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机制”抓住“用人”的牛鼻子
时间:2017-02-13 00:00
文件名称 |
“三项机制”抓住“用人”的牛鼻子 |
索引号 |
0000001450000201702001 |
公开目录: |
调查研究 |
公开责任部门 |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2017年02月13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7年02月13日 |
内容概述 |
“三项机制”抓住“用人”的牛鼻子 |
2月7日,《人民日报》深度宣传报道了陕西省“三项机制”运行情况,道出了“三项机制”为能干事者“戴红花”、给担当者“开绿灯”、让庸懒者“腾板凳”的核心内涵。
古语道“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深究“三项机制”赢得广泛赞誉的关键,莫在于深谙了用人之道,理顺了“风向标”,上紧了“紧箍咒”,真正调动起了各级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形成了“先恐后干事创业,追赶超越担当有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生动局面。
“善”用人,让能干事者有为有位。“三项机制”施行以来,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了重用,一大批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干部受到了提拔。“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用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风向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让干得好的人在精神上受鼓舞,在物质上获奖励,在政治上有提升,从而形成‘用一贤人、带动一片’的良好导向。”有了方向,各级党政干部就有了行动指南,就有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我省“追赶超越”就有了坚强保障。
“敢”用人,为敢担当者撑腰鼓劲。“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事,无完美无缺之人,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让敢担当者得宽容、受包容。明确指出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履职担当、改革创新过程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或出现偏差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从而为干事创业者鼓劲撑腰,让他们甩开膀子放开干、大胆干,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活”用人,让不作为者腾位让贤。“为官避事平生耻”,能上能下着力解决的是“能下”的问题,想当官又不想干事的干部不再有市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不再受欢迎,“只愿栽花不想栽刺”的“老好人”不再被重用。有权必有责,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不谋其政者让位,谋政不给力的退位,“三项机制”让党政干部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搞不得。毛万春在省委党校讲到,干部能上能下,就是要对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干部进行调整;对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对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中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