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紫阳县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紫阳县是闻名遐迩的“民歌之乡”和”名茶之乡”,也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紫气东来,阳光普照,这个美丽的地方山清水秀,茶香歌甜,民风文明,宛如一簇烂漫山花绽放在秦巴山区!
“春到茶乡一片新,千里巴山飘彩云。”自2014年以来,紫阳县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竭力打造“紫阳修脚技师、紫阳月嫂、紫阳味道、茶歌紫阳、富硒电商”五大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产业发展亮点品牌,在全县形成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壮大一业”的“五个一”技能培训就业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4年来,全县累计投入3000万元,共开办各类技能培训200多期,免费培训学员2万余人。其中培训修脚师1.7万人,带动2万多人从事修脚行业,在外开修脚店近4000家,年创经济收入10亿元。
修脚铺就脱贫致富路,紫阳修脚产业将提升为全国标志性劳务品牌,成为全国首个靠技师培训、开店加盟、产品配套的“专业修脚县”。2016年7月28日安康市技能脱贫现场会在紫阳召开,被肯定为“紫阳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全省“扶志扶智·技能培训 促进产业发展 实现精准脱贫”研讨会在紫阳县召开,《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先后进行了深度报道,省委领导批示全省学习借鉴,技能脱贫带头人郑远元荣获全国2017年脱贫攻坚奉献奖,远元集团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以修脚产业为主打的技能脱贫“紫阳实践”经验享誉不绝,如高亢山歌奏出技能脱贫强音!
精准施策,务工脱贫向“技能型”转变
紫阳属限制开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生态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全县国土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76个村(农村社区)、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02万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紫阳第一批“背篓军”进城“淘金”,到90年代劳务经济实现组织化、有序化、规模化转移,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洗脚”年揽金近10个亿,撑起了农村经济“半壁河山”,紫阳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首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称号。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结构性变化,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市场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导致大量农民工“回流”。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紫阳县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脱贫难度大、任务重县域经济社会实际,从2014年伊始,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创业就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有效途径,技能才是脱贫攻坚的稀缺资源,拥有一技之长是贫困户的脱贫法宝,务工脱贫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既重“输血”更重“造血”,做到凭技术吃饭,靠本事挣钱,就能激发贫困人群自身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其择业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稳定性,就有可能顺利脱贫。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挣脱贫困的束缚,唯有通过学习技术、强化技能,磨练出金刚钻,揽上了瓷器活,才能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求得生存、谋得发展。
整合各类资源,凝心聚力协同推进。按照“村村有致富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思路,将技能培训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支撑和攻坚拔寨的重要力量,坚持常抓不懈。县委、县政府每年将技能培训纳入全县20项重点工作,年初下达培训任务到镇到村到驻村工作队,实行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核。县人社局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联合下发《紫阳县技能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在册贫困劳动力参训台账,实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销号一人,确保贫困群众精准培训、稳定就业。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技能培训专项经费,捆绑县“雨露工程”“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项目资金,由县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县文广局、妇联、电商办、茶叶局各司其职,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整合,教育部门负责提供培训场地,考评部门负责督查考核,龙头企业(协会)负责培训师资力量,形成了上下齐力、部门联动的协同推进格局。
全程服务保障,确保学员后顾无忧。立足困难家庭实际,实行“三包两免一补”的全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及教材用品费,免费配备生活必需品,补往返交通费。对培训合格的再由合作企业解决入职路费,减轻参训人员负担。对参训学员实行住校封闭式管理,全天候授课,紧贴就业岗位需要设置教程,安排到专门基地见习。县就业培训中心、劳动监察部门主动做好就业监测和劳动保障维权工作,监督用工企业及时与就业学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县劳动就业中心备案,每月定期向县就业培训中心报送学员就业报表。县就业培训中心每季度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对就业学员进行回访,每半年组织工作组实地到店检查一次,形成“培训+输出+就业+维权”的全程服务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智志双扶,做实技能脱贫培训
脱贫攻坚送技能,技能培训暖人心。紫阳县大力实施技能脱贫工程,强化政企合作,注重市场对接,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培训内容上精准施策,综合采取技能培训、用工对接、产业促进、创业带动、政策扶持、就业服务等精准手段,探索跨区域有偿委托职业技能培训路子,激励引导贫困劳动力学技术、靠手艺、凭技能实现稳定脱贫。
围绕产业发展,打造紫阳技能品牌。围绕产业强县,以健康养生、家政服务为重点,开展修脚足疗、家政月嫂技能培训,打造“紫阳修脚师”“紫阳月嫂”等品牌,让贫困群众在发展三产服务业中增收;以紫阳茶文化、富硒特色美食为重点,开展民歌茶艺、特色烹饪技能培训,打造“紫阳味道”“茶歌紫阳”等特色文化品牌,让贫困群众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结合“互联网+”,大力开展电商培训,打造“富硒电商第一县”,让贫困群众地里的土特产变成兜里的“金元宝”。
坚持政企合作,保障就业抓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稳定就业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对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政企合作、订单定向组织实施技能培训。一是把选准培训项目作为推动就业的前提。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县域劳动力结构特点,坚持把技术容易学、进入门坎低、效益相对好的产业项目作为技能培训重点。通过调研评估,我们把风险低、投资小、见效快,对性别、年龄、文化要求不高的修脚产业作为五大技能培训的首位培训项目,并把投入3000万元新建的职教中心作为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修脚技师培训基地。二是把精选合作企业作为稳定就业的关键。结合培训项目优选精选合作企业,与远元集团合作开展修脚师培训,与安康康嫂家政服务公司合作进行家政月嫂培训,联合县烹饪协会、县茶业协会开展特色烹饪、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培训机构与合作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出具就业待遇承诺书,明确最低工资、工资计发、生活待遇等保障条款,确保培训后及时就业、务工增收。在修脚足疗培训中,县技能培训中心与远元集团签订了5年2万人的用工协议,就岗位安置、工资计发、保底金额、食宿安排、职务晋升、绩效奖励等做出承诺,为参训人员提供就业保障。三是把政府奖励扶持作为扩大就业的举措。对吸纳培训结业在册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县内重点企业,按每人500元奖励企业,鼓励企业多用工、多用本地贫困工;对通过培训进入企业稳定就业的在册贫困劳动力,联村部门给予每人200-500元的奖励,鼓励贫困人员主动培训提升技能积极就业;鼓励培训结业在册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从县专项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中给予首次创业者8-10万的贷款担保或贴息,既通过自主创业致富,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通过全方位保障,培训就业率达到70%以上,2014年以来全县培训合格修脚师16455名,进入远元集团就业7413人,到其他修脚企业就业3309人,自主创业834人;培训电商人才640名,进入电商企业就业153人,开办网店、微店创业377 人;培训特色烹饪厨师1523名,到餐饮企业就业628人,自主创业116人;培训家政月嫂696名,实现就业239人;培训建筑劳务技工251人,进入建筑企业就业务工127人。
技能脱贫,千家万户尽开颜
近四年来,紫阳县通过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定向培训、全部免费、跟踪服务等措施,精心打造的技能培训就业助力精准脱贫模式,紧贴群众需要、市场需求,深受群众、企业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取得了互利多赢的效果。
推进了脱贫攻坚进程,带动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紫阳县在外务工从事修脚行业的人数超过1.5万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超过年脱贫人数的50%。不少贫困人口不仅脱离贫困,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高桥镇铁佛村原本是一个贫困村,全村928户村民,常年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达1300人,现有一半以上购买了轿车,在镇安置小区、紫阳县城和安康市购买了新房。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5000元,分别是紫阳县、陕西省的3倍和全国的2倍多,累计在当地信用社的存款金额超过亿元,存款100万元以上的修脚“小老板”200多户,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提高了群众劳动技能,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领。缺乏职业技能是“走出去”创业的最大短板。紫阳县通过政企合作根据务工需求开展劳务培训,使更多的人有了稳定就业增收致富的技能。仅修脚专业一项,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免费培训学员116期,培训专业修脚师9815人,为贫困人口创造了一条风险低、致富快的脱贫之路。
促进了劳动力较高质量就业,推进了行业健康发展。目前紫阳县修脚行业在全国29个省、市分布修脚企业近200家,开办修脚店2000家,一般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年薪50至100万元的达30余人,带动3万余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而且工作环境均在室内,不再到矿井、建筑工地务工出苦力,彻底消除了伤病残威胁之虞。
打造了新兴产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修脚业已经成为紫阳县解决城乡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年创造劳务收入超6亿元。根据发展规划,全县将引导更多群众从事修脚产业,扩大修脚店数量和规模,提升服务项目和层次,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值40亿元。同时,“紫阳修脚”将提升为全国标志性劳务品牌,成为全国首个靠技师培训、开店加盟、产品配套的“专业修脚县”。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紫阳县技能脱贫的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把贫困户的“志”先扶起来,引导贫困群众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最终靠努力摆脱贫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脱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发挥扶贫措施的最大效能,真正让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只有这样,才能决胜脱贫攻坚战,共同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新生活。
——原载2018年第6期《中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