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安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时间:2018-03-14 00:00
文件名称 2017年度安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索引号 0000001200300201803001 公开目录: 产品质量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年03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年03月14日
内容概述 2017年度安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检验情况

(一)国家、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1.2017年,质监部门配合国家、省级监督抽查对我市生产经销的食品相关产品、农业机械、墙体材料、服装、冷热水用聚丙烯管材、水泥、木工板、肥料、烟花爆竹、内外墙乳胶漆等10种产品进行了抽查,共抽取样品142批次。经检验,合格131批次,产品抽查总体合格率为92.3%,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2.2017年,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配合国家级、省级抽检食品467批次,不合格10批次,合格率97.86%,比2016年下降0.3个百分比;抽检10个常规经济鱼类样品定量检测,检测合格率100%;水产品定性检测各类水产品19批次,检测合格率为100%;药品抽检778批次,抽检合格率99.40%,比2016年度上升1.4个百分点。抽检结果全部及时在市食药监局网站面向社会公开。

3.2017年,省农业厅对我市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我市蔬菜平均综合合格率在97%以上,比2016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

药残留抽检合格率总体达97%以上,居于全省前列。

全市畜禽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完成,应免动物免疫密度及挂标率均达到100%;全市10个生猪屠宰场(正常生产6个,停产4个)共屠宰生猪14.62万头,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抽检的3900头(份)均未查出阳性,随机采集送检的生鲜肉样品295批次全部合格。

2017年度农业部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禽动物疫病检测。一是完成血清抗体样本8000余份,完成病原学检测样本5000份,完成畜产品兽药残留采样送样46批,完成18个猪场、9个牛场、32个羊场共计320头份养殖环节“瘦肉精”检测任务;二是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全面铺开,全市161个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网点运转正常,产地检疫各类动物95.4万头(只、羽),查验运载动物车辆294辆,检疫查验运输动物 8.4万头(只);三是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到位。全市10县区共抽调执法人员327余人次,取缔生猪私屠滥宰窝点18处,查处违法案件20起,没收销毁不合格肉品150余公斤,完成生鲜猪肉质量监督抽检20批次,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2000头份,保证了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二)市级监督抽查、质量检测情况

1.2017年,质监部门按照年初市级监督抽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工作,本次监督抽查采样领域覆盖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样品主要通过实体店采样和生产企业抽样这两种方式获得,抽查产品涉及服装、校服、床上用品、蚕丝被、婴幼儿服装、电线电缆、电器开关、热轧带肋钢筋、一次性餐饮具、肥料、液化石油气、车用汽油、车用柴油、木家具、墙体材料、汽车制动器衬片等16种产品329批次的监督抽查,合格286批次,总体合格率86.9%。较去年同期上升1.36个百分点。不合格4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13.1%。较去年同期下降1.36个百分点。同时还开展了校服、一次性餐饮具、液化石油气3种产品17批次的风险监测。合格率100%。较去年同期持平。(见下列表格和图表)

市级质量监督抽查各类产品结果统计表

产品类别

抽检

批次

合格

批次

合格率

(%)

不合格

批次

不合格率(%)

服装

40

35

87.5

5

12.5

车用汽油

15

15

100

0

0

车用柴油

5

5

100

0

0

电器开关

21

21

100

0

0

木家具

30

29

96.6

1

3.4

热轧带肋钢筋

44

42

95.4

2

4.6

液化石油气

12

9

75

3

25

电线电缆

24

21

87.5

3

12.5

烟草专用肥

38

38

100

0

0

床上用品

20

6

31.5

14

68.5

蚕丝被

15

12

80

3

20

食品相关产品

9

9

100

0

0

墙体材料

16

5

31

11

69

婴幼儿服装

10

10

100

0

0

校服

20

20

100

0

0

汽车制动器衬片

10

9

90

1

10

329

286

86.9

43

13.1



2.2017年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完成食品抽检2328批次、食用农产品快速检验34527批次,抽检合格率97.38%,比去年抽检合格率98.16%下降0.78个百分点。全市餐饮服务单位11379家,2017年度首次开展了量化分级10952家,量化分级率96%。全市开始实施“明厨亮灶”5137家,其中大中型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实施“明厨亮灶”90%

3.2017年工商部门抽检的样品主要分布在安康城区、旬阳和白河县城,共两大类75个批次,其中小电器40个批次,插座插板35个批次,抽检结果总体合格56个,不合格19个,合格率74.7%

其中小电器抽检地域范围主要是安康主城区和旬阳、白河两县城区商场超市,共抽检经营单位9家,抽检商品有电饭锅、电水壶、电煮锅、电吹风、烫发器、毛球修剪器等小电器,共抽检40组样品,检测结果,合格22组,合格率5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标志和说明、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输入功率和电流。

其中插座插板抽检范围主要是安康城区满意建材市场和白河县城14家经营单位,共抽检35组,其中合格34组,合格率97.1%1组不合格插座是欧克朗牌多功能插座,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未标识制造商商标或识别标志,未标识型号。

4.市质监局根据《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了富硒专用标志产品硒含量监督抽查及复查工作。4-6月,组织开展2017年度富硒专用标志产品硒含量监督检查,共抽检27家企业36个批次产品,合格23个批次产品,产品批次合格率为64%7月对各县区下达监督检查处理意见,9月组织开展对本年度硒含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及未受检的1920个批次富硒专用标志产品硒含量复查工作,共抽检17家企业生产的17个批次产品,合格8个批次产品。综合本年度抽检到的产品进行统计,合格31个产品,不合格9个产品,合格率为77.5%

本年度富硒专用标志产品硒含量抽查合格率比上年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稳中有升。

(三)各类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情况

1、市质检中心和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备食品、建材、化工、轻工、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特种设备检验等多个领域的检测资格和技术能力。有236种产品、1361个参数通过了实验室认可。主要承担安康市范围内生产企业、流通领域的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和全省范围内富硒食品质量检验工作。

1)各类产品食品质量检测总体情况。2017年度共完成各类发证检验、监督抽查、委托检验1010批次,合格874批次,合格率8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

各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统计表

序号

产品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食品

712

639

90%

-9%

2

化工

20

20

100%

0

3

建材

132

95

72%

-8%

4

轻工

79

75

95%

+3%

5

空气质量检验

12

12

100%

0

6

富硒中心

55

34

62%

-21%

1010

874

87%

-2%

①食品质量检测情况。共检验各类食品712批次,合格639批次,合格率9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通过检验结果分析,食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合格率下降原因是食品小作坊送检量增加较多,小作坊食品微生物项目合格率低。

各类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监督抽查

17

8

47%

-16%

2

委托检验

634

571

90%

-10%

3

协议委托检验

61

60

98%

-2%

712

639

90%

-9%

②化工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全年化工类(复混肥料)检验20批次,合格20批次,合格率100%。通过检验结果分析,销售市场复混肥料产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化工类产品质量检验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监督抽查

18

18

100%

0

2

委托检验

2

2

100%

0

20

20

100%

0

③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建材类(墙体材料、热轧带肋钢筋)检验132批次,合格95批次,合格率7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个百分点。

各类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委托检验

72

48

65%

-35%

2

监督抽查

60

47

78%

+6%

132

95

72%

-8%

2017年热轧带肋钢筋产品共抽检26家企业销售的44个批次产品,合格42个批次产品,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个百分点。抽查发现有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项目。

2017年墙体材料产品共抽检14家企业生产的16个批次产品,合格5个批次产品,产品批次合格率为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孔型孔结构及孔洞率(孔洞排列)、密度等级。

④轻工产品质量检验情况

轻工类检验79批次,合格75批次,合格率9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通过检验结果分析,轻工类产品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各类轻工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监督抽查

75

71

95%

+2%

2

委托检验

4

4

100%

+17%

79

75

95%

+3%

其中:共检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产品24个批次(其中:生产企业13批次,销售企业2121批次),合格21个批次产品,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8%,与去年监督抽查相比,合格率上升21个百分点。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导体电阻、绝缘平均厚度。护套平均厚度、绝缘老化前后抗张强度、绝缘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护套老化前后抗张强度、护套老化前后断裂伸长率。

其中:共检测电器开关产品21个批次,合格21个批次产品,产品批次合格率为100%。由于2016年度未安排电器开关监督抽查任务,故无法比较。

其中:共检测28家企业生产的30个批次木家具产品,合格29个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7%1批次不合格原因是未按规定标注产品信息、缺少产品使用说明。由于2016年度未安排木家具监督抽查任务,故无法比较。

⑤各类机构空气质量检验类检验情况分析

全年共受理各类机构的空气质量委托检验12批次,合格12批次,合格率100%

空气质量检验情况统计表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委托检验

12

12

100%

0

12

12

100%

0

⑥省富硒食品中心检验情况分析

省富硒食品中心共检验55批次,合格34批次,合格率6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省富硒中心接样数量少,55批次均为硒含量检验;二是省富硒中心资质认证过期,不能对外出具检验报告,部分硒含量委托检验均以市质检中心食品检验报告出具。

序号

检验类别

检验批次数

合格批次数

合格率

同期比

1

监督抽查

45

28

62%

+14%

2

委托检验

10

6

60%

-28%

55

34

62%

-21%

2)各类计量器具检定情况

2017年,围绕民生工程开展计量检定检测工作,全年共完成计量器具检定31726台件,与2016年相比,实际检定量增长5.7%

①民生计量方面,完成计量器具检定19360台件,比2016年实际完成检定数的23267台件减少17%。受检率达71%,合格率达92%。其中民用三表15250只、压力表2750只、天平480台件、出租车计价器880台。

②医用三源及商贸方面,完成计量器具检定7581台件,比2016年实际完成检定数的4324台件增长75%。受检率88%,合格率96%。其中台秤、案秤、电子计价秤3659台件;燃油加油机、加气机533台;医用计量器具1447台件;免费检定计量器具(电子称,人体秤,血压计,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器,眼镜店焦度计,验光仪,镜片箱等)1942台件。

同时完成了食品定量包装135批次,与2016年同比持平,抽检商品净含量合格率100%

③工程生产计量方面,完成4648台件,比2016年实际完成检定数4480台件增长3.8%。受检率达95%,合格率达96%。其中测力类(含压力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抗折机、工作用力学传感器)369台件;温场温度类(环境温度设施,温湿度表)886台件;长度类1349台件,水泥软链设备1860台件;测速装置139台件。

④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市质检中心坚持民生优先,全力开展部分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活动。2017年,市质检中心组织对全市部分镇、村级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用的医疗器具开展免费检定工作,先后深入到全市29个乡镇、村卫生院,对医疗机构在用的X光机、B超源、心电图机、血压计、体重秤等医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共检定血压计328台、人体秤146台、心电图机80台、心电监护仪18台、X光机14台、B55台等共计641余台件,其中不合格24台,合格率为96.3%,超额完成省上下达2017年度任务的104.6%。减免检定费用14万余元。

2017年,市质检中心按照市质监局的安排,围绕构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贸市场计量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集贸市场计量秩序。检查电子计价秤销售企业17家,查处销售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商店3家;检查29多家集贸市场、超市、酒店、茶叶店等电子计价秤使用单位,电子计价秤100余台件,发现不合格35台件,查处计量作弊案件15起。

3)各类特种设备检验情况

①承压类各项检验业务的完成情况:全年共完成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24385台(件只),其中锅炉检验168台件(定期检验139台件,监督检验29台件);压力容器检验168台件(定期检验164台件,监督检验4台件);水质检测31台件;液化气钢瓶检验27768只;安全阀校验1250只;协助省所在我市公用燃气管道安装监督检验的工作,四个项目工地的监督检验检验工作,共计5.9 km

2016年相比,2017年各类特种设备检验量基本持平,其中锅炉检验减少10%、压力容器减少29%;水质监测增长94%;安全阀增长了8.7%、各类气瓶持平,压力管道增长了48%。

②电梯检验情况:全年共完成电梯检验3416台,其中定期检验2644台,与20162218台相比增长19%;监督检验772台,与2016788台相比减少2%

③起重机械检验情况:全年共完成各类起重机械检验422台,其中定期检验242台,与2016132台相比增长83%;监督检验180台,与2016144台相比增长25%

④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情况:全年共完成各类厂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41台,监督检验25台,与去年持平。

2、安康市纤维检验所各类纤维纺织品检测情况。

2017年,安康市纤维检验所组织开展了对絮用纤维制品、服装、校服、妇女儿童类纺织产品、床上用品及蚕丝制品等六大类产品258批次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合格213批次,整体合格率达到82.6%,比2016年的合格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产品类别

抽验批次

委托批次

合格批次

合格率(%

不合格批次

不合格率(%

学生服

100

42

121

85.2

21

14.8

服装

40

2

37

88

5

12

婴幼儿服装

10

0

10

100

0

0

蚕丝制品

15

0

12

80

3

20

床上用品

20

14

20

58.8

14

41.2

絮用纤维制品

0

15

13

86.7

2

13.3

合计

258

213

82.6

45

17.4

二、工程质量状况

(一)交通工程。2017年,交通管理部门监督抽查交通工程项目30个共计906公里,监督覆盖率100%。其中:干线及路网工程项目18758公里,农村公路项目12148公里(含独立大桥4座)。全年共实施监督检查95次,发监督检查通报36期,发监督抽查意见通知书12份,监督抽查质量数据9589个,单点合格率92.9%,关键指标合格率93.5%2016年度监督工程项目34个共计744公里,单点合格率92.8%,关键指标合格率93.5%。通过对两年对比显示,交通工程质量总体受控,质量合格率保持平稳态势。

(二)建筑工程。2017年,全市在建建筑工程450个,总建筑面积约699.32万平方米;市直在建工程项目52个,建筑面积约214.84万平方米;市直共接受工程报监26个,建筑面积100.65万平方米;完成竣工备案46个,建筑面积95.16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6个,工程竣工交验合格率100% ;全市通过“全国钢结构金奖”验收工程1个,创建长安杯奖1,创建省优秀结构工程1个,创建省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个,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0个。

(三)水利工程。2017年,全市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69个。市县两级质量监督机构分级监督,开展了督查、质量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质量监督覆盖率100%

三、服务质量状况

(一)旅游服务质量。2017年,旅游管理部门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了旅游质量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检查28次、专项检查215次,出动889人次,检查旅行社、分社、营业网点40家,景区点16家,宾馆饭店25家,检查旅游合同345份,没收各类违规宣传资料3800余份,约谈企业负责人5人次,对违规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3份。检查总人次数较2016年提高16%,检查企业数较2016年提高21%,进一步加大检查频次和企业覆盖面,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全市旅游系统不断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多渠道公开投诉电话,在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期间24小时畅通投诉受理渠道,对投诉问题积极迅速反应,投诉结案率100%。未发生因对投诉处理不满而出现上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情况。

(二)商贸服务质量。

1、组织开展了安康美食文化节活动。528日至61日,在汉城国际商业街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安康市美食文化节活动,展示安康美食100余种,累计营业额30余万元。同时开展了“海内外侨商投资安康行”品鉴安康名小吃商务活动,评选出安康十大名店、安康十大名厨、安康十大名菜,安康十大名小吃、安康十大特色小吃等,推广了安康美食文化,提升了安康餐饮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2、组织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会同市创文办、市食药局开展了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在企业自主申报、县区部门推荐、联合查验、媒体公示的基础上,经创建领导小组审核,对13家服务质量和水品较高的宾馆酒店、商场超市进行了命名表彰,培育一批诚实守信、服务热情、消费者满意商贸服务行业排头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质量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全市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工作水平还不均衡,与同级城市相比,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的拥有量、影响力和竞争力亟待加强;

(二)社会质量安全教育和全民质量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全市特种设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检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不高,检测能力与当前各行业计量设备的更新换代相比,设备陈旧、管理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市县两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数量少,人员检定水平提升缓慢,检测人员能力素质急需提高。

(四)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部分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还有待加强。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未完全认识安康特有资源“硒”元素的价值。

(五)基层监管能力明显不足。一是精力分散。受诸多因素影响,精干力量被抽调他用,人员不足、人员不专、业务不精等问题已成常态;二是专业人员不足。组建的市场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业务能力、精细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在日常监管中难以发现企业潜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三是经费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五、对策和建议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我市工作方案,并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二)积极有效发挥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全市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考核等重要工作。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高质量承接省对市的20172018年质量工作考核,结合安康质量工作实际,创新改进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形式、内容,以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目标、质量竞争力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等为重点,探索构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型质量统计评价体系。建议继续将市县镇三级的质量工作考核纳入年度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考核在质量强市工作和促进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强市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在市县镇三级层面体现“质量第一”导向。

(三)强化品牌发展战略,加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在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产业中,大力开展“安康特色”品牌、陕西名牌和国家、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创建工作。开展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活动,进一步扩大安康品牌价值影响力,提升安康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四)发挥合力,督促安质委会各成员单位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组织开展“中国品牌日”、“质量月”、世界标准日、 “3.15”、“5.20”、“12.4”等宣传活动,不断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视宣传报道,多角度报道我市提升质量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典型,讲好质量故事,推介质量品牌,塑造质量形象。将质量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质量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五)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力指导平利县开展“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工作,鼓励各县区积极开展质量强县创建工作,创出一条质量欠发达地区特色质量发展道路。

(六)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深入持久在陕西省名牌、安康市特色品牌企业中开展质量第一主题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全面质量提升。指导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培训,鼓励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水平。

(七)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安质委成员单位、县区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积极有价值的分析参考和数据支撑,助推追赶超越。

(八)提升质量监管能力。创新质量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质量监管,把食品、农资、建材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和实行市场准入的产品作为重点监管产品;把小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把农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监管地区,杜绝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

强化以食品、农产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安全为重点的监管力度,完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打假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法利益。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研判、预警、快速处置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工作机制。

(九)强化源头治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杜绝拒不整改安全隐患的现象。

(十)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充分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加大质量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产品质量“红黑榜”平台,让不合格产品无市场,促进我市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