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游在紫阳> 紫阳民歌>正文详情

享受清凉民歌

时间:2011-10-08 10:19

听惯了狂欢的摇滚歌曲,再听听原汁原味儿的民歌,简直是种超脱的享受。那从山水间飘飞而来,从农舍、田园里随风入耳的俚曲野调,总是因其委婉或高亢,给人以清纯而释怀;总是因其直白或含蓄,让人凉爽而惬意。听《王安银的歌》就是这种享受。

王安银是陕南紫阳县洄水镇的普通农民,是听着民歌和唱着民歌成长的歌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用民歌交朋结友,用民歌活跃一方生活,用民歌歌颂党、赞美新时代,为构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的歌以悠扬委婉、诙谐风趣和即兴演唱取胜,在市县小有名气,亦在省内外民歌赛事中屡屡获奖,以至日本留学生饭岛奖曾两次来紫阳拜他学歌。

我知道他的经济还十分拮据,可他宁可负债也要制作个人专集。他说:“我怕我这‘民歌库’一旦‘爆炸’,就可惜了。”今年秋天是他的丰收与风光的季节。不但出了歌碟,还成立了民歌演唱队。那天尽管秋雨淅沥,但在镇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张罗主持下,仪式还是如期而隆重地举行。有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周边多个镇村都派人来祝贺,有他的亲朋好友和很多不约而同的群众前来恭喜,真比他接儿媳还热闹。那情景,让我感悟到了民歌的魅力作用。说明紫阳民歌之所以能走进国际视野,引起很大轰动,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因紫阳人自己都热爱所致。如果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形容它的影响力是恰如其分的。有人形象地评价说:“陕北民歌是山,是男人;陕南民歌是水,是女人。”我想这完完全全地诠释了“佳偶天成”“珠联璧合”的内涵。

仪式结束那天,我一回到县城就在办公室观看老王的歌碟,来彻彻底底地领略一下水与女人的风韵。歌碟除了简短的片头对王安银的介绍配了一点儿轻音乐外,遴选的十五首歌曲全都是在青山秀水、田园、农舍里的清唱画面。静静地细细地品味,让你仿佛在酷暑难耐的跋涉中走进了一座足以止渴解乏的凉亭。习习清风,潺潺溪流,声声啁啾,将你带进千年民歌的璀璨星空,或在时空的隧道里尽情穿越。

听,“有人吃得仙桃子,不害相思也害痨。”“男怕太阳山遮完,女怕笋子风折断。”“大姐出来银子给了三两三钱三,二姐出来我不要钱。”“哪个书生捡去了,我罗裙下面现牡丹,人人都爱玩。”这些出自劳动人民口中的朴实而又风趣的歌词,恐怕真正的文人看了也生三分汗颜。这些歌曲再从王安银那副天生丽质的嗓音放出来,经过山水回荡的过滤,传入你的耳鼓,就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心摇旗鼓。哦!那个时代的农民尽管终年劳苦而难温饱,但却饿不死本真的情爱与调侃的心态。

老王为了民歌大家唱是费了不少心思的。

歌碟里,他特选了几首曲目,以原调原词和原调新词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他和他的粉丝们共同演唱。把背景画面聚焦在家庭、院落和田间地头。这些曲目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现象和思想主题。唤起观众或憎恨,或同悯,或激昂,或感化的心声。《薅黄秧》,通过画面与词曲的完美结合,用村姑祈神诅咒的表现手法,控诉了封建社会强迫婚姻下的罪恶。而《调水调》和《一对红公鸡》则用逼真的画面和诙谐的词曲,让人们不得不为那些情真意切的男女报以欢欣之笑。

还有几首参与人员多、展现新时代新面貌场景广、演唱内容鲜活的曲目,更让人们为之拍手叫好。《锣鼓草歌》是首基本消亡的歌曲,这次能再现百余人的壮观场面,意在让人们记住:它是与紫阳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可相提并论的只能在特定场合下演唱的歌曲;是在紫阳这块热土上繁衍了上千年的颇具感召力与凝聚力的即兴演唱歌曲;是迄今只有五十岁以上的人才略知一二的濒危歌曲。歌碟里的场景便是上世纪的缩影。茶与民歌在紫阳是孪生姊妹的关系,都是紫阳的名片。《上茶山》在紫阳四个片区的调式各有不同,老王用老家八道河的唱法,用新旧词并用的方式,在茶山上对唱到:“……往年来茶山,行走不方便,走得腰酸腿又软。”“今年来茶山,茶山面貌便,水泥公路绕上山。”(采茶)不需满山跑,(做茶)不需自己炒,采的鲜茶送车间……”茶农在产业调整后得到实惠的喜悦之情全都涌入了歌喉。歌碟里有一个来自农家院落的故事:洁净别致的小天井,摆放了许多花卉盆景。一位农村少妇被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在其间,显然是在闲暇之际来听她唱歌的。清纯委婉、规劝有方的《劝郎歌》一字一句地劝在了听众们的心坎上,有的频频点头,有的击拍跟唱,有的凝神细听,俨然一幅铺展在天地间的绝妙“听歌图”。

我是地道的紫阳人,尽管五音不全,却是歌迷,也不懈地为紫阳民歌的非遗申报以及传承人推介写过不少有用的文字,也自然学会了听民歌,慢慢成了一个关注紫阳民歌的自觉者。如果说在此之前,紫阳已有人用文字、用音符的方式挖掘、整理、记载了近万首民歌是一巨大功绩的话,那么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王安银敢开先河负债出碟,用音像记录清凉而动感的民歌来馈赠社会,应该算是一个创举了。这个创举必将在紫阳托出繁荣民歌的又一个春天。