手机通知该领导前来现场解释。还有一次不打招呼下乡视察,在村里转了一圈后回到镇上,镇领导才知道县长来了,便忙不停地妙语连珠汇报工作,听了一半王晓江便扬手打住,让他们先看随行记者拍摄的画面。其场景好不尴尬!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贫穷的斗志;落后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落后的胆识。桃子,必须跳起来摘;机遇,必须跑步去抓!紫阳干部的工作节奏太慢了!紫阳要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问题。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竹山精神”的学习活动展开了!一如所料,效果是明显的,很多人通过学习擂响了奋进的战鼓,不用扬鞭自奋蹄,开始急跳起来,拼着命去找事干;可是也总有一些人依然麻木,对思想教育的免疫力极强,慢慢吞慢故我。怎么办?那就用制度这根鞭子抽打着下田!
只见压紧工作节奏的发条开始一次次扭紧。做“脸面”文章,让所有乡镇部门的“一把手”上电视“晒工作”,接受全民监督,就让群众看看谁是白嘴,就让群众评评谁是英雄!下“当面”功夫,县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完不成任务当面讲清原因,现场追究责任,让懈怠无路可逃,让发展刀下见菜。使“巡查”手段,成立县委、县政府联合督查办公室,不间断跟踪巡查。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县大型巡查,所有“一把手”参与,纵看自身发展,横看全县发展,持续提振“比学赶超”!
年终论功行赏,每年拿出300多万元资金奖励先进,获得综合考核前五名的乡镇奖励一台小轿车,披红戴花的小轿车齐刷刷地停在县委大院,含情脉脉地等待“英雄”们开走,那阵势真是奖得人眼红!落后者怎么办?自然要严加惩处了,全面推行诫勉讲话制度,凡连续两次被组织诫勉谈话者无可商量,免职让贤!那措施也真是罚得让人心惊!
“谁能干用谁,谁最能干重用谁!”在乡镇换届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王晓江说,“我们必须下大功夫锻造一支虎狼之师,让能人上舞台到前台,才有低谷奋起、后位赶超的可能!”明确宣布,从现在起县直部门除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原则上不提拔干部,要提拔一律先到乡镇任职。乡镇领导晋升设置明确清晰的次序,全面考察重公论,搬出考核凭实绩。
“不用跑不用要,老老实实干事自戴帽!”一句迅速流传开来的顺口溜道出了广大干部的欢欣鼓舞之情。“现在,要想进步就凭两张表,一是民意测评表,一是年终考核表!”一位干部对此说得更加朴实而明白!
新措施催生新气象,紫阳人的虎气出来了!
奔赴“火线”,向强县“奋斗”
这几年,紫阳人干了很多让自己都感到“害怕”、感到“惊奇”的事。譬如修广场搞拆迁,都说困难大,都怕惹祸端,可真拆了,却啥事没有,万人拥护。譬如硬化进村公路,都说工作难做,都说任务太重,可是真干了,却群情激昂,顺利完成!事实证明,只要敢想、敢干,一切皆有可能!
学习“竹山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舍得一身寡,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拼命劲头,和“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达目的绝不休”的坚韧毅力!
拼,紫阳人拼出新天地。略作盘点,已经铸就了三大伟业:一是造林,二是修路,三是建城。累计植树造林30多万亩,千山万岭涌绿涛撑起了保护伞;累计修建进村公路1780公里,“车到农门,走路不湿鞋”。累投入5亿多元资金完善了50项市政工程,板石县城初具雏形、特色彰显!三件大事,全县人民人均投劳30多个,人均筹资2700多元。
经过连续几年的持续努力,紫阳人也为自己搭建起来经济发展的清晰骨架,面貌一新,张力倍显。紫阳战车已经发动马达,正在隆隆驶来!
农业立体了!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布局,强力推进富硒绿色产业发展,板块经济日异突显,现代农业雏形初具。产业总面积突破40万亩,20万农民直接因此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产茶2576吨,实现产值4亿元。新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建魔芋种源基地1400亩,新栽植标准化魔芋2万亩,新建厚朴基地5万亩。春蚕发种3万张。新发展水面网箱养鱼7200平方米,渔业产值5000万元。
工业壮大了!按照“优势资源依托、规模企业引领、大项目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大招商、招大商,积极推进工业发展。工业产值从最初的3亿元迅速跃升到现在的12亿元。今年上半年,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更是高歌猛进,投资1.2亿元的锆刚玉制品生产线和年产3万吨电解锰、200万平方米板石整合项目竣工投产,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绕溪矾矿、联合毒重石综合开发、8个小水电站等工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硒谷生态工业园新入园企业4家。截止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25亿元。
资金涌来了!截止6月底,全县共完成民生工程投资1.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0%。全年87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开工70个,20个县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5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4个。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大力推行全民招商。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9个,开工建设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亿元。紫阳已然成了项目建设的大工地,成了外资涌流的热土!
贫穷正在渐渐远去,富裕正在款款前来。紫阳在奋进!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清晰可见、指日可待!
筑造“高地”,迎喷薄“红日”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竹山到毛坝!”“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这些顺口溜曾是竹山村的真实写照!现在,一条盘山水泥公路直通村里,168户村民从高山搬到公路边修起了“板石特色民居”,家家通水、户户通电,茶厂、猪场、商店、客货运输等实体经营蓬勃兴起!茶叶、魔芋、煤矿等产业加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00元迅速提升到4250元。路,让这个全省最穷的村庄在短短三四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路通路路通,路为竹山村带来了机遇和发展!学习“竹山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没有机遇造机遇,有了机遇抓机遇”的精神!
“经过连续几年的持续努力,紫阳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纵身一跃的条件!”县委书记王晓江掰着指头细数说,“一是交通建设,几年来我们相继修建了1780公里公村公路,近400公里通镇公路,更加可喜的是襄渝铁复线和包茂高速也相继建成通车,县内小交通与国家大交通成功对接,一张现代化的交通网已经铺呈在茶乡大地!二是投入能力,这几年我们发展了16万茶叶、10万亩厚朴、3万亩魔芋、1万蔬菜,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到4000多元,初步有了搞建设的余钱剩米!工业发展也很快,已建成了年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5家,财政收入增长到1.7亿元,政府也初步有钱去办事了!三是国家政策,发达地区已完成了基本建设,现在轮到我们落后地区大打翻身仗了!惠农政策和投资项目纷至沓来,我们的黄金岁月来了!”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紫阳人才把“十二五”目标定得异常宏伟:实现生产总值6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6万人进城入镇安居……
“目标是诱人的!”王晓江呵呵一笑说,“实现这些目标肯定异常艰难,肯定是要流几身汗、兑几身皮、掉几身肉的!紫阳人都很聪明,也很勤劳,我相信我们会实现这些目标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铁打的干部队伍!”
7月17日至20日,紫阳县开展了首次半年大巡查,在书记、县长的带领下,几辆大巴车载着各部门、乡镇的“一把手”马不停蹄地穿梭巡视。所到之处,人头攒动、钢花飞溅、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无不让人振奋。
今年,市上下达该县18个重点工作,该县自加压力扩充到20个,早在年初就与各部门、乡镇签定了责任书,各部门、乡镇领导也在电视上表了硬态。吹响进军“集结号”,瞄准20项重点工作发起总攻!战役正在茶乡大地精彩上演!“时间任务双过半!”在巡查总结会上,王晓江欣然给出这样的结论,也让在坐的几百名领导干部舒出了紧憋的长气!
急跳了!忙碌了!认真了!这时紫阳干部群体呈现出来的新气象!透过这种气象,我们可以看到数字的快速刷新!统计局长张春涛说:“我们现在的统计数据必须一周一更新,变化太快了!看着那些不断更新的数据,我就感觉它们在跳!那些跳动的数据就是紫阳铿锵的奋进的脚步声!就是紫阳干部群众挥汗如雨、雨滴禾下的滴嗒声!”
有“竹山精神”护航,紫阳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