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5-06-15 22:13来源:紫阳县人民政府
文件名称 关于印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0000001060001201507002 公开目录: 县政府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政发〔2015〕2号 成文日期: 2015年06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5年06月15日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县直总公司(社):

《紫阳县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紫阳县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5日

紫阳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重大举措,牢牢把握项目建设、循环产业、生态文明、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改革创新六项重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73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亿元,增长23.5%。财政总收入3亿元,增长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与上年持平。金融机构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7470元、8730元,增长11%和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13%。单位GDP能耗下降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定指标范围内。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项目主导,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完善项目工作机制,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实施123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8亿元,增长24.1%。其中, 盘龙富硒茶综合开发、避灾移民安置工程等103个新(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县城河堤路综合改造、县文体活动中心等2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4.62亿元。二是努力抓好项目争取。紧扣中省投资方向,围绕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包装和申报项目。深入分析县情,认真研判形势,层层夯实责任,加紧编制“十三五”规划,争取更多项目挤进省市规划盘子。明确目标任务,从严督查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全年争取各类资金17亿元,增长16%,其中项目建设资金9亿元,政策性补助资金8亿元。三是着力抓好项目招商。实行部门招商责任制,突出循环工业、生态旅游、公共服务等重点,深度包装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0个以上,完成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四是持续抓好项目管理。依法规范高效审批项目,全程跟踪监督项目,及时验收评估项目,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二)坚持优化升级,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构建以生态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导的循环产业体系。

做强生态旅游。坚持“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定位, 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完善旅游要素,推动旅游业突破发展,全年接待游客21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增长14.75%。一是加快建设景区景点。围绕县城“一心三园”景点建设,着力打造集观光游览、健康养生、亲水娱乐、茶乡休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汉江画廊”旅游经济带。实施文笔山景区三期工程,加快道教养生谷建设,启动文笔山创建4A级景区;实施北五省会馆江西馆修复工程,推进富硒茶观光园后续工程,创建瓦房店会馆群3A级景区和富硒茶观光园3A级景区;加强任河漂流宣传营销,启动渚河水上游乐中心建设,开发水上旅游线路。二是着力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挖掘完善“紫阳味道”菜谱,加强紫阳特色美食宣传营销,规范提升“紫阳味道”美食店,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100家;建成西门河新区商业步行街,规范管理汇鑫美食城,打造江南滨江娱乐美食基地。三是努力提升接待能力。力促尚都商业街酒店、茶山酒店开业运营,提升县城酒店宾馆服务能力,支持发展连锁快捷酒店,培育发展特色农家客栈。四是强化出行保障。建设文笔山环线公路、塘么子沟至江河茶山观光园旅游公路;规划建设五省会馆游客接待中心;组建旅游服务公司,建立导游队伍,完善旅游景点标识,包装精品旅游线路。五是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做好富硒食品、民间工艺、民歌茶艺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立销售网点和电商销售平台。六是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充分利用专业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展示特色文化,推进县民歌演艺传播公司和民歌文化研究中心转型发展,坚持月有小型文化活动、季有大型文艺演出,推行文化活动进景区,提升紫阳文化影响力,拉动旅游业发展。

做优现代农业。以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成农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5%。加快富硒资源开发利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方式推进硒资源研发,成立紫阳县富硒资源开发研究所,建立产学研试验基地,抢占全国硒资源开发制高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申报2个省级、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实施15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新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和5千万元—1亿元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持续壮大优势产业。着力抓好“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繁育紫阳种茶苗350亩,新建紫阳种茶园4000亩,规范管理标准化示范茶园1.5万亩,管护幼龄茶园7300亩、山地观光茶园6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实体店20家,组建富硒茶网上直供中心,组织10家企业扩大红茶和陕青茶生产,引导企业研发试制茶粉等新产品,加快电商适销产品生产,支持企业开办茶叶网店。规范种植魔芋4.8万亩,积极帮扶富硒食品公司开发魔芋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巩固发展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产业,新(扩)建规模养殖场10个。以广城、城关等6个基地镇为重点,发展富硒烤烟5200亩,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支持开源、紫岭、硒生源等企业按照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模式,综合开发杂粮、食用菌、油茶、林果等富硒农产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做大新型工业。坚持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加大工业企业“支、帮、促”力度,主攻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17%。加快恒紫循环产业园区中心大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企业入驻平台;积极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促进“飞地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完善硒谷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力促康兮寿兮、金星烟花爆竹等项目建成投产,绿安大蒜、天源食品等竣工项目达产达效;做好园区用地规划,强化招商,新引进2家企业入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夯实部门包抓企业责任,助推湘贵锰业建设年产1万吨电池级硫酸锰生产线、锆刚玉技改升级、钒钛磁铁矿开发前期工作。新培育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9%。

做活三产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电商发展资金,用于电商扶持、奖励、培训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发展壮大交通运输、民营金融服务业,组建汽车租赁公司,新发展1家小贷公司,支持长安银行设立紫阳小微支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社会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新增中小微企业80家、个体工商户800户,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家、规模以上服务企业5家,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5%。

(三)坚持持续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为契机,以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建设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2000座化粪池,迁建5个集镇垃圾堆放场,实施明华煤矿重金属污染防治,抓好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建成县环境监测站、汉江出紫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确保汉江水质持续达标。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第二轮退耕还林,加强重要节点绿化,继续实施飞播造林,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治理小流域39.5平方公里,建设河堤路、任河咀、焕古集镇防洪堤及护岸1879米。建设县城建筑垃圾堆放场,建成500个垃圾收集池,实施10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创建市级以上卫生村6个、市级以上生态村8个,力争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技术评估、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完成资格审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确保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达到350天以上。三是加强资源环境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有量稳定在65万亩以上。严格执行矿山地质影响评估、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和“三同时”等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法开采、污染环境、非法占用林地和乱砍滥伐等行为。

(四)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思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以县城10件实事为抓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新(续)建保障性安居工程3350套,加快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商住楼建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建成县文体活动中心、环城路农贸市场、桥沟路广场、860个停车位,完善市政功能。改造县城高速路引线,建成县城客货运码头,维修加固紫阳沟大桥,优化交通条件。建成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加强规划执法,规范社区和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以移民搬迁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69个移民安置社区,搬迁4000户;实施库区移民避险解困搬迁750人。大力推进蒿坪副中心建设,加快洞河、焕古移民重点镇改造,统筹推进汉王、高桥、毛坝、东木等重点镇建设,提升集镇承载力。建设2个集镇供水工程、3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35KV输电线路28公里,架设配电线路190公里,改造户表1130户,提高居民用电质量。建设产业园区公路13.5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6.3公里,新建和加固公路桥4座,优化城乡路网。完成农村居民进城入镇落户9100人,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

(五)坚持民生为本,切实筑牢和谐基础。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提质效,聚力办好农村10件实事,推动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免费技能培训4000人,扶持5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强力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稳步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以上。认真落实民政普惠政策,建设县城老年公寓,启动迁建神峰山殡仪馆,建设10个集镇殡仪馆及公益性公墓,加强对城乡特困、“三留守”、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扎实做好71个精准扶贫村移民建房、就业增收、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二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扩建幼儿园2所,建设紫阳第三小学,改善8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和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初中升学率达到95%,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加强职业教育和贫困助学,职业教育免费培训3000人次,资助贫困学生和减免学费3.5万人次。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县中医院综合住院楼、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创建蒿坪、洄水省级示范化镇卫生院。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依法行政,推动全民守法,建设“法治紫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夯实安全生产、防汛防滑、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建设“平安紫阳”。

(六)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释放发展活力。认真贯彻省市改革部署,积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殡葬改革。整合各种社保,实行“一卡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产权抵押融资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继续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镇级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惠民补贴资金实行“一卡(折)通”兑付。完善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围绕“简政放权”目标,继续深化县政务中心“全程代理”运行模式,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减化程序、规范管理、严格问责,规范并联审批,真正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部门审管分离的权力运行格局。进一步拓展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把面向群众的乡镇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办理,能下放乡镇的县级审批事项全部下放镇便民服务中心。加强“智慧政务”建设,探索创新“网上办事、掌上审批、微信预约、网络流转、县镇联通”政务服务新模式,使办事速度更快、服务更优,实现政务服务均等化、信息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