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阳县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0000001540000201812011 | 公开目录: | 县委文件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紫发〔2017〕12号 | 成文日期: | 2017年12月10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7年12月10日 |
内容概述 | 中共紫阳县委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阳县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
各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省驻紫各单位:
《紫阳县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10日
紫阳县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创新活县、惠民安县,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真正推动中省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扎实推进产业强县,在壮大富硒产业中培育新动能
立足生态富硒特色优势,坚持聚集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突出创新引领、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跨界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发展壮大富硒产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
1.做特做精富硒农业。坚持用现代工业和旅游理念发展农业,统筹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实现“资源变产品、产品育市场、市场带产业”的链式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坚定茶叶主导产业地位,推进富硒茶产业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富硒茶良种繁育、基地扩面、科技创新、产品提质、品牌营销、文化融合提升工程,推动富硒茶产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实现产值25亿元。扩大魔芋种植规模,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做大线上线下营销,让紫阳富硒魔芋享誉全国、走向全球。稳步推进山林经济、特色养殖、富硒杂粮、林果药材、蔬菜烤烟、生态渔业等种养业发展。大力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形成“家庭农场+农户”“景区+生态农庄”等发展模式,推进“种养加”和“种养旅”深度融合。(县农林科技局牵头,各镇和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招商局配合)
2.做强做优新型工业。把硒谷和恒紫两大园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特色园区,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发展壮大富硒食饮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突出做大做强富硒产品加工业,全力培育全省领先、全国有名的富硒食饮品加工企业,打造“中国硒谷”品牌。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深度开发茶叶、魔芋、杂粮、饮用水、中药材等富硒产品,分类制定硒含量标准,着力培育富硒茶、真硒水、富硒魔芋三大国家级品牌。按照“抓大壮小扶微”原则,加强现有工业企业成长培育,大力扶持小微企业,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到2020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以上。(县经贸局牵头,各镇和硒谷工业园区、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县农林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国土局、县招商局配合)
3.做大做活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市场和骨干电商企业,打造“富硒电商第一县”。大力推进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打造县城中心商圈。推进城乡集贸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大力发展医疗养生、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积极培育融合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康复疗养、休闲养老等元素的特色镇村和农庄。做大修脚足疗养生产业,倾力打造“紫阳修脚足疗师”品牌。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餐饮娱乐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县发改局牵头,各镇和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人社局、县金融办、县民政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招商局配合)
二、扎实推进文旅兴县,在加快多态融合中构筑新高地
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做足山水硒、茶歌道文章,聚力发展汉江画廊游、亲水体验游、道教养生游、特色小镇游、美丽乡村游,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把文化旅游打造成富民强县的引领产业。
4.大力繁荣发展特色文化。坚持文化活动围绕旅游来组织、文化资源围绕旅游来开发、文艺作品围绕旅游来创作,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打造“茶歌紫阳”文化品牌。加强茶文化挖掘研究,大力开发茶文化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加强紫阳民歌传承创新,在普及、创作、包装、推介上下功夫,大力培育享誉全省、唱响全国的紫阳民歌和民歌手,展示紫阳民歌文化魅力;弘扬发展道教养生文化,举办“悟真紫阳˙养生健康”系列活动,提升道教文化内涵;开发推广紫阳美食文化,按照现代餐饮经营方式,全力打造“紫阳味道”品牌。到2020年全县有大型文化活动在省内开展、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在省内崭露头角、有文艺作品在省内外产生影响、有稳定的文化队伍在县内形成、有文化创意企业在县内生根,让特色文化成为紫阳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和名片。(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镇和县委统战部、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配合)
5.加快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按照“全域规划、系统配套,梯次实施、串珠推进,打造精品、整体提升”的思路,整合挖掘紫阳特色文化、山水生态资源,加快建设城水相依、景城互动的旅游县城,推进县城环江旅游文化休闲长廊建设、任河嘴旅游综合体开发,启动县城蚂蝗梁片区和校场坝板石民俗文化街区建设。加快文笔山、任河漂流AAAA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擂鼓台景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聚力打造瓦房“会馆小镇”和焕古“硒茶小镇”。不断培育和建设特色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把紫阳建成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县文广局牵头,各相关镇和县发改局、县招商局配合)
6.健全完善文旅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大力发展文化社团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狠抓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星级酒店、连锁快捷酒店、星级农家乐,打造县城富硒小吃、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特色街区,大力培育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等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加快完善“快旅慢游”体系,让游客到紫阳进得快、游得慢、玩得好。(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镇和县文广旅游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局、县农林科技局、县民政局、县招商局配合)
7.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与基层治理,打造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的美丽宜居乡村。开发利用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重点打造10个观光旅游村,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自驾露营、农耕体验、创意农业、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加快美丽乡村向发展美丽经济转化。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紫阳“农家乐”提质升级,推行建筑风格乡土化、外部环境田园化、内部设施现代化、服务程序标准化、文化餐饮特色化,推动向更具乡土味和高品质的民宿产业发展。(县住建局牵头,县文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教体局配合)
三、推进创新活县,在持续深化改革中激发新活力
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创新思维和开放视野,探索出更多“紫阳实践”“紫阳经验”“紫阳模式”,为赶超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8.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紫阳“全程代理”服务模式,全力抓好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善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扎实推进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成效。不断深化镇纪委直管村(居)监委会制度。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推进财税管理机制创新,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支持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思想束缚,善于活学活用新办法、新措施,大胆探索,大胆借鉴,让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要素加速聚集。(县深改办牵头,各镇和县纪委、县政法委、县委农工部、县编委办、县发改局、县农林科技局、县司法局、县卫计局、县财政局、县供销联社、县政务服务中心配合)
9.激活创新创业活力。以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全面支持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府奖励扶持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促进产品优化升级,抢占富硒产业研发制高点。建立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以奖代补、风险补偿、财政贴息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项目实施,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发展众创、众筹等支撑平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动局面。(县发改局牵头,县农林科技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10.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坚持招强引优、内外并重,加强优质项目包装推介,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强、发展前景广的龙头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落地率,助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让紫阳干部、企业、产品走出去,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引进来。积极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主动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化院县合作、校县合作,努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县招商局牵头,各镇和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局、县经贸局、县农林科技局配合)
11.打造优越发展环境。坚持把发展环境作为紫阳最响亮的名片来培育,大力营造积极作为的干事环境、亲商安商的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淳朴和谐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为紫阳加快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完善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为项目引进、落地、投产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政策优惠向服务优质转变。(县发改局牵头,各镇和县招商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经贸局配合)
四、扎实推进惠民安县,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共建新生活
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城乡实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使全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坚决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牢树底线意识,坚持系统思维,按照中省“六个精准”“七个强化”和“八个一批”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支部+X+贫困户”“三变”改革、新民风建设、新社区工厂、帮扶干部素质提升“五大工程”,全力落实“八大攻坚”举措,形成精准扶贫脱贫强大合力,确保2020年全县132个贫困村,310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扶贫对象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县脱贫办牵头,各镇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农林科技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教体局、县文广局、县金融办配合)
13.大力培树新风正气。扎实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深入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弘扬时代文明新风,推动民风向上向善好转,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民风聚民心、民心汇民力、民力促发展、发展润民风的良性循环。(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镇和县扶贫局、县文广局、县司法局等配合)
1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生活。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健全城乡养老、残疾人托养、社区服务、殡葬服务体系,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分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加快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县人社局牵头,各镇和县民政局、县合疗办、县教体局、县住建局配合)
15.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等化、普通高中品牌化、职业教育特色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省“双高双普”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验收。加快健康紫阳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医药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推进城乡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强化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与省市大医院、名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战略合作,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县教体局、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16.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紫阳建设,建立“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三调联动”多元化解决机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改进信访工作,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县政法委牵头,各镇和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法院、县应急办、县人社局、县安监局、县信访接待中心配合)
五、扎实推进生态立县,在厚植绿色优势中彰显新形象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厚植良好的生态优势。
17.聚力保护生态环境。把保护汉江水质作为须臾不能松懈的重大任务,加大汉江综合整治、流域治理、水污染防治等环保项目实施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水源地保护,实现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汉江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矿山生态恢复和大气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生态环境准入和重污染企业退出制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和县水利局、县农林科技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配合)
18.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建成541国道紫阳段和洞河、焕古、汉王跨汉江大桥,改造提升镇村道路等级,加快出境公路、镇村互联互通公路建设,构建内外畅达的环线交通网络。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善城乡供水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五小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滑治理工程,健全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继续加大城乡电网建设和扩容升级力度,实施智能配电网建设,实现城乡优质可靠供电服务全覆盖。推进“气化工程”,加快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全面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县发改局牵头,各镇和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配合)
19.加快建设特色城镇。秉持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倡导自然优美理念,推进“多规合一”,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依托、中心村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县城建设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不断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培育城市文化,集聚人气商气,提升灵气名气。加快县城棚户区改造和河堤路综合改造,推进西门河、任河嘴、曹家坝、江南新区建设,完善城市骨干路网、地下管沟、广场绿地等市政设施,建设“智慧紫阳”,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县城。以脱贫搬迁为抓手,重点推进蒿坪、向阳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特色集镇。(县住建局牵头,各镇和县国土局、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交通局配合)
县委对推进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工作负总责,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班子成员分兵把口,群策群力、步调一致抓好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开展“为政不为”专项整治。以落实县委“三项机制”为抓手,将“五新”战略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与追赶超越季度点评工作相结合,严格考核奖惩,强化结果运用,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工作动态宣传,讲好“紫阳故事”,传播紫阳好声音,持续掀起全县追赶超越热潮,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紫阳。
各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附件:紫阳县贯彻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