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紫阳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 ||
索引号 | 0000001100000201902001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9年02月16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9年02月22日 |
内容概述 | 紫阳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9年2月16日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 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践行新发展理念,系统推进“五大战略”,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我们聚焦赶超主题,坚持发展为要,统筹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着力扩投资、兴实体、惠民生,县域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呈现“总体平稳、活力增强、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65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1亿元、增长1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0.05%,财政预算支出30.37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6亿元、增长11.8%;省市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基数后,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4380元和9160元,分别增长8%和9.3%。全县经济总量跨越百亿关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为历年最好,财政预算支出为历年最多,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多项工作获得中省市表彰,迈出了追赶超越的坚实步伐。
二是开放发展呈现新局面。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重点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提升年“三大主题年”活动,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后劲持续增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全年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9批次,引进招商项目52个,落户外资企业1家、亿元项目4个、新社区工厂23家,在签约落地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外资项目和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引进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荣获2018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争取到位资金28.3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09个,541国道、汉王跨汉江大桥等项目有力推进,农业局片区(一期)、茶山旅游专线等48个项目建成投用,工业投资增长33.2%,民间投资增长20.2%,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十二大行动”,打造“五心五服务”政务品牌,获批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授权,营商环境指标排名全市前列,新增市场主体3505户、增长42.8%。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五位一体”政务公开紫阳模式受到省市充分肯定,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智慧平台荣获全国政府网站与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技术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推行“极简极速审批”模式,204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282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办理审批服务事项17.8万件,时限内办结率100%,满意率99.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农村“三变”、工程招投标网上交易等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实施产业就业带动、人居环境提升、惠民关爱保障、乡风文明治理“四大行动”,全年脱贫10个村、306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0.15个百分点,脱贫工作获得中央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九三学社中央民主监督调研组高度评价。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亿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9893万元,落实资产收益扶贫资金8615万元。176个村社区完成清产核资,88个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新培育农业园区31个、专业合作社18家,中长期产业覆盖1.95万贫困户。免费技能培训811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90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7万人。23个集中安置点加快建设,实施搬迁8405户,改造危房1772户,腾退旧宅基地2065亩。新建通村水泥路779公里,安全饮水工程147处,改造输配电网248.5公里,通信基站35个、宽带入村38个,建设“两室一场”项目192个。贫困群众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93.35%,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精准覆盖,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中省市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工作有力有效。紫阳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紫阳修脚师”荣获国家知名劳务品牌,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新民风建设等工作得到中省市充分肯定。
四是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富硒产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1%、13.3%、8.4%,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3.5:53.4:33.1。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新建无性系茶园1万亩,茶叶产量增长13.2%、产值增长23.9%,紫阳富硒茶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赴北京、西安、杭州、长春等地组织开展紫阳富硒茶专场宣传推介16场次,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茶旅融合竞争力十强县,成为陕南首个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点。深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与中国茶研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深入开展专项研究,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全国4个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之一。我县获评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富硒生态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园区发展投资开发公司组建成立,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引进企业8户,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绞股蓝深加工、茯茶提取深加工等项目快速推进,中药材加工提取、智能安防设备、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水壶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新增“五上”企业32户。成功创建任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文笔山景区、瓦房会馆小镇、焕古硒茶小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加快建设,擂鼓台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半亩茶园”茶旅融合模式不断拓展,四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持续开展,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1.8%。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国家绩效评价,新建镇村电商服务点25个,实现电商销售额2.2亿元,荣获2018年度“互联网+农业”十大标杆县域。
五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着力打造山水人文特色县城,编制完成紫阳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修建性详规,县城河堤路综合改造、棚户区改造、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城区道路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县城迎宾大道绿化亮化、西关摩托车停车场等工程投入使用,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改善,城乡清洁行动全面展开,蒿坪副中心、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建设,3镇6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启动实施,青中村入选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中省环保督察反馈的31个问题整改到位,排查整治秦岭生态环保问题13个,集中整治“大棚房”问题37个,搬迁水源地周边居民14户,拆除库区网箱597口,关停采石场、砖厂12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启动创建,河(湖)长制全面落实,51个村“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验收达标,“两镇一区”污水处理厂、30处农村污水处理站建成投用,治理水土流失110.6平方公里,绿化造林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2%,汉江水质稳定达标,空气优良天数349天,超预期目标29天,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省市前列。
六是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全年民生领域支出2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年度城乡20件实事完成15件。向阳恒大小学、5所幼儿园建设、4所薄弱学校改造、2所高中改造提升项目稳步推进,新招录教师154人,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226人,连续十二年保持增长,紫阳中学荣获全市高中教育卓越奖,毛坝中学荣获全市高中教育先进奖。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建成镇卫生院中医馆1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5个,补充卫计专业技术人员47人,新农合参保率99.97%。我县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之茶”紫阳民歌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紫阳县志》(1986-2010年)出版发行,东来书院建成投用,新建基层文化中心38个,新增有线电视户户通用户11160户,普查并确定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7名,省级文化先进县通过复验。新增城镇就业2282人,发放创业贷款4080万元。新建农村幸福院2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优抚优待等政策全面落实。加强民间借贷风险防范,48家企业建立金融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3890万元、融资担保6000万元,消减政府债务8700万元。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成功创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七五”普法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汛防滑、应急管理、非洲猪瘟防控、松材线虫防治等工作统筹有力,公众安全感排名全省第14位,较上年提升6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是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60件代表建议和64件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重大事项依法决策,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产业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政府性债务管理等办法,清理规范性文件53件,回复办理紫阳热线、县长信箱、政务新媒体群众咨询、诉求和建议11021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整治“四风”问题,狠抓重点领域监管和审计监督,严格督查问责问效,政府形象和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国防动员、民宗、统计、金融、移民、供销、物价、老龄、邮政、气象、烟草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发展源于上下同心,成绩来自共同奋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方面守望相助、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驻紫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积极参与紫阳发展的所有投资者、创业者、建设者,向关心支持紫阳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总量偏小,创新活力不强,开放步伐不快,发展质量效益还需提升;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整县摘帽时间紧,产业就业、“两房”建设、基础设施等短板急需补齐;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滚动接续储备不足,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产业链条化发展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市场主体活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突出;个别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标准偏低、落实效能较差,不会为不善为、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新的一年,宏观经济呈现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改革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将按照中央“五个坚持”和“六稳”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不断巩固“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势头,奋力开创紫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的一年,国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积极支持创新创业、民营经济、基础建设等领域,汉江生态经济带、西康高铁等重大规划和项目先后批复实施,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机遇前所未有,紫阳大有可为。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抢抓重大机遇,聚焦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统筹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以新坐标新举措集聚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新的一年,脱贫攻坚的总攻战役全面打响,实现摘帽军令如山,全县人民迫切期盼。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必胜信心,紧扣精准方略,汇聚攻坚合力,打赢脱贫摘帽总决战,坚决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为紫阳与全市同步够格迈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整县脱贫摘帽为统揽,系统推进“五大战略”,聚焦补短板、强基础、促赶超,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决打赢整县脱贫摘帽攻坚战,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同口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完成市定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坚决实现整县摘帽
坚持跳出脱贫抓脱贫、围绕脱贫抓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统筹抓好贫困村、已出列村和非贫困村脱贫工作,高质量完成116个村、5.7万人脱贫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摘帽的决胜之战。
尽锐出战合力攻坚。把整县摘帽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第一目标,围绕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将思想行动向脱贫摘帽再统一,工作重心向脱贫摘帽再转移,项目资金向脱贫摘帽再倾斜,干部队伍向脱贫摘帽再集结,帮扶力量向脱贫摘帽再汇聚,激励问责向脱贫摘帽再聚焦。完善大统筹、大扶贫工作格局,整合各类资金4.6亿元,全力保障脱贫出列资金需求,强化四级攻坚体系,充分发挥“四支队伍”作用,统筹中央定点扶贫、省级“两联一包”、金融扶贫、市级联村包抓单位帮扶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确保全县脱贫摘帽。
全面推进“四大工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对标“577”脱贫标准,突出产业就业、“两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大重点,扎实推进“八个一批”落地见效,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一是狠抓产业就业带动工程。按照“多业联动、多措并举”的实施路径,全面落实“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实现产业项目和增收技能精准全覆盖,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夯实产业扶贫关键支撑。发挥利益联结机制作用,综合运用股权合作、小额信贷、产业奖补、互助资金、生态补偿等措施,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扎实抓好就业扶贫,结合新社区工厂、特色产业、公益事业等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免费技能培训力度,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000个,实现精准就业6000人以上,确保“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二是狠抓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加快“两房”建设,全力抢进度、促竣工、抓入住,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统筹推进非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确保安全住房率达标。加快贫困村基础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142个交通保障项目、160个水利保障项目、60个电力保障项目、87个“两室一场”项目,116个贫困村各项建设全部完成,各项硬件指标全部达标。三是狠抓惠民关爱保障工程。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四重保障”“三个一批”“八大行动”等健康扶贫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扶贫,关爱帮扶困难群体,实现惠民保障精准全覆盖。四是狠抓乡风文明治理工程。大力推动“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善治乡村。持续推进新民风建设,抓好“五大行动”,推广“扶志六法”,重点整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打牌赌博、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尚,树立自强自立精神,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精准巩固脱贫成效。坚持一手抓精准退出、一手抓巩固提升,严格执行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标准和程序,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回头看”,深入开展贫困户、非贫困户“两个遍访”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全面达标,提高脱贫质量和群众认可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加快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保持扶贫政策持续稳定,健全完善脱贫动态监测和后续扶持机制,统筹做好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线群众的帮扶支持,确保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抓好中省市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对政策落实、工作推进、帮扶成效、资金绩效的督促检查,切实解决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
(二)强化投资关键支撑,聚力提速追赶超越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开展三大主题年活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升、招商引资提质、营商环境提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扩大投资稳增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抢抓乡村振兴、五新战略、陕南循环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修订完善“十三五”发展规划,启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并落实沿汉江生态经济带城镇带发展规划,策划包装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力争一批重大项目挤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实施重点项目150个,完成投资123亿元。加快推进541国道、河堤路综合改造、县城棚户区改造等44个项目,建成汉王跨汉江大桥、易地扶贫搬迁、西门河新区开发(三期)等106个项目。建立健全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重点项目资金调度制、项目进度目标考核问责制,修订完善项目管理、工程变更、绩效评价等制度办法,落实集中开工、包抓联系、定期会商、督导点评等措施,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质量效益。开展重点项目环境保障专项行动,严厉整治建材流通环节囤积涨价、强买强卖、围标串标等行为,坚决依法拔钉清障,努力营造高效有序的项目建设环境。
精准招商增后劲。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质年”活动。紧跟“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陕西“三个经济”建设步伐,主动融入“三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的第一抓手,制定全年招商引资计划,筛选优势项目,聚焦重点区域,紧盯优质主体,用活优惠政策,量化考核激励,加快形成全链条招商、全过程服务、全方位保障的工作体系。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瞄准富硒产业、文化旅游、城镇建设、康养制药及新社区工厂等领域,加快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大企业、落地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强化“四个一视同仁”,实施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招商,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推行“一个产业门类、一批精品项目、一组招商专班、一套考核机制”四个一工作机制,搭建5个以上工作专班开展重点项目招商,全年组织招商推介活动10次以上,落地亿元项目5个以上,引进新社区工厂2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以上,招商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不断激发加快追赶超越的活力与动力。
助推民营强实力。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效年”活动。围绕支持政策更优、保障措施更强、行政审批更快、办事效率更高,扎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十二大行动”,全面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确保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省前列。认真落实中省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抓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惠企措施落地,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健全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壮大。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用好民营企业纾困基金、产业发展基金、过桥贷款、农信担保、财信担保、政银企担等措施,想方设法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推动困难企业合作重组,落实企业规范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扩大企业金融顾问和财务指导覆盖面,支持企业遵纪守法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部门包帮企业等制度,培育“五上”企业20户,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5%以上。
保障要素促发展。紧盯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导向和重点投资方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单位运行经费同比压缩5%,严控一般性支出,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推进县投融资、城投、文旅、扶贫等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营,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推广茶叶贷、合同贷、惠农贷等金融服务,坚决防止盲目停贷、抽贷、断贷。积极盘活土地资源,补充耕地600亩,完成旧宅基地腾退6629亩,增减挂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交易2500亩,有效保障发展资金和项目用地需求。落实人才振兴计划,继续推动与国内优秀人才团队的长期合作,聘请发展智库专家顾问20人以上;出台高层次和特殊人才引进办法,引进各类人才200名以上,逐步解决重点部门、专业领域人才缺乏的问题;健全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组织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外出培训学习100名以上;实施乡村振兴“归雁工程”,制定吸引紫阳籍人才回归的政策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紫阳籍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
(三)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加速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再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深化重点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全程代理”模式,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动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规范运行,落实“三级四同”事项清单,扩大网上办理事项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完善行政审批“容缺后补”制度,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设紫阳政务服务智慧大厅,开启紫阳政务服务第三次革命。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三变”改革进程,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全面完成折股量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进全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增强事业单位人员干事创业活力。扎实落实财税、社保、统计、环保、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任务,推动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果。
突出创新引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依托硒产业研究院、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富硒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打造富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实施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抓好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点建设,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指导企业建立可视化质量溯源系统,引导16家企业建立“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深化与中省市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支持设立专家工作站、技术服务团、科创实践基地,为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协同创新和自主研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开发新技术产品5个。坚持以工作创新推动高效落实,建立创新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机关单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围绕全省全市大局谋划工作,主动争取中省市改革创新试点,全面开展工作创新,创造更多紫阳经验,推进工作质效再提升。
(四)大力推动提质增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沿汉江生态经济带为重点,突出“生态、绿色、富硒”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提振富硒产业发展引领力。加快落实硒产业行动计划,不断壮大“硒+X”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富硒产业发展的领军县。坚持一业突破,大力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全域绿色无害化生产,强化茶园标准化管理,重点培育精品茶园,加快构建茶产业“十百千万”体系,通过数十家龙头企业,带动数百家小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联结数千个产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对接数万户专业种植户,建立茶产业发展联盟,培育新型职业茶农,提升产业标准化组织化链条化水平。围绕高品质定位,持续推进茶叶品类、品质、品牌和标准化“三品一标”建设,推行新修订的紫阳富硒茶标准、紫阳茶产品标准,申报紫阳毛尖百年品牌和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完成紫阳富硒茶国际商标注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全年生产茶叶7500吨以上,产值提高25%以上。坚持多业并举,统筹发展魔芋、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富硒产业,发展魔芋5.8万亩、特色经济林2.47万亩,创建山林经济示范镇5个、示范村5个。坚持龙头带动、园区承载,打造省级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以上,新发展市级产业龙头企业6个、农业园区9个,提升55个县级农业园区质效。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节会和营销活动,加强优质富硒产品宣传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富硒特色产品走出去,有效扩大市场销售、提升市场占比。
增强新型工业市场竞争力。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以上。加快培育园区发展核心增长极,全面提升恒紫循环产业园区和硒谷生态产业园区集聚能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聚焦富硒食饮品、新型建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包装饮用水等产业,狠抓园区招商引资,建成标准化厂房7万㎡,新引进企业5户以上。力促中药材加工提取、厚朴综合开发利用、绞股蓝深加工、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智能安防设备、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水壶等项目建成投产,助推陕煤富硒矿泉水项目达产达效。积极做好企业“支帮促”,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集中力量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困难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培育全域旅游核心吸引力。牢固树立“旅游+、+旅游”理念,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突出“一核三线、一城三镇”重点,推动城旅、农旅、文旅、产旅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文笔山、任河漂流4A景区创建,完成瓦房店会馆群3A景区创建,着力打造焕古硒茶小镇、瓦房会馆小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实施桑树沟至茶山“茶马古道”休闲体验区景观提升环境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擂鼓台景区开发。围绕“吃住行、养学研、游购娱”,开通汉江水上游线,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启动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县游客接待中心,积极发展旅游业态,大力培育“写生经济”,加快推进道教养生谷项目,力促茶山酒店、滨江商业街投入运营,鼓励发展民宿经济、主题客栈,打造“紫阳味道”美食品牌,推出一批招牌菜、名厨师、示范店,举办紫阳富硒美食大赛,加快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接待能力。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外宣活动,整合茶文旅优势资源,加大对外宣传推介。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持续开展“春品茶、夏亲水、秋问道、冬养生”四季文旅主题活动、“茶艺茶道、民歌民舞”五进活动,不断提升紫阳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提高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力。积极发展旅居休闲、茶事体验、健康养老、足疗养生、呼叫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引进毛绒玩具总部企业和社区工厂,加快培育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深化与京东、淘宝、建行善融、工行融e购等电商平台的合作,提升电商服务乡村发展能力,做实电商服务站点,争创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建成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铁腕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紫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紫阳。
严格生态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贯彻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落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最大决心、最高敬畏、最强力量、最严措施,保护好紫阳的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狠抓生态治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巩固提升中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十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持续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划清网格单元,明确保护职责,构建“全域覆盖、无缝对接、快速发现、迅速处置”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推动环境保护末端治理有效落实。始终把汉江水质保护作为生命线工程,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动态监测,重拳惩治污水直排、河道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确保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措施,加强秸秆焚烧、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等源头治理,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以上。
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城乡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应急管网改造,建成麻柳、高滩、毛坝集镇和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站和高滩、毛坝、瓦庙、双安、汉王区域性垃圾填埋场,推广蒿坪垃圾热解气化处置模式,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面投入使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县城潘家坡、马家坡、高滩集镇地质灾害防治,加快蒿坪河流域环境治理,实施瓦房沟水库、安五水库、权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绿化造林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6平方公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创建,营造全社会参与环保、关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六)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品质提升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沿汉江生态城镇带建设,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县城品质提升工程。按照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的发展理念,以实施县城规划、建设、交通、环境、管理五大提升工程为抓手,以“七城联创、三级同创”为载体,加快老城改造提升,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打造汉江沿岸独具魅力的山水人文特色县城。坚持多规合一、规划引领,高起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修建性详规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编制,完善各类专项规划,以高品质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河堤路综合改造、县城滨江生态休闲文化长廊、紫阳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一期)、月畔湾安置小区、紫邑新城商业步行街(三期)、仁和国际社区(三期)等项目建设,力促城展馆、硒陶馆、茶博馆、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启动铁路家属院片区、盐库片区、农业局片区(二期)棚户区改造。新建汉江大桥至石梁子道路,完成环城路、神钟路改造提升,优化城区公交线路,构建顺畅有序的交通环线。实施县城重要节点亮化美化文化和增绿添彩工程,规范县城标识标牌。坚持以创促建、以创促管,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创建省级森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修订城市管理办法,严格规划管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功能完备、美丽宜居新紫阳。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启动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全面加快蒿坪副中心建设,重点打造焕古、向阳特色小镇,优先支持汉王、洞河等沿江镇,配套集镇供水、治污、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加强集镇规划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集镇功能,优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味。坚持示范引领、创新带动,扎实推进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集中打造青中、蒿坪、黄金、金石、营梁、贾坪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镇为主体、村为单元,全面推进“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和谐的田园镇村。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县域交通环线路网,力促541国道汉王至焕古段、洞河至城关段竣工通车,建设芭蕉跨任河大桥、擂鼓台旅游公路(一期)、蒿坪北沟口至沔浴河公路,实施建制村通组水泥路438公里,“油返砂”工程17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3.5公里,逐步形成“外环内网、畅通安全”的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城乡水利、供电、通讯等设施,完成县城水源地迁建及水厂改扩建,新建西门河拦渣坝,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87处,新增高效节水农田灌溉面积5000亩,架设中低压线路103公里,安装变压器60台,改造电表2万户,新增有线电视户户通用户1万户。
(七)倾力保障民生需求,切实增进群众福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目标,围绕群众期盼办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惠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和谐,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创建,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紫阳中学学生公寓,扩建县幼儿园,建设县第二幼儿园、双安镇中心幼儿园,实施向阳恒大小学二期、第三小学扩建工程,启动紫阳小学改扩建和蒿坪镇中心小学、红椿镇中心学校、毛坝中学校建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补充教师200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位居全市前列,奋力争创“三个一流”。持续推进“健康紫阳”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县中医院(二期)项目,新建城关镇中心卫生院、麻柳镇卫生院、3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抓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加强紫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引导支持各类文艺社团和协会组织发挥作用,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发放创业贷款4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统筹做好全民参保工作,稳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覆盖面。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9%、15%。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行医养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模式,完善县老年公寓配套设施,加快华阳医养中心建设,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扎实做好拥军优抚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深化“七五”普法,扎实推进“平安紫阳”建设,切实抓好“十个没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和网络安全防控,启动建设“雪亮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完善“三调联动”机制,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格落实诉访分离制度,加强信访源头治理,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处理政府债务,严格规范企业信贷担保,严密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全力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首次实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我们按照“群众提、委员议、代表定、政府办”的新理念,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24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全体代表票决选出20项。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效能问责,确保件件落实、事事兑现。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我们将始终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强化“忠诚、干净、担当、责任、落实、奉献”,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我们将加强政治建设,为党为民、忠诚担当。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锤炼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锻造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完善创新“五个一”工作法,和群众感情上心连心、工作上面对面,切实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实落细,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将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始终把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办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让代表委员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积极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决策程序,提升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质量,提高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持续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方便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
我们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质效、争先创优。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政府工作守则,积极推进政府系统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五个过硬”的政府干部队伍。用好激励新时代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发展,以精益求精、善作善成的作风干事创业,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效率勤勉工作,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劲头狠抓落实,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让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成为各级干部的新常态。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健全工作清单、公开承诺、限时办结、预警提醒、问题反馈、全程督查、绩效考核、鼓励激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推动政府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大力弘扬敢创一流、敢挑重任、敢为人先的“安康创优精神”,对标先进、树高标准、开拓创新,在全市争一流、全省争进位、全国争先进。
我们将加强廉政建设,从严从实、干净干事。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慢作为不作为、“庸懒散慢虚”等问题。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支持纪委监委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持续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创新开展行政效能审计,抓好脱贫攻坚、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勇作为的新气象,实实在在为紫阳奋斗,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追梦路上我们携手同行,新的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奋力夺取整县脱贫摘帽的新胜利,为实现全年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紫阳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2.优化营商环境十二大行动: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行动、简化施工许可证办理程序行动、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行动、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行动、降低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和成本行动、优化企业纳税服务行动、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行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行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行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行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巩固提升行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创新行动。
3.五心五服务:铭记初心、工作用心、服务贴心、办事省心、群众放心,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
4.五位一体政务公开紫阳模式:一单管理,全领域覆盖。一责到底,全流程跟进。一站发布,全链条联动。一窗办理,全过程代办。一体运行,全方位融合。
5.“八大创新”工程:茶产业生态基地建管、龙头企业培育、产品科研创新、产品质量管控、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市场建设、茶文化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八大工程。
6.“大棚房”问题:以建设农业大棚的名义,低价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转移用途从事商品住宅、休闲度假、商业仓储、娱乐设施等非农经营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问题。
7.五边五治、四化四评:以镇边、村边、河边、路边、屋边为重点,治理“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占、乱贴乱挂”问题,实施农村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四化工程”,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四好农村路”、乡村环保卫士、卫生模范户评选创建活动。
8.双线七长: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中落实教育、行政双线主体责任,全面夯实县(区)长、乡(镇)长、村主任、家长和县(区)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
9.四重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兜底保障。
10.三个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11.健康扶贫八大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促进行动、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行动、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治行动、妇幼保健行动、基本公共卫生补短板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12.新民风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思想引领、家风建设、移风易俗、文明创建、乡村善治五大行。
13.扶志六法:教育引导正家风、行为规范立正风、村规民约改民风、文明创建树新风、公益救助促和风、司法保障倡清风。
14.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15.三区一带:关天、江汉、成渝三大经济区,沿汉江经济带。
16.四个“一视同仁”:内资与外资、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项目与中小项目一视同仁。
17.三级四同: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统一。
18.容缺后补:允许某些审核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暂时缺少,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
19.“硒+X”产业体系:指依托富硒资源,通过富硒产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硒茶、硒矿泉水、硒魔芋、硒蒜、硒果、硒粮、硒菌、硒肥、硒中药材等产业,协同发展硒康养、硒休闲、硒度假等产业,打造富硒产业集群。
20.一核三线、一城三镇:以中心县城为核心,辐射任河沿线、汉江沿线、蒿汉沿线三条线路,打造山水人文特色县城,建设焕古硒茶小镇、瓦房会馆小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
21.“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22.七城联创、三级同创:市县联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综治优秀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水平。上述工作由县、镇、村三级共同创建。
23.双高双普: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中职教育和继续教育。
24.十个没有: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校园、交通、医疗机构、车站、市场等20个领域,分别开展以“十个没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性、区域性平安示范创建活动。
25.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6.五个过硬: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图解链接:http://www.zyx.gov.cn/Content-178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