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当代陕西》:紫阳“政务变革”

时间:2014-06-03 12:03作者:梁生树来源:《当代陕西》

在全省率先将县级“权力清单”中的25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创新设计出“内部运作”“电子处理”“限时办结”等运行方式,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审批运行便民、透明、高效,催动干部作风、服务意识“大变脸”。

420日,远在杭州的个体户许培林接到同乡从紫阳发来的短信:“速来,紫阳挺好!”

两天后,许培林连“翻译”都没带,独自走进了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代办窗口”,他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

在数个省开小吃店的老许对办理这套证照的“习惯时限”是半个月。他说,起初对紫阳“三天办结”的承诺“没敢当真”,以至于第二天下午领到全套证照时,冰箱里连一两开业备餐的肉都没准备,精明的老许至今为耽误一天的营业而自责。

开张后,每天营业额近2000元。许培林把老乡的“紫阳挺好”短信解读为“三好”:生意好、自然环境好、投资环境更好。

今年起,紫阳把县级251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受理、部门审批、中心管理的审管分离新方式,行政审批实现“历史性变革”。

“不进中心挪位子,‘窗’外审批摘帽子”

“办成一件事,跑软两条腿。”紫阳几十个政府部门散落在山城七弯八拐的街巷里,群众办事跑冤枉路,吃闭门羹,受窝囊气是常事。特别是一些审批事项要“登百家门、盖百家章”,一个手续办下来得个把月。

尽管2011年设立县便民服务中心,但少数部门还死死地攥紧自家的审批大权不放,该进大厅的项目不进大厅,进了大厅的项目还要到大厅外审批,中心成了“收发室”“中转站”。

县委书记王晓江告诉记者,每次到基层调研,群众意见最大的就是政府部门的“三难”,年年喊改进,但“顽症”依然,深纠其因,就是“权”与“利”在作祟。要想彻底改变现状,必须动一次“刮骨疗伤”的大手术。

20138月,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周锦政被王晓江叫到办公室,明确要求他设计一套全新的行政审批运行模式,从根子上解决推诿拖拉、吃拿卡要、生冷硬噌的“机关病”。

王晓江告诉他“大胆创新,不要考虑任何‘阻力’”。县长梁涛补充要求,要有第三方的全过程监督系统。

手持县党政“一把手”“尚方宝剑”的周锦政还是体会到“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涵义。有的垂直管理单位,为了不“大权旁落”,从省级主管部门找领导“往下压”,县里主要领导“铁了心”地“往回顶”。

“得罪一名上级官员大不了被穿一阵子‘小鞋’,惹急了群众迟早会‘地动山摇’。这是紫阳县级决策层的共识,可以说,群众需求是这次改革的“底气和靠山”。

“不进中心挪位子,‘窗’外审批摘帽子。”一时间成了紫阳官场流行语。

2014年初,按照“应进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把分散在诸多部门的各类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汇总成“权力清单”,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入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由13个部门增加到37个部门,同时设置2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由县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联网服务。从此,政务中心之外无审批。

改革后,县政务服务中心由过去单一针对群众服务,拓展为面向群众和企业服务,审批服务事项由32项增加为251项。如今,群众要办成一件事,只需进一个门,找一个人。

安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张宁认为,紫阳的做法凸显了一个核心理念,即群众需要就是指示命令、群众利益就是根本导向,群众支持就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满意就是最高标准。

扎紧“权力笼子”凸显“政府良心”

高荣平是紫阳县工商注册分局局长,今年起多了一个官衔——局审批办主任。原来分散在各股室的8项审批业务,全部“收编”到审批办,他每周有4天时间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签批”。审批办的7名工作人员是从各业务股室抽调而来,4人在窗口“坐班”,3人负责现场勘验以及窗口与部门间的公文流转,是保证高效的“后台”。

像工商局一样,紫阳有审批业务的部门,今年都进行了“权力集中”,统一交给各自审批办,一个窗口“全权办理”。

紫阳政务服务“全程代理”模式归结为:一窗受理、内部运作、电子处理、电子监察、限时办结、统一送达。

县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汪泽海自谦地说,自己干的是“技术活”,但从庞大的运行系统里,每一个分支软件的设计都体现着为民、清廉和高效的理念。

58日,准备去甘肃打工的东木镇关庙村村民石维阳带着外出的行李,仅用“抽支烟”的工夫就办好了临时身份证。“这在以前,肯定要回家等两天,现在办完事连乘当天去西安的火车都能赶上。”石维阳说话间,毫不犹豫地按下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上的“非常满意”按键。

石维阳办理的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叫“即办件”,立等即结。对涉及多部门审批的招商项目、重大事项、重要许可等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和会议联审,叫做“承诺件”和“联办件”,工作人员初审资料后,一次性告知要补充提供的“缺项”,资料齐全者会得到一个准确的“办结时限”。

周锦政介绍,在确定“办结时限”时,他们做到了“极限”。常务副县长和纪委书记用了30多个小时,和所有部门的“一把手”,对每一个审批事项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极限压缩”。现场勘验和会议联审是以前最耗时的,现在仅仅给了“半天时间”,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

在确定“权力清单”时明确,办结速度取“上限”,收费标准取“下限”。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标准有弹性的,取最小值。具体数目除了在网上公示外,实行电脑自动生成,窗口业务人员想改也改不掉。

“这是电子处理的一大优势。”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个部门在群众办证时“指定”照像馆,市场15元一份相片被收40元,同时搭卖一个40元的外包装,以每年4000人办证计算,群众就要为此多掏26万元。

现在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工作人员与钱“不见面”,群众拿着收费单到大厅的银行窗口缴费后,凭缴费单领取证照。照像、复印这些服务通过市场化竞价,以低于市面50%的价格招入政务中心,并进行明码标价,多收群众一分钱即刻“走人”。

2月初,正在西安开会的县卫生局长周礼伟收到一条短信:“你局负责办理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马上到承诺期限,请尽快办理。”

“工作几十年了,还第一次收到催办短信。”周礼伟说,会议间隙,他第一个电话就打回局里抓落实。周局长收到的短信是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平台自动发出的,如果此件仍未办理,两小时后,他将重复收到同样短信。

在电子处理中,比起“自动提醒”还有更大优势的就是“远程签批”。负责审批的人不再受空间限制,他可以在任何地方利用互联网对报审件作出批示,签批意见自动存入电子档案。

“我家的宅基地选在靠河边的公路旁,要是以前,办建房手续得跑水利局办河道占用审批,到交通局办公路控制区建筑物许可。现在,我只到水利局、交通局和住建局三个政务窗口交齐所需资料,就可以回家等领证的通知了。”

洞河镇云峰村村民梅术金的经历就是“内部运作”“内转外不转”的一个例证。

多部门联办件,其中一个部门在办理时限上“拖后腿”怎么办?

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的电子监察中心,记者找到了答案。电子监察平台实现“步步留痕”,每个部门的耗时精确到秒,出现“超期件”追究责任“一目了然”。

电子监察平台同时可以看到各部门的正常件、预警件、超期件,当日累计办件量、办件率,群众对办件部门的服务评价,还可将以上数据生成各类统计图、分析图。平台直通县政府领导、监察局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办公室,领导只需轻轻一点即可随时掌握中心工作动态。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健康认为,只有建立规范化、公开化、高效化的党务政务服务体系,才能让党员干部一清二白。简政放权,明确程序,公开权力运行,既方便了群众,也让干部从过去出力不讨好,左右不得好的尴尬处境中摆脱出来。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什么难,说白了就是割实权部门的‘肉’。只要所改的方向有利于群众,那‘下手’时就要毫不犹豫。”梁涛说。

审批改革引发政务变革

“官不大势大”是紫阳群众过去给“手握大权”但没有级别的“股长”们的画像。

改革后,紫阳的干部呈现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呢?

沿着县城主街下行数十个台阶,在一条两个“背篓”无法并行的小巷里,记者找到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人快语的文艺局长用“门庭若市”和“门可罗雀”来形容这次改革对单位带来的“外在变化”。

说起“内在变化”,文局长用“解脱”两个字概括。

她坦言,作为部门“一把手”,审批过程的合法与规范是“最操心”的地方,如今,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完全公开透明,相当加了层“保险”。自己也“无权一身轻”,把全局所有干部“撒下去”,开展“百人百案”违规违法查处活动,“百日食品安全大排查活动”,监管的触角深入到了农产品、农家乐、农家宴这些过去的“盲点”。

另一个是工作方式上的转变。餐饮业要求从业人员统一着装,过去在办卫生许可证时,作为领证的“前置”条件,将服装“搭车”配置给个体户。现在这种违规做法不能干了,工作标准又不能降,所以就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如往年餐饮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在县上,今年改为送技术到乡镇,让他们就近接受培训,省了受训人员的食宿费用,受到群众好评。

文艺局长笑着向记者讲述了不久前发生在政务窗口,因工作人员解释不到位被办事群众“吵了一顿”的事。在她眼里,群众敢在官员面前显露“真性情”是这次改革的重要收获。她这说法被焕古镇苗溪村党支部书记金运福再次证实,金支书认为,现在群众“有话就说,有气就撒”,是百姓与官员“亲近而不生分”的表现。

群众的“严要求”反推干部作风大转变。

在电子监察平台里,记者调看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舒远林48日至57日的“工作档案”。这月他共办结56个审批件,群众给他评了55个“非常满意”,1个“满意”,满意率为99.6%

在记者看来这个成绩已接近“十环”,但舒远林仍为这一个“满意”而纠结。

事后,舒远林主动给这位评“满意”的曹姓个体户打电话,征求自己服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方称,当时太激动,按错了键,这让舒远林多少有些释怀。

紫阳政务服务中心现有91名工作人员,为了便于管理,所有人的组织关系转入中心党支部,优秀窗口人员评比、每月工作情况通报使得中心充满着“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用“90后”工作人员鲍恒的话说,现在上厕所都要一路小跑。

悬在鲍恒和同事们头上的还有两把“利剑”。

一是从今年41日起实行的《紫阳县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另一个是县里明确,窗口单位的工作成绩占本部门年终考核的30%,可以说,窗口服务好坏关系部门“成绩”。

严明的奖惩制度、良好的工作氛围加上民主的用人导向,使政务服务中心这个透明的“清水衙门”成了干部成长锻炼、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部门间互相比学的“竞技场”。

收获不止于此。

在蒿坪镇便民服务中心,党政、社保、民政、计生四个窗口平时的周末“轮班值守”,但如果集市和周末同一天,所有窗口人员会全部在岗,这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预判性”便民服务措施。

在这个便民服务中心,记者见到2006年从镇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被同事称为“老革命”的危才秀,她在讲述自己多次接送改革村76岁的残疾人杨运会到便民服务中心“健康验证”后,探讨能不能用现代的手段,不再“折腾”老人就能证明他“健在”。

人心思进、人心思“变”。无数危才秀这样的“毛细血管干部”,催动紫阳政务服务变革且行且完善。

原载《当代陕西》2014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