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富硒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8-07-03 00:00来源: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文件名称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富硒产业升级发展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0000001540000201812032 公开目录: 县委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发〔2018〕5号 成文日期: 2018年07月03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年07月03日
内容概述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富硒产业升级发展的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富硒产业升级发展,助推产业精准扶贫,结合《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2017-2020年行动计划》、安康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陕西省紫阳县富硒产业行动计划(2016-2020)》,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紫阳天然富硒特色资源优势,实施机制体制创新驱动,突出“世界硒源·中国紫阳”品牌引领,着力打造以富硒茶为主导的富硒全产业链,加快“硒+X”特色产品(产业)向标准化、集群化、高端化的升级跨越,带动富硒康养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同步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0年实现硒产业产值200亿元以上,不断提高县域富硒产业经济的体量和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培育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发展富硒特色企业群体。

2.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硒产业升级发展创新平台,推动硒资源和创新要素紧密结合,培育富硒产业发展新动能。

3.坚持品牌兴业。完善富硒产品标准体系,增强“绿色健康补硒”的产品质量保障,提升富硒产业经济社会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富硒品牌战略

牢固树立“品牌立县”和“抓富硒品牌建设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品牌培育和推广。一是持续发力强化“紫阳富硒茶”品牌建设与推广;二是策划创意打造“世界硒源·中国紫阳”县域公共品牌,提升富硒产业软实力,促进硒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三是精心策划,做好硒产品区域品牌运营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公共区域“品牌+企业”商标的品牌建设之路。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工协作,合力构建地域品牌、商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模式。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不断加大我县富硒资源、富硒产品和富硒项目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提升紫阳“世界硒源·中国紫阳”县域品牌和天然富硒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县委宣传部、县农林科技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经贸局、县电商办、县茶业局、县内各企业配合)

(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体制

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紫阳县富硒资源研究所、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编制,成立县硒产业研究中心加挂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紫阳分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设硒资源开发研究所、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落实科研及检测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100万元)。依托县硒产业研究院积极同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检测中心资质认定,为全县乃至安康市硒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提供硒含量、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林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2.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立足培育多样化、高端化的硒产业,加快富硒产业研究孵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院地、校企合作,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奖励、重大科研课题对外招标等机制,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硒产品科技创新和精深加工孵化基地。(县农林科技局、县富硒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三)夯实硒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基础研发工作

1.摸清硒资源家底。启动全县富硒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完成1:10000的岩石、土壤、植物、水、动物、人体内硒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富硒资源档案,以硒为重点,兼顾其他微量元素资源(锶、锗、锌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摸清紫阳硒资源家底,制作富硒资源分布图,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更加详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县国土局、县农林科技局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2.加快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充分发挥紫阳下寒武黄铁矿化炭质板岩含硒量高,且有害重金属不超标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过研制开发土壤富硒营养强化剂、生物纳米硒肥、引进硒酵母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再创新等措施加快硒肥(饲)料研发、生产、施用,实现富硒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生产,突破制约富硒产业升级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 (县农林科技局、县招商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富硒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镇配合)

(四)创建国家级富硒农业科技园区

以创建紫阳国家级富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采用“一区多园”方式,以蒿坪、双安硒产业核心聚集区为基础,在其他 15个镇设立“富硒特色农业科技园”,构建覆盖全县的富硒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全县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富硒特色现代农业。

1.蒿坪双安硒产业核心聚集区。以富硒生态产业园区(蒿坪)为载体,搭建中国硒产业研究院创新平台,聚集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完善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平台、检验检测、众创孵化与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等,形成“科技创新—加工制造—流通贸易”一体化富硒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秦巴连片特困区特色产业高地。(县富硒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蒿坪镇、双安镇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配合)

2.15个镇富硒特色农业科技园。按照“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突出加工、打响品牌”的发展策略,立足各镇实际,规划布局各镇富硒特色产品,推动统一技术标准种植养殖、集中精深加工与物流仓储,培育“一镇一园一特色”与“农工商一体化”的富硒特色产业,辐射带动本镇辖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县农林科技局、各镇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配合)

3.生态康养旅游带。发挥紫阳茶、歌、道、山、水、硒等资源优势,重点建设县城环江旅游文化休闲长廊,任河漂流游综合体,会馆小镇、富硒茶观光园、硒茶小镇,双安闹热硒康疗养生态度假区,以及擂鼓台风景名胜区五大生态康养旅游带建设,打造“水域风光、茶歌体验、乡村民俗、历史文化、休闲补硒康养度假、山地生态”六大旅游产品体系,打造 “世界硒源·中国紫阳”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到“十三五”末实现富硒生态康养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县文广旅游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招商局、相关镇配合)

(五)发展“硒+X”特色产品经济

1.硒茶。大力推进富硒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紫阳茶树群体种种质资源丰富优势,选育培育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紫阳茶区种植的茶树无性系品种,为富硒茶品质提升、溢价和品牌做响做靓筑牢根基。“十三五”内选育培育出2—3个无性系茶树品种,并推广实现种苗规模化生产,建成年产2000万株生产基地,实现综合产值5000万元。二是普及应用茶叶种植管理中增施硒生物肥料,确保我县生产的紫阳富硒茶产品硒含量实现标准化。三是依据六大类茶产品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在巩固提升绿茶、红茶产品工艺质量的基础上,组织推广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生产工艺技术,“十三五”期末富硒茶产品中六大类茶产品齐全,结构合理,适宜加工的茶树鲜叶资源80%得到利用,富硒茶业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四是加快利用茶园管理修剪废弃枝叶资源提取硒茶活物质工艺技术研发。建成年产500吨硒茶活物质(硒蛋白、硒多糖、茶多酚)生产线1条,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为发展高附加值硒功能产品提供原料,延长茶产业链条。(县农林科技局、县茶业局、县招商局牵头,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移民局、相关镇配合)

2.硒饮品。充分利用紫阳境内泉水资源丰富、量大、质优,水质低钠、高硒、富锶,富硒品牌影响力大,天然富硒植物资源种类丰富等优势,组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制系列富硒功能饮品生产配方和工艺技术。“十三五”期末硒饮品生产能力达到30 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0亿元以上。(县农林科技局、县招商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相关镇配合)

3.硒菜。发挥紫阳适生多种蔬菜、野菜生长气候优势和地方特色美食品牌影响力。一是组织进一步创新利用魔芋原料研制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二是加快富硒大蒜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实现原料全利用,产品系列化;三是引导组织发展多品、精品的特色蔬菜,为富硒菜肴、美食走出紫阳提供量足、品种丰富的道地食材。“十三五”期末实现硒菜产品经济产值5亿元以上。(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经贸局、县文广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相关镇配合)

4.硒粮。依托开源、源硒地等现有从事富硒玉米、大米等主粮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企业,帮助企业进一步与国内食品科研院所合作创新研发。一是对原料综合利用,精深加工研发一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从种植到加工等环节稳控原料和终端产品硒含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三是引导小微企业研发富硒小杂粮,满足休闲养生旅游和富硒美食业发展需要。“十三五”期末硒粮产品经济实现产值 5 亿元以上。(县农林科技局负责,县水利局、县扶贫局、相关镇配合)

5.硒果。发挥紫阳富硒林果品质优良、风味独到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硒果产业。一是强化科学管理,加快金钱桔、皱皮柑、紫仁核桃、野生猕猴桃等富硒果品种苗培育提质增产增效。二是引入工商资本投入富硒林果产业,做强富硒果品经济。“十三五”期末硒果产值实现3亿元以上。(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水利局、县移民局、相关镇配合)

6.硒畜禽。以陕南白山羊、黑猪、林下散土鸡等特色畜禽品种为重点,应用富硒饲料,推广富硒畜禽养殖技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业,打造富硒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十三五”末实现富硒畜禽产值3亿元。(县农林科技局牵头,相关镇配合)

7.硒渔。在注重水环境保护的同时,应用富硒渔饵料,推广富硒水产业养殖技术,发展紫阳富硒水产养殖业,打造富硒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十三五”末实现富硒水产产值2亿元。(县农林科技局、县水利局牵头,相关镇配合)

8.硒保健品。瞄准大健康产业,一是推进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的中药饮片、中间体、功能保健品及中成药开发,适度开发富硒化妆品。依托现有中药材初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结合民间中医药的发掘利用,发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硒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末实现富硒中药材产值20亿元。二是利用我县天然富硒秸秆、牛羊粪、土壤、水等资源,大力组织创新研发富硒姬松茸、桑黄等药食同源类高硒食用菌产品。“十三五”末硒菌产品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三是充分利用我县高硒土壤、岩石,开发陶制、石制富硒器皿和厨具,丰富产品门类,延长产业链条,到“十三五”末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推进富硒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县扶贫局,相关镇配合)

(六)建立硒产品标准化体系

积极主动组织参与大宗硒产品的国家标准制定,高度重视县域富硒特色产品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十三五”期间组织完成富硒茶国家标准制定,引领全县各类硒产品的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强化产品硒含量检测检验服务能力建设,确保紫阳生产的硒产品硒含量的标准化,为国人健康科学补硒提供可靠信赖的硒产品。(县农林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各镇各相关部门、县内各相关企业配合)

(七)加快富硒特色产品市场拓展

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完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培育外贸出口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打造秦巴区域物流中心。

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营好淘宝、京东、供销e家、邮乐网等主流电商平台紫阳馆,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打造一批紫阳富硒特色电子商务示范网店。加大信息技术和电商知识培训,培养电商人才和管理人才。到2020年,实现500家市场主体“上线”,带动就业2500人,实现销售额 1亿元以上。(县经贸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配合)

2.完善物流仓储基础设施。建成紫阳港水上物流中心、向阳铁路物流中心、富硒生态产业园区物流中心、恒紫循环产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绿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洞河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地方公路和水路为辅的物流体系。(县经贸局、县交通局牵头,县国土局、县住建局配合)

3.推进特色产品出口。重点推进富硒茶、魔芋、黑蒜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依托富硒生态产业园区聚集出口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拓国际市场。(县经贸局、县富硒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紫阳县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协调推进作用,在县农林科技局内设紫阳县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兼任),整合事业编制5名,专职负责做好硒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检查考核等工作,每季度针对全县硒产业发展目标、现状、计划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全力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各镇设立硒产业发展办公室,一把手亲自牵头,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细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夯实工作责任。(县农林科技局牵头负责)

(二)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1.在紫阳县产业发展基金中,统筹优先安排富硒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富硒产业发展。(县财政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2.制定和完善富硒产业相关配套政策,激活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富硒产业聚集。重点支持研发平台建设、产品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品牌建设和产品标准研究制定等。(县发改局、县农林科技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3.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企业主导制定并通过颁布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补助。(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农林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4.加大科研投入,以项目课题为依据,推进紫阳县硒产业研究院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培养,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主研团队,给予4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补助;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主研团队,给予2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补助,承担市级科研项目的主研团队,给予5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补助。(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林科技局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三)加强人才建设

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壮大我县富硒产业人队伍。

1.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硒研究专家到紫阳开展工作,聘请 7—10 名国内知名科研专家组建紫阳县硒产业发展创新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紫阳县硒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决策意见。(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农林科技局负责)

2.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鼓励硒产业研究院从国内高等院校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全日制本科学历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富硒产业关键技术人才,条件符合者,办理事业编制手续。(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人社局、县农林科技局负责)

3.立足本县遴选一批有学习意向并愿意从事富硒产业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培养对象,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紫阳从事富硒产业人员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林科技局负责)

(四)强化督导考核

加强目标管理,将富硒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强化统计监测,进行考核奖惩。(县督查考评办、县统计局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附件:紫阳县硒产业发展创新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荐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