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展示紫阳文化的精神套餐

时间:2012-04-27 10:02作者:李春平来源:《安康日报》

——紫阳县第八届富硒茶文化节启示录

紫阳县第八届富硒茶文化节胜利落幕了。人们目光从炫目的舞台离去后,耳边依然回响着那些余音绕梁的声音,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关于本次茶文艺的相关内容。毋庸置疑,本届茶文化节,是紫阳县历届茶文化节中规模最大,亮点最多,影响最广的一届,集中地展示了紫阳文化精神和人文风采,为地方文化节的举办矗立了一个颇有艺术水准的节庆标本。

紫阳县第八届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文化是节庆的灵魂,宣传是节庆的目的,紫阳是抓住了灵魂,也达到了目的。紫阳本届茶文化节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跳出了请明星大腕搞歌舞大杂烩的套路,踩准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基石,发掘并充分利用了地方文化元素,以高水准的原创作品来提升节庆活动的文化价值。即使从外面请来的名歌手、名主持和名演员,也是在用他们的嘴巴说紫阳,用他们的歌喉唱紫阳,用他们的眼睛看紫阳,用他们的感受宣传紫阳。办文化节就是要巧借力,会造势,为我所用,恰到好处。紫阳茶文化节紧扣“富硒安康,茶歌紫阳”的节庆主题,除了演唱紫阳传统民歌之外,还为茶文化节专门创作了歌曲《紫阳是个好地方》、《紫阳县赋》,武术表演《紫阳腰》等宣传紫阳的节目,毫不含糊地突出了本土文化,把紫阳文化精神的思想内涵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纵观整个活动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紫阳道教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紫阳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道教命名的县,境内有道教圣地擂鼓台。这个“唯一”正是做文章的一个话题。茶叶与道教自古有不解之缘。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农业之神,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最先使用茶,把茶作为解毒的药方。平时道士饮茶,取其养生之功,也以茶作为祈祷、祭献、斋戒、驱邪的供品。而紫阳县作为产茶大县和名茶生产基地,茶文化与道教文化不期而遇,两种文化形态各自独立又相互交融。本届茶文化节上,张宣强创作的情景说唱《世界上有几个人》、太极舞蹈《祈福紫阳》和集体朗诵《祭紫阳真人文》等节目,都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而其他的歌舞类节目,则属于大众文化,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道教文化与大众文化在同一舞台上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既体现了节目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节目的独特性,从而奠定了整台晚会的思想文化厚度。

——紫阳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民歌文化是紫阳文化的根脉,也是紫阳茶文化的载体之一,民歌文化和茶文化都归属于传统文化的大概念中。晚会极力凸显紫阳原生态民歌的无穷魅力,紫阳风土人情和民间音乐的精彩呈现,具有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和质朴感。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晚会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技术设置的绚丽舞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佳的视觉效果,使紫阳传统文化得以在这个精美的舞台上展示出更加迷人的魅力,给边远的紫阳山城带来了新的亮色。晚会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山水特色融为一体,气派豪迈,清闲脱俗,诗意充盈,为大众提供了一场丰美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套餐。

——紫阳历史与紫阳现实的古今结合。今年是紫阳置县五百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整数。紫阳县茶文化节紧紧抓住这个特殊时机,缅怀历史,追忆先贤,打造了文笔山公园,塑造了紫阳真人像,给整个茶文化节赋予了历史纵深感和通透感。在寻根祭祖的同时,全方位地展示了紫阳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崭新的县城气象,使五百年沧桑岁月和巨大的历史变迁更加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历史与现实的映照,古代与今天的对比,使本届茶文化节的丰富内容具有了强烈的历史层次感。

第八届紫阳富硒茶文化节是非常成功的。党委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县城机关单位的协调统一,万无一失的安全防护措施,从整体方案到细枝末节都做得比较圆满。在全国各地节庆文化遍地开花的当下,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如何把握自己的文化脉搏?如何才能独出心裁?紫阳第八届茶文化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者系安康学院中文系教授,紫阳籍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