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讨

时间:2018-03-04 00:00
文件名称 紫阳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讨
索引号 0000001450000201902001 公开目录: 调查研究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8年03月04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8年03月04日
内容概述 紫阳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讨

  本文通过对紫阳县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紫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紫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情况

  紫阳县总人口33.7万人,常住人口28.67万人,城镇化率38.9%。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48亿元。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次产业融合程度低、地方财政收入和再生产投入不足、人民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有限、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是现阶段紫阳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二、紫阳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分析

  1、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富硒山地资源。紫阳县森林覆盖率达59.2%,土壤富含硒元素,平均含硒量0.49ppm,是全国迄今已发现的两大富硒区之一。生长的动植物硒元素含量高,尤其是以茶叶为主的生物资源,在全国久负盛名。

  2、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紫阳文化积淀深厚、融合性强,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板石文化汇集交融,被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陕西省民歌之乡”,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硒谷、汉江画廊、茶歌紫阳”生态文化胜地。

  3、初具名气的富硒紫阳茶品牌。紫阳富硒茶久负盛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19.67亿元。

  4、自然基础条件差。紫阳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条件差,加之土地承包到户后群众居住分散,发展规模产业需要的集约规模化土地成本相对较高。交通上虽然有襄渝铁路、G65包茂高速、紫渔310省道、130公里库区水运航道网和1780公里通村水泥路,但紫阳全境坡陡谷深,年降水量大,地质构造复杂,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是陕西省乃至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交通稳定通行能力较差。

  5、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紫阳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全县有贫困人口9.68万人,占全县人口近1/3。全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单项指标均排在全省50名以后,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县财政总收入1.6亿元,财政支出22.7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41.7%,在全省排第36位。由此可以看出,紫阳县已经较大化的利用了国家转移支付和信贷资金,后期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增长需要的高投入资金配置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6、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紫阳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31,一产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化水平低,没有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产比重过大,资源型、能耗型工业企业在生态保护的压力下可持续性增长空间不足,富硒食饮品加工业企业同化现象严重,产品恶性竞争情况较为突出。三产服务业受城镇化率不高、旅游发展起步晚、群众收入低消费能力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紫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具体路径

  从紫阳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充分的发展仍然是当前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问题。如何把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的动力,这是紫阳发展面临的重大抉择。

  1、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紫阳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发展的经历表明,以农户为单元的分散化农业无法实现农业产业化。只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农村“三变”改革机遇,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林、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依托农业又反哺农业、带动农业、提升农业的良性循环。二是要抓好农业基础建设。要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制约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实现科技兴农、产业富农。三是要抓好销售网络建设。偏远山区农业产业化要取得相应的市场效果,必须抓好销售物流配套,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联网、互联网平台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2、发展现代特色工业,推动产业集群化。一是抓结构调整。重点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富硒食饮品”加工企业,加大对富硒系列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推动产业集群档次的提升。二是抓龙头企业。树立龙头骨干企业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引领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的理念,全力扶持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三是建优质载体。重点推进硒谷工业园区、飞地经济园区等园区载体建设,发挥好工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上的载体作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壮大协调发展。

  3、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推动服务业社会化。一是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区。以板石山城、文笔山道教养生为卖点建设县城休闲游区,以富硒茶产业园、焕古古镇为卖点建设特色硒茶小镇示范区,以富硒绿色食品、特色饮食为卖点建设双安、蒿坪富硒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向阳会馆群、茶山休闲为卖点建设紫阳文化旅游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要以成规模的集农业、休闲观光一体的产业园区为基础,不断完善配套相应景点、服务设施,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示范区,以示范区域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县城、集镇、示范区配套的交通、食宿、娱乐、购物基础服务建设。加快发展商品贸易、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住房消费等服务业,以旅游为杠杆撬动全县服务业社会化,打造市场消费活跃、环境优美宜居的“汉江画廊”。

  四、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举措

  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一是抓基础交通条件改善。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大型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过境紫阳,提升全县交通能行能力。在县内交通条件改善上,应当分清重点,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布局,集中财力重点对园区、集镇、规划发展区的交通条件进行改善。二是抓城镇化建设。目前,紫阳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镇规模较小,难以产生集聚效应,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有限。要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企业集中的原则,搞好资源整合和城镇布局,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蒿坪为副中心,G65高速、541国道线为轴的城镇建设框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路、电、网服务能力,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以点、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上政府应当把规划管控导向作为主要手段,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建设,激发市场的内生活力。

  2、打造良好创业环境,激发内外新活力。一要继续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构建优质高效的投资创业服务机制,使县内成为创业成本最低、活力最强、效能最高的地方。二要大力招商引资。紫阳县域有很好的资源,但资金、技术、人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强化产业招商,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吸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深度开发项目。三要激发全民创业。紫阳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差,存在着散、小、弱、重的问题,要充分利用民间力量把民营经济打造成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培育企业精神。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批成功企业的发展,资源型的紫阳县域经济一直不能顺利起飞,跟紫阳县域内只有“暴发富”,没有“企业家”的现实不无关系。要克服这种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的瓶颈制约因素,就要求政府要为企业成长培育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一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县域经济的发达就是因为他们农民企业家都受过职业教育,从职业中成长起来的。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各类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主要培养一批具有生产技能的农民技术员、土专家,增加人力资本。二要营造培育企业精神的文化氛围。要克服“短期利益”驱动,把眼光从盯“国家项目投入”转到盯“市场发展”上,改变“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思想,学会务实肯吃苦脚踏实地干实业,以赚小钱、稳当钱、长远钱为落脚点,先做实做稳再做大做强,努力培养符合紫阳发展现实要求的县域企业精神。

  (作者系紫阳县统计局调查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