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紫阳:简政放权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5-07-28 07:54作者:周锦政 余兴福来源:《陕西日报》
7月初,紫阳县政府办下发文件,决定下放县规划局、林业局、卫生局等12个县直部门的3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这是该县第二次集中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由32项增加到68项。
据了解,去年6月底,紫阳县48个政府部门亮出“权力家底”,对外公开40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成为全省首个公布县级“权力清单”的县份。一年来,该县通过规范县镇两级“政务超市”,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有效解决了“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68项审批服务事项直接下放到镇

按照“应进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紫阳县将分散在诸多部门的各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汇总成“权力清单”对外公开,统一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从部门收权解决了权力碎片化问题,但要方便群众办事,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乡镇承接能力将更多的权力下放到乡镇。

工商企业登记和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程序复杂、耗时长,导致办事人员多头跑、重复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县决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并联审批窗口,授权办理对工商企业登记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事项。
“避灾扶贫搬迁项目审批程序很严格,哪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不行,所有手续办下来,腿都跑软了!”分管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焕古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军谈起建设项目审批的繁琐时,不住地摇头。
有关部门做过统计,原来办齐避灾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所需的26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19个部门要40多趟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部步骤也要半年之久。如今只需到一个窗口,找一个人,在立项审批、用地审批、方案审查、设计审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六个环节跑五次路,申报材料由102份减少到68份,总承诺时限从487个工作日减少至30个左右。
5月14日,紫阳县举办“智慧政务”县、校、企战略合作高峰论坛,来自省内外20余位专家教授、企业代表齐聚山城,为紫阳“智慧政务”建设献计献策。充分肯定了紫阳“智慧政务”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并在并联审批服务、数据信息共享、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升紫阳政务服务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该县充分利用“智慧政务”县、校、企战略合作平台,运用最新科研成果,持续不断优化行政审批系统,仅2014年就进行过四次升级改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县镇两级所有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在一个平台,县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镇与镇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形成前台窗口受理、后台部门审批、过程中心管理的审管分离格局,从而真正实现了让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该县还推出了“阳光365”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账号,办事群众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投诉。
“说到底,简政放权的目的是方便群众工作和生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县委书记王晓江一语中的。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牵手“互联网+”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真正方便了群众。
“公开+制度+科技”把任性锁笼里

不怕局长怕股长。“官不大势大”是紫阳群众过去给“手握审批大权”但没有级别的“股长”们画的像。如今,公开的“权力清单”上,每一项权力后面责任部门一一标明,办理时限严格量化,审批依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也是清晰在列,极大方便了群众“按图索骥”进行监督,犹如给了群众一把“尚方宝剑”。

晒权亮责,多了制约,加了压力。但是,并非有了权力清单就能管住权力。如果没有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技术手段监管,那么权力清单仍旧只是“一纸清单”。
该县将各部门窗口工作情况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占部门综合考核分值10分。纪检监察部门制定了《紫阳县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审批部门、部门负责人、审批人员、窗口工作人员4个层次、32种违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县政务服务中心相继制定完善了《行政效能监察办法》、《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50余项规章制度,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将ISO90001质量管理体系导入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固化权力运行轨迹,实行流程化管理,保证“清单”公开的所有权力都处于有序的程序控制和质量控制之下。
中心还设置了电子监察平台,可以看到各部门的正常件、预警件、超期件,当日累计办件量、办件率,群众对办件部门的服务评价,还可将以上数据生成各类统计图、分析图。监察平台直通县政府领导、监察局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办公室,领导只需轻轻一点即可随时掌握中心工作动态。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该县行政审批办理实现了智能化,用“电脑”管住了“人脑”。“电脑比人脑更讲规范和标准,每一个审批环节都有时限要求,都在按照倒计时计算,哪个部门哪个干部在哪个环节拖延了,都有迹可查,必须给出足够的理由。这样,每一个参与审批的干部都时时刻刻感受到压力。”县政务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权力运转流程放到群众和领导的“眼皮底下”,使“变相审批”“隐性审批”彻底失去了土壤。
要“物理反应”更需“化学反应”

从审批权物理平移到治理结构重塑,紫阳一直在不懈努力。该县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可检查、可追溯、可监管的权力运行体系,一个分工合理、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政府治理结构。但更多的是“物理反应”,而少“化学反应”,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紫阳县政府办秘书股股长马波拿出一份去年12月底下发的文件显示:根据上级要求,暂停执行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城镇居民仍按原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规定执行。县上领导曾为此事多次赴省市相关部门汇报协调,最终因国家部委缺乏顶层设计阻力太大而作罢。
落实“最后一公里”须先夯实“最先一公里”。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存在着不系统、不协调、不同步等问题。有些项目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相互掣肘,你放我不放、上放下不放,缺少系统性和配套措施;有些法规、政策制定和修改不及时,旧政策已破新政策未立、大政策已出小政策未立的现象依然较多。改革缺乏上下联动,亟须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基层政府持续深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会举步维艰。
“事权下放了,人员经费却没跟着走!”采访中,该县不少部门负责人反映,随着承接事权的不断增加,业务成倍增长,人手吃紧,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审批权限下放与地方审批能力建设不匹配,事权下放与财权、要素配置不配套也是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又一问题。行政审批权下放承接的最基层是县镇两级,但目前县镇两级在人员编制、承接能力、检验检测设备等软硬件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承接。
审批改革一方面要“物理反应”,精简机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更需形成“化学反应”,加强纵向互动和横向联动,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等深层次矛盾,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基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着许多‘天花板’式的困扰,新一轮简政放权必须要有冲破‘天花板’的劲头!”新任县长赵立根上任伊始,就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
改革不能止于“物理反应”,但发生“化学反应”,从量变到质变,从治标到治本仍需时日。
原载2015年7月28日《陕西日报》15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