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7-07-11 00:00来源: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文件名称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0000001540000201812014 公开目录: 县委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发〔2017〕3号 成文日期: 2017年07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7年07月11日
内容概述 中共紫阳县委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发〔2017〕1号、陕发〔2017〕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17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十五届二次全会、县十八届二次人代会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脱贫统揽、产业引领、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基础先行、科学治理,着力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塑造新风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全面建成小康紫阳奠定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4.5%,达到1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达到9668元;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38个;富硒茶产量达到6200吨,实现综合收入14.5亿元;实现富硒产业产值40亿元,增长15%以上;年内减贫1.8万人。

一、着力推进富硒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效益

1. 培育壮大富硒农业。始终聚焦聚力发展富硒产业,围绕汉江、任河、富硒三个产业经济带和面上均衡发展,突出富硒种养、加工和健康养生,主攻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食品、富硒保健品和补硒养生,编制完成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建设蒿坪、双安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茶叶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实施富硒茶产业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基地扩面、产品提质、品牌提升、三产融合、市场拓展、产业提效。新建茶园1万亩,改良茶园1.5万亩,发展紫阳种系良繁基地600亩。大力发展以包装饮用水为重点的涉水产业,依托陕煤集团,做大富硒矿泉水产业,打响“真硒水”品牌。协同发展魔芋产业、山林经济和林下种养,种植魔芋6.5万亩,建设特色经济林2.6万亩,核桃1.3万亩,烤烟3000亩,发展山林经济园区4个,创建山林经济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建设标准化养殖场2个,培育生态循环养殖示范点3个。

2. 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进富硒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富硒产品质量标准,力争建立紫阳主导的富硒行业国家标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实施“富硒产品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鼓励企业拓展新市场。抓好农产品公共品牌、知名品牌的培育、开发和保护,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优质富硒农产品基地,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做亮叫响“世界硒源、富硒茶乡”特色品牌。

3. 抓好产品质量安全。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产品溯源体系和国家级硒元素健康标准体系建设,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富硒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安全监管,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加强生态有机茶园建设,坚决禁止茶园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依托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30个富硒茶标准化技术服务队,推进茶园标准化管理。

4.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生态农庄、专合组织、种养大户,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创新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的各类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4家,新发展专业合作社50个、生态休闲农庄3个、家庭农场5个。实施现有28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制定出台县级农业园区建设标准,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0个,发展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免费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加快培育一批“农创客”、“农二代”和产业带头人,推动农业劳动者由传统经验型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

二、着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5. 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聚力打造瓦房会馆小镇、焕古硒茶小镇,抓好青中、太平、新田、蒿坪、金石、黄金、大连、营粱、贾坪、权河10个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建好魔芋包山地茶园观光体验园和裴坝村“半亩茶田”及青中农庄项目,支持焕古、蒿坪、高桥、毛坝、汉王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特色民宿、自驾露营、农耕体验、认养采摘、康体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投身三产服务业。

6. 扎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县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和10个镇级区域电商服务站、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培育电商龙头企业5家,依托淘宝、京东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县内名优农特产品,建设紫阳特色馆,为全县农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和交易的快捷通道,加快“快递下乡”工程,以线上营销带活线下产业发展,实现网上交易额3亿元以上,打造富硒电商第一县。

7. 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富硒农产品加工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和市场化为重点,扶持发展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杂粮、富硒畜禽系列食饮品,研发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推进富硒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设立2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溯源认证、转型升级等工作,重点支持盘龙、闽秦、和平、秦巴山、焕古庄园等茶叶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富硒食品、开源科技、康兮寿兮、绿安农业等企业提质升级。新建清洁化茶厂3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新建清洁化茶厂3个,发展SC认证企业10个。新建硒谷园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实施魔芋深加工、黑蒜饮料、精品粮油等富硒产业项目,新引进企业6家以上。

三、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

8.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实行片区作战、月度督查、季度点评、年度考核、述职评议工作机制,紧扣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出列的“六七”标准,紧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群众满意度三个关键,突出住房保障、产业培育、就业增收、基础完善四大重点,扎实实施“八大脱贫工程”,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未出列贫困村精准帮扶与已出列村后续帮扶工作,高质量完成今年40个贫困村出列、1.8万人脱贫工作。建立精准脱贫管理手册,完善贫困户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做到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快2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完成搬迁10277户。抓好6家龙头企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一项主导产业,培育一个县级以上的农业园区、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个家庭农场、一批产业大户,引进落地一个产业企业。继续实施五大免费技能培训工程,完成免费技能培训6000人以上,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致富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同步启动贫困村路水电讯及“两室一场”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公共服务配套,补齐农村短板。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科学编制2017年度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方案,设立贫困户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有效发挥资金的效益,加快项目实施并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扎实开展金融扶贫,降低贷款门槛,落实风险担保金3000万元,完成金融扶贫贷款3亿元。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9.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县境内52公里541国道援建工作,完成县城高速路引线改造,启动汉王至擂鼓台旅游公路建设,建成桑树沟至瓦房旅游公路、向阳茶山旅游公路,新建汉王汉江大桥和向阳江河、洄水洄堰、双安双河口3座公路桥,实施通村公路建设200公里、村级道路完善工程16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000亩,补充耕地1000亩。新建护岸2065米、河堤1207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处。实施“丹治”三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实施农村电网提升改造工程,新增变压器59台,改造供电线路295千米、户表16142户,有效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

10.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新改建98所学校教学、生活用房和运动场地,优化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配置,优先补充边远乡村学校教师,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达标。完善留守儿童关爱456模式,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设4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1.5万户、宽带入户66个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人民医院蒿坪分院综合住院楼、县康复治疗中心和华阳医养中心,完成县中医院续建工程。健全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实行贫困人口“先看病后付费、零押金无起付”诊疗结算模式,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兜底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1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实施汉江、任河沿线景观带建设,绿化造林5.5万亩,完成补茶、兴果、植花、造林、添彩2000亩。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河堤路污水管网、“两镇一区”污水处理工程,加快实施小米溪沟及田家湾、蒿坪河流域、红蝶化工废渣等环境治理项目。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水资源、土地、矿产资源利用全过程监管,筑牢绿水青山生态本底。

四、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12.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武汉地质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地合作,扎实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加快富硒科技平台建设,统筹建设中国紫阳富硒产业研究院及产业孵化中心,研发富硒新产品5个以上,发展“硒+X”特色产品经济,促进富硒产业升级。创新农业科技人才使用管理方式,把自主培育与柔性引才结合起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灵活方式引进农业产业技术人才,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人才不足问题。

13. 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在40个脱贫村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通过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发展壮大,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要求,重点突出农村集体经营资产开展多种形式合作,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村开展试点,“唤醒”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农村资源资产。年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组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五、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水平

14. 健全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口部门组织落实、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对三农发展的重大部署、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大额资金使用定期进行研究审定,切实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工作指导,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快推动、快落实。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从政策落实、工作部署、财力支持、干部配备、考核奖惩等方面,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15. 健全农业农村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严格落实精准扶贫财政投入政策,确保财政预算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20%。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和使用管理,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16.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村规民约,强化农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着力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深入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狠刹“人情风”,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破陋习、树新风。积极开展思想扶贫和文化扶贫,开展以讲孝心、讲良心、讲公心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17.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完善“三调联动”机制,逐步实现“一村(社)一法律顾问”和贫困村法律援助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紫阳”建设,加快建设县镇村综治信息中心,推行网格化管理,行政村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大紫阳热线办理力度,健全领导接访、网上信访和领导包案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8.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严管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切实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制度,持续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和保障力度,深化提升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全面推行“支部+X+贫困户”党建促脱贫工作模式,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的能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青苗工程”,每个村至少培养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加大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强化对涉农部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坚决查处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涉农资金等领域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不断深化和落实镇纪委直管村(居)监委会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农村基层延伸。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2017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